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杨学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56-61,共6页
用潮汐产生的地球流体与固体的差异旋转,可能解释1500-1800a周期的气候变化。强潮汐加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海水的混合,将太平洋深层冷水翻上表面(或使太平洋西部暖水流向东部,北部暖水流向南部),使海洋上方空气变冷(或变暖),...
用潮汐产生的地球流体与固体的差异旋转,可能解释1500-1800a周期的气候变化。强潮汐加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海水的混合,将太平洋深层冷水翻上表面(或使太平洋西部暖水流向东部,北部暖水流向南部),使海洋上方空气变冷(或变暖),产生拉尼娜冷事件(或厄尔尼诺热事件)。天文资料表明,强潮汐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火山活动亦受强潮汐的控制。火山喷发使海洋底层暖水上升到海洋表面,火同灰遮蔽阳光使气候变冷,它闪是控制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当火山灰在低纬度地区上升到平流层,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至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飘浮1-3a,最后降落在两极地区,减弱被遮蔽区的太阳辐射,与该区发生日食的效果相同,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延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厄尔尼诺
潮汐振荡
日食
火山活动
月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杨学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北太平洋对北极的半封闭状态和南太平洋对南极的开放状态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构造基础,它导致北太平洋海表热能的积累和周期性向南太平洋输送.强潮汐振荡和火山喷发是其激发因素.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
海洋热能交换
潮汐振荡
液核
潮汐
灿喷发
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龙江河口盐度分布及其通量的动力过程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晋沅
江毓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5-841,共7页
利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九龙江河口区建立三维水动力模型,应用欧拉方法将盐度通量分解为河流所造成的盐度损失通量、河口交换造成的盐度通量以及潮汐振荡所造成的盐度通量.结果表明,九龙江的冲淡水造成河口盐度损失...
利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九龙江河口区建立三维水动力模型,应用欧拉方法将盐度通量分解为河流所造成的盐度损失通量、河口交换造成的盐度通量以及潮汐振荡所造成的盐度通量.结果表明,九龙江的冲淡水造成河口盐度损失,而河口交换和潮汐振荡作用则对河流所造成的盐度损失进行补偿,三者都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分析表明,潮汐振荡作用是造成陆向的盐度通量的主导,相对河口交换作用而言九龙江属于潮汐控制型河口;同时海门岛至鸡屿处为河、海水混合最强烈的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河口
盐度通量
河口交换
潮汐振荡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杨学祥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56-61,共6页
文摘
用潮汐产生的地球流体与固体的差异旋转,可能解释1500-1800a周期的气候变化。强潮汐加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海水的混合,将太平洋深层冷水翻上表面(或使太平洋西部暖水流向东部,北部暖水流向南部),使海洋上方空气变冷(或变暖),产生拉尼娜冷事件(或厄尔尼诺热事件)。天文资料表明,强潮汐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火山活动亦受强潮汐的控制。火山喷发使海洋底层暖水上升到海洋表面,火同灰遮蔽阳光使气候变冷,它闪是控制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当火山灰在低纬度地区上升到平流层,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至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飘浮1-3a,最后降落在两极地区,减弱被遮蔽区的太阳辐射,与该区发生日食的效果相同,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延迟因子。
关键词
2001年
厄尔尼诺
潮汐振荡
日食
火山活动
月食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杨学祥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出处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9774228)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精品工程项目<灾害经济及其管理方法的研究>资助.
文摘
北太平洋对北极的半封闭状态和南太平洋对南极的开放状态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构造基础,它导致北太平洋海表热能的积累和周期性向南太平洋输送.强潮汐振荡和火山喷发是其激发因素.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
海洋热能交换
潮汐振荡
液核
潮汐
灿喷发
太平洋
Keywords
ENSO
Ocean thermal energy change
Land-sea distribution
Tidal vibration
Tide of outer core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龙江河口盐度分布及其通量的动力过程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晋沅
江毓武
机构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5-841,共7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0Y0064)
文摘
利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九龙江河口区建立三维水动力模型,应用欧拉方法将盐度通量分解为河流所造成的盐度损失通量、河口交换造成的盐度通量以及潮汐振荡所造成的盐度通量.结果表明,九龙江的冲淡水造成河口盐度损失,而河口交换和潮汐振荡作用则对河流所造成的盐度损失进行补偿,三者都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分析表明,潮汐振荡作用是造成陆向的盐度通量的主导,相对河口交换作用而言九龙江属于潮汐控制型河口;同时海门岛至鸡屿处为河、海水混合最强烈的地带.
关键词
九龙江河口
盐度通量
河口交换
潮汐振荡
混合
Keywords
Jiulong River Estuary
salt flux
estuary steady exhange flow
tidal oscillatory
mixing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杨学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
杨学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九龙江河口盐度分布及其通量的动力过程分析
王晋沅
江毓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