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CEP温度图像与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结合作地震短临预测初探——以2003年7—8月3次西藏地震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未宇 徐秀登 +2 位作者 张行才 吴华锋 徐保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7-455,共9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2003年5月以来的国内MS≥6.0、国外MS≥7.0的地震作了统计分析。以2004年7月12日—2004年8月25日间西藏地区3次地震为例得出如下认识:NCEP温度异常...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2003年5月以来的国内MS≥6.0、国外MS≥7.0的地震作了统计分析。以2004年7月12日—2004年8月25日间西藏地区3次地震为例得出如下认识: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短临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利用NCEP温度异常图像与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结合进行地震短临预测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思路;西藏的3次地震均发生在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周期相同的相位上,即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达到相对稳定的峰值的末端,而不是发生在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最大时刻,同时2003—2004年在西藏发生的其它震例中,地震发生在上述周期相同的相位,因此认为应当对其它区域更长时间更多的震例作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应力附加构造应力 NCEP温度图像 短临地震预测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成矿作用的地应力分析:研究现状与思考
2
作者 范桃园 吕承训 吕古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5-872,共8页
地下岩石的“静岩压力”模型认为,地下岩石的静岩压力主要源于上覆岩石的重力。该模型要求岩石质量在内部是静态的,不存在剪切应力。“静岩压力”模型的前提是岩石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长期存在。然而,地球是一个非稳态的动态系统,不同的... 地下岩石的“静岩压力”模型认为,地下岩石的静岩压力主要源于上覆岩石的重力。该模型要求岩石质量在内部是静态的,不存在剪切应力。“静岩压力”模型的前提是岩石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长期存在。然而,地球是一个非稳态的动态系统,不同的构造环境控制着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各种动态机制的影响。“静岩压力”模型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压缩构造环境中,水平构造应力可能导致“静岩压力”的偏差。地下岩石的压力由两部分组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深部地下岩石矿物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形成环境的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构造动力学是控制固体岩石矿物内部压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到固体岩石的塑性、黏性强度以及岩石内部孔隙和裂缝中流体压力的影响。矿床形成过程受到构造环境的影响,并受到温度和压力条件的限制,矿床形成过程需要结合具体的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岩石内部孔隙流体随着构造作用的演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岩石孔隙裂缝在构造作用演化过程中的渗透性受阻时,就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孔隙流体超压。不同构造环境下相同深度的孔隙流体超压和差应力是不同的,压缩性构造环境中的流体超压高于伸展性构造环境。“构造附加静岩压力”在地壳深部构造研究、构造控制岩石和矿石规律以及深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成矿 岩压力模型 构造应力复合重力的地应力 构造附加静岩压力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主应力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计算及其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小平 黄雍 +1 位作者 胡家富 蒋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4,共7页
通过对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的计算 ,在岩石力学莫尔—库仑准则的基础上分析了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分析和计算表明 ,对发震断层有促滑作用的附加潮汐应力作用方式分增压型和减压... 通过对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的计算 ,在岩石力学莫尔—库仑准则的基础上分析了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分析和计算表明 ,对发震断层有促滑作用的附加潮汐应力作用方式分增压型和减压型 ,增压型潮汐应力增大断层面上的正压力和剪应力 ,促使断层达到破裂滑动条件 ,减压型潮汐应力在一定条件下能降低断层面上的破裂滑动强度 ,同样能促使断层的运动。计算实例显示 ,大部分发震断层受到了附加潮汐应力的增压型或减压型促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主应力 附加潮汐应力 增压型 减压型 促滑作用 发震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调制的九江地震热异常时空动态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军 刘小阳 +2 位作者 薄海光 宗超 马未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4-521,532,共8页
通过利用发震区域的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模型,研究了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MS5.7地震发震构造与天体潮汐引力的关系,并利用该模型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分析了九江地震前后发震区域热异常在时空上的动... 通过利用发震区域的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模型,研究了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MS5.7地震发震构造与天体潮汐引力的关系,并利用该模型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分析了九江地震前后发震区域热异常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在时间序列变化上,孕震区热异常表现出的起始—消亡演变过程与岩石在应力加载下的形变—破裂过程相吻合.无论近地表大气还是上附多层大气,热异常主要集中在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与构造断裂带分布相一致;同时,热异常从近地表到高空消失的垂向分布,符合地面对大气加热导致大气升温→抬升→扩散→消亡的大气动力学基本特性,表明构造运动是本次温度异常变化的主控原因.另一方面,热异常变化遵循引潮力(低值—高值—低值)的变化过程,显示出天体引力对发震断层温度异常识别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以及引潮力可能对构造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发震断层具有诱震作用,预示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与热异常变化相结合研究短临地震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异常 垂直结构 附加构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的应力状态、构造附加静压力和岩石矿床形成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吕古贤 刘瑞珣 +6 位作者 蔡永恩 王方正 郭涛 马瑞 胡宝群 申玉科 周国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2-449,共8页
本文对深度计算公式:D=P/d(式中D为深度,P为压力,d为密度)的应用提出质疑。该公式源自一个流体力学原理,即描述静流体中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帕斯卡原理,所以只适用于流体。如果物质是一种固体,而不是液体或气体,它可以承受剪应力或差应力,... 本文对深度计算公式:D=P/d(式中D为深度,P为压力,d为密度)的应用提出质疑。该公式源自一个流体力学原理,即描述静流体中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帕斯卡原理,所以只适用于流体。如果物质是一种固体,而不是液体或气体,它可以承受剪应力或差应力,则这一公式就不能应用。所有岩石,从出露地表深至核幔边界,都是固体。当外力作用于固体单元上时,固体的应力场存在两部分:均应力和差应力,不论外力是构造力还是重力。而当外力作用于液态物质时,在这个液体应力场中则总是只有均应力而无差应力。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作用于垂直截面上的水平应力通常大于作用于水平截面上的垂直应力,而且越靠近造山带或剪切带,水平应力越大,显示构造力在地壳应力场中起某种主导作用。事实上推动板块运动的力主要是水平的,而非垂直的。地壳中某处的总静压力至少由两部分合成:由构造引起的压力和由重力引起的压力,前者称构造附加静压力。合理计算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应该是从总压力中减去构造附加静压力,再除以岩石比重,即D=(P-Pt)/d,式中Pt为构造附加静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应力 构造附加静压力 固体力学 成岩成矿深度 构造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差应力与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1 位作者 宋传中 刘国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83,共14页
构造差应力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附加静水压力在地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大别山东端郯庐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构造差应力测量和同构造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断裂带12个糜棱岩样品进行了20... 构造差应力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附加静水压力在地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大别山东端郯庐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构造差应力测量和同构造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断裂带12个糜棱岩样品进行了20次构造差应力测量,获得了114.6—149.6MPa的差应力值;对同构造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获得岩石的形成时的围压为291.7—531.3MPa。通过构造差应力与岩石围压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岩石中的“构造超压”并不完全是构造差应力产生的附加静水压力造成的,还应包括了岩石中流体压力的贡献。在中-上地壳,附加静水压力主要由流体压力构成;而在下地壳和岩石圈深部,岩石的构造超压主要来自于由构造差应力产生的附加静水压力。但由于岩石圈深部构造差应力的急剧减小,产生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对围岩的贡献量极小,并不能使超高压岩石的形成深度明显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流体压力 糜棱岩 郯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地震NCEP异常增温和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未宇 徐秀登 +2 位作者 徐保华 郑栋 卢福水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3期1761-1764,1771,共5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九江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地应...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九江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预示利用NCEP温度异常图像与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结合进行地震短临预测,对大陆少震区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 NCEP增温图像 短临地震预测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冲绳海槽和欧亚板块附加体二维构造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及其构造意义初探
8
作者 卢汉堤 黄俭惠 +1 位作者 林大五郎 木村政昭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日本冲绳海槽和欧亚大陆板块附加体二维构造应力场,并根据库仑-摩尔准则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中断裂构造发育与变形,定量化地研究了大陆岩石圈的扩张作用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对大陆板块边缘构造应力场及其变形... 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日本冲绳海槽和欧亚大陆板块附加体二维构造应力场,并根据库仑-摩尔准则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中断裂构造发育与变形,定量化地研究了大陆岩石圈的扩张作用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对大陆板块边缘构造应力场及其变形作用的影响。数学模拟的结果表明,大陆地壳底部的扩张作用使得冲绳海槽内发育正断层,从而导致冲绳海槽这一弧后盆地的形成。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引起欧亚板块附加体中形成逆掩断层。有限单元模拟实验结果与研究区地震震源机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欧亚板块附加 构造应力 有限元方法 扩张作用 俯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震断层面上的潮汐应力触发效应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长青 阎春恒 +1 位作者 吴小平 许亚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54-2064,共11页
根据已发布震源机制解目录(哈佛大学CMT),将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划分为5个构造应力场分区,并对各分区的地震逐个计算其发震断层面上的固体潮汐正应力、剪应力、库仑破裂应力及相位角,分析潮汐应力分量对不同类型发震断层的作用效果及其... 根据已发布震源机制解目录(哈佛大学CMT),将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划分为5个构造应力场分区,并对各分区的地震逐个计算其发震断层面上的固体潮汐正应力、剪应力、库仑破裂应力及相位角,分析潮汐应力分量对不同类型发震断层的作用效果及其随深度变化特征.基于库仑破裂应力判断准则,研究潮汐应力对各种类型地震的触发作用;基于Schuster检验方法,统计分析潮汐应力对各个震级档、不同构造类型地震的影响.综合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探讨潮汐应力对不同震级地震以及处于不同构造块体、发震断层、震源深度地震的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潮汐应力对印度块体和拉萨块体的正断和逆断型地震,滇缅泰块体、印支块体和松潘一甘孜块体的走滑和斜滑型地震,川滇菱形块体的斜滑型地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触发效应,且触发效应的强弱依赖于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发震断层类型及其所处区域构造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分区 潮汐库仑破裂应力 Schuster检验 潮汐触发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成岩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实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吕古贤 刘瑞珣 +4 位作者 王方正 郭涛 舒斌 夏林 刘杜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6-563,共18页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 ,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 ,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 ,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 ,对“上覆岩石重力在...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 ,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 ,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 ,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 ,对“上覆岩石重力在数值上等同于该点所承受的静水压力”这一通常的认识提出了不同见解 ,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 /比重 (或密度 )方法得出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 ,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 ,根据样品所处构造部位和性质 ,选择不同的参数换算成矿时差应力的众值。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为例 ,求得成矿深度仅3.5km或更浅 ,进而提出更深部位存在深部金矿富集带的预测意见。胶东几个大型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已揭露的勘探资料证实这一认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用这一方法测算出大别超高压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仅 32km多 ,而不是用压力 /比重方法估算的 1 0 0多公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深度 构造校正测算 固体应力状态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玲珑-焦家式金矿 大别山榴辉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理论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吕古贤 邓军 +1 位作者 倪师军 李晓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63,共14页
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研究涉及以下新的认识:构造体制下矿源岩系演化序列,构造动力热液淬取成矿机制,构造附加动力驱动热液成矿机制,构造应力场转化成矿机制,成矿流体水-岩反应的浓缩成矿机制以及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成矿特点。
关键词 构造物理化学 矿源岩系 构造变形岩相形迹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构造应力场转化 矿化趋势度 构造物理化学界面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凤池 田裴裴 +1 位作者 冯旭宁 王新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7-874,共8页
目的分析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探索地基加固新方法,解决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应力传递问题.方法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三维模型,研究不同空间构造形式、不同橡胶轮胎直径及不同水平... 目的分析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探索地基加固新方法,解决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应力传递问题.方法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三维模型,研究不同空间构造形式、不同橡胶轮胎直径及不同水平置换长度对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附加应力分布、承载性能和位移场的影响,得到附加应力、荷载-位移、侧向位移分布规律曲线.结果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的承载性能远优于天然地基;不同空间构造形式和不同水平置换长度对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不同橡胶轮胎直径对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小.结论由于废弃橡胶轮胎对地基土的环箍效应,废弃橡胶轮胎构造地基能将上部荷载传递下来的应力均匀地扩散在构造地基内部,从而提高地基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轮胎 构造地基 附加应力 承载性能 侧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花园煤矿构造煤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红日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34,共4页
本文针对下花园煤矿特有的地质条件,探讨了该矿构造煤的成因,并分析了构造煤的易突性及构造与突出的关系,为突出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成煤环境 附加应力 煤矿 构造 瓦斯突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ure Geoscience》刊登潮汐触发地震相关文章
1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0-310,共1页
长期以来,对于潮汐应力能否触发地震一直存在争论,特别是潮汐应力相位与小地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唯一共识在于:在俯冲带深部构造震颤对潮汐应力高度敏感,即震颤速率随潮汐应力的上升而呈指数增加,且在大潮应力期间可以增加缓慢... 长期以来,对于潮汐应力能否触发地震一直存在争论,特别是潮汐应力相位与小地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唯一共识在于:在俯冲带深部构造震颤对潮汐应力高度敏感,即震颤速率随潮汐应力的上升而呈指数增加,且在大潮应力期间可以增加缓慢形变和在俯冲板块边界带发生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应力 触发地震 地震相 板块边界带 因果关系 深部构造 俯冲带 小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逆断层圆弧形断面诱发煤岩动力灾害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进国 姜耀东 +2 位作者 南存全 崔乃鑫 王凯兴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了探索逆断层附近易于发生煤岩动力灾害的力学机制,构建了由构造应力为主导的圆弧形断层面简化力学模型,得到了构造应力以及由其引起附加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而建立了断层上盘逆冲滑动临界角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水平构造应力与... 为了探索逆断层附近易于发生煤岩动力灾害的力学机制,构建了由构造应力为主导的圆弧形断层面简化力学模型,得到了构造应力以及由其引起附加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而建立了断层上盘逆冲滑动临界角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水平构造应力与附加垂直应力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当断层倾角接近90°时,附加垂直应力突然增大且其值数倍高于水平构造应力;基于逆断层滑动的力学分析,理论计算了煤层沿断层逆冲滑动的临界角度,这将对煤岩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层 圆弧形断面 动力灾害 附加垂直应力 构造应力 逆冲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能的地震成因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广思 黄江 +1 位作者 陈蜀俊 罗登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1期99-10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地震成因模型。认为不仅水库地震、矿震等是被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 ,其它地震也很可能有诱发因素起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仅是触发了地震 ,地震的孕育很可能也与其有关。诱发因素包括人类工程活动、地外天体的特殊位置、地球自转... 提出了一种地震成因模型。认为不仅水库地震、矿震等是被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 ,其它地震也很可能有诱发因素起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仅是触发了地震 ,地震的孕育很可能也与其有关。诱发因素包括人类工程活动、地外天体的特殊位置、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气象异常等。这些因素对地壳产生了附加垂直力 ,后者引起局部地层弯曲 ,进而导致应力集中、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的改变乃至地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因模型 附加垂直力 诱发因素 构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