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小海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的演变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洁 张登荣 +1 位作者 杨世伦 吴创收 《遥感信息》 CSCD 2013年第2期88-92,共5页
小海作为海南岛最大的泻湖是一种典型的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极不稳定,但其变化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地理信息集成技术,研究小海泻湖面积和潮汐汊道30多年来的变化过程及其相互联系... 小海作为海南岛最大的泻湖是一种典型的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极不稳定,但其变化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地理信息集成技术,研究小海泻湖面积和潮汐汊道30多年来的变化过程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变化的原因,提炼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演变的规律性认识,为小海今后港口航道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 沙坝-泻湖-潮汐汊道体系 3S技术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小海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体系自动调整及恶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世俊 李春初 田向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8-253,共6页
本文运用历史地图对比方法 ,结合现场考察及水文泥沙测量资料 ,分析海南岛小海口门近 4 0a来的变化过程 ,找出小海口门在人为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曾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它通过口门断面、地形调整以... 本文运用历史地图对比方法 ,结合现场考察及水文泥沙测量资料 ,分析海南岛小海口门近 4 0a来的变化过程 ,找出小海口门在人为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曾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它通过口门断面、地形调整以适应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口门动力的变化并保持相对平衡 .三大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 ,尤其是盐墩三岛的围垦及网箱养殖 ,破坏了口门维持的最后动力 (潮汐动力 ) ,使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失去了调整作用 ,直接导致了口门的迅速缩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历史地图对比方法 水文泥沙测量资料 人为作用 地形 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体系 小海 口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清涧地区太原组砂岩成因与分布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国栋 赵伟波 +4 位作者 张紫阳 卢子兴 付勋勋 裴文超 高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68-375,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清涧地区砂体沉积特征及成因认识不清楚,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为预测砂体及井位部署,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对榆林-清涧地区太原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砂体成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本区砂岩岩性...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清涧地区砂体沉积特征及成因认识不清楚,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为预测砂体及井位部署,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对榆林-清涧地区太原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砂体成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本区砂岩岩性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杂基含量较高,分选中等-较差。粒度概率曲线多为两段式加过渡段,少见多段式。岩芯上多见单向交错层理及冲刷面构造,偶见潮汐层理,发育植物化石。单期砂体沉积序列以正旋回为主,平面上砂体呈孤立状,砂体走向近平行于海水走向,自陆向海呈分叉尖灭状;整体呈现出河道砂体特征。孤立状砂体为潮汐改造水下分流河道而形成的潮汐沙坝,其形成受沉积古地形的控制,地形低洼处易形成大规模砂体,由于潮汐改造较弱,整体表现出分流河道特征。榆林-清涧地区潮汐沙坝发育,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榆林-清涧 砂体成因 潮汐沙坝 沉积古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