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海大桥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变化
- 1
-
-
作者
王泽
乔璐璐
高飞
李莉
刘洋
张思晨
张璐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2-1267,共1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6179,41476030,41976157)
亚洲合作资金项目
国家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775)。
-
文摘
【目的】东海大桥是杭州湾和长江口水沙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对邻近海域悬沙分布和输运有重要影响。【方法】基于2011—2020年共26天每天8张连续潮时的高质量GOCI影像,反演获得东海大桥及邻近水域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并结合理想数值模型和表层沉积物观测资料,研究了东海大桥对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不同时间尺度的影响。【结果】在潮周期时间尺度上,东海大桥两侧悬浮泥沙浓度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并随涨落潮表现为背流面悬沙浓度高于迎流面,这与背流面水位降低促进垂直运动和桥墩后方涡流加强扰动有关,其中在涨落潮中间时刻,大桥两侧悬浮泥沙浓度差异最大,涨憩时刻两侧差异最小。各季节涨落潮过程中大桥东西两侧悬沙浓度的差异变化不大,但浓度差值有所不同。从多年变化来看,东海大桥建成后两侧悬沙浓度差异的年际变化不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有变细趋势,可能与大桥阻流导致流速减弱有关。【结论】潮周期内悬沙浓度在大桥背流面高于迎流面的差异分布,不随季节和年际变化,该研究对完善不同时间尺度跨海大桥对海洋沉积动力环境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东海大桥
悬浮泥沙
GOCI
潮周期变化
-
Keywords
East China Sea Bridge
suspended sediment
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
intra-tidal variations
-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浙江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变化及其水动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周鸿权
孙昭晨
李伯根
武小勇
巩明
杨辉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4-702,共9页
-
基金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09)
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2012327)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T1203)
-
文摘
利用冬、夏两季象山港15个同步连续站和60个准同步大面站实测悬沙浓度数据,结合实测潮流、盐度等海洋水文资料,分析了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具有较明显冬季大于夏季、大潮期大于小潮期以及湾口向湾顶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受制于冬季高含沙量、低温、低盐的闽浙沿岸流与夏季高温、高盐、低含沙量的台湾暖流的交替作用和半月潮周期潮流动力变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潮流动力作用,大小潮周期中底部沉积物与水体悬浮泥沙之间存在再悬浮与沉降的交换过程。
-
关键词
象山港
悬沙浓度
季节变化
潮周期变化
再悬浮
-
Keywords
Xiangshan Bay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easonal change
tidal cycle change
re-suspension
-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