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预防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变化轨迹研究
1
作者 石敏 王慧群 +2 位作者 张利漫 王文慧 徐兴莲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的PEP就诊者204例为研究对象,在就诊的第1、14、30天采用疾病进展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对其调查,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其FoP轨迹类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第1、14、30天时就诊者FoP得分分别为47.00(37.25,56.00)分、42.00(33.00,49.00)分和31.50(22.25,45.00)分,其FoP轨迹分为高恐惧缓慢下降组、中恐惧显著下降组和低恐惧组3种类别,其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38.00(41.00,47.00)分、47.00(37.00,66.00)分和54.00(38.50,59.00)分;3个类别的PEP就诊者在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和社会支持得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职业、社会支持是PEP就诊者FoP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发生HIV暴露后就诊者在就诊1个月内,FoP水平变化程度不同,其FoP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暴露后预防 疾病进展恐惧 潜类别增长模型 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校园受欺负发展轨迹的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明明 叶璇 +1 位作者 陈丽萍 彭香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5-320,共6页
目的:考察初中生校园受欺负的发展变化轨迹。方法:利用校园受欺负量表(CBSS)对606名在校初中生重复测量3次,相邻时间点间隔5个月,历时1学年,并采用Mplus7.4对数据进行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结果:初中生校园受欺负的发展轨迹被划分为3个... 目的:考察初中生校园受欺负的发展变化轨迹。方法:利用校园受欺负量表(CBSS)对606名在校初中生重复测量3次,相邻时间点间隔5个月,历时1学年,并采用Mplus7.4对数据进行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结果:初中生校园受欺负的发展轨迹被划分为3个潜类别,分别是C1高度风险组(2.0%)、C2明显改善组(78.8%)和C3缓慢缓解组(19.2%);初中生的校园受欺负水平随着时间推移而整体下降,C2明显改善组的发展轨迹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初中生校园受欺负.的发展轨迹在性别、年级和是否住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中生校园受欺负的发展轨迹具有群体异质性,可能存在性别、年级和住校与否的差异,有不同潜类别亚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受欺负 发展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人口学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纵向研究
3
作者 李玉梅 顾艳荭 +1 位作者 王洋 汪莉莉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急性住院期至出院后6个月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2-7月,便利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0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心理社会...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急性住院期至出院后6个月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2-7月,便利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0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患者急性住院期间进行调查,并于出院后1、3、6个月追踪随访其心理社会适应。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潜在类别,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识别出IS患者4种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类别,分别为持续高心理社会适应组(10.0%)、中心理社会适应-改善组(41.1%)、低心理社会适应-进展组(37.8%)和持续低心理社会适应组(1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急性住院期生活自理能力、性格类型和社会支持是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IS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关注性格内向、年龄大、急性住院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患者,给予及时心理社会适应评估与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早日适应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心理社会适应 轨迹 影响因素 潜类别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梁发存 刘梦如 +3 位作者 尹艳茹 李惠 顾丽芳 韩慧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疲劳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PD疲劳量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疲劳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PD疲劳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4个月、6个月时评估其疲劳程度,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对疲劳轨迹进行分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识别出COPD患者疲劳轨迹分为3个潜在类别:显著下降组(22.2%)、缓慢下降组(43.0%)、疲劳升高组(34.8%)。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运动恐惧、改良版呼吸困难问卷得分、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睡眠状况是COPD患者疲劳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COPD患者疲劳被分为3种变化轨迹,疲劳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护士应根据疲劳变化轨迹给予患者阶段性及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疲劳 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变量中心”到“个体中心”:潜变量混合模型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雅晶 汪雅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5,共9页
传统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假设样本同质,在这一假设不成立时,使用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潜变量混合模型是一类典型的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在探索群体异质性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以潜在类别模型、潜在剖面模型、... 传统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假设样本同质,在这一假设不成立时,使用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潜变量混合模型是一类典型的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在探索群体异质性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以潜在类别模型、潜在剖面模型、潜类别增长模型和增长混合模型为例,介绍常见潜变量混合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步骤。随后,通过实例展现了潜变量混合模型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混合模型 类别模型 在剖面模型 潜类别增长模型 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欺凌受害潜在类别的发展特点及性别因素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仁洁 夏凌翔 赵永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4-791,共8页
通过对1148名大学生进行历时3年6次的追踪研究,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考察了网络欺凌受害的独立发展轨迹和网络欺凌受害与网络欺凌的联合发展轨迹的特点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大学生网络欺凌受害的独立发展轨迹为3条(高受害-下降组、... 通过对1148名大学生进行历时3年6次的追踪研究,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考察了网络欺凌受害的独立发展轨迹和网络欺凌受害与网络欺凌的联合发展轨迹的特点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大学生网络欺凌受害的独立发展轨迹为3条(高受害-下降组、中受害-上升组和低受害-稳定组);(2)网络欺凌受害与网络欺凌的联合发展轨迹为2条(中受害-低欺凌-上升组、低受害-低欺凌-稳定组);(3)网络欺凌受害的独立发展轨迹和网络欺凌受害与网络欺凌的联合发展轨迹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多卷入网络欺凌及受害。研究结果为大学生网络欺凌受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潜类别增长模型 发展轨迹 性别差异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未满足需求发展轨迹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香敏仪 翟巾帼 叶瑞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2-1280,共9页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未满足需求现况,分析不同组别的差异,为今后制订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未满足需求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6月28日东莞市6所医...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未满足需求现况,分析不同组别的差异,为今后制订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未满足需求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6月28日东莞市6所医院住院的2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对其进行4次追踪调查,运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3个潜类别轨迹组:中需求下降组(9.96%)、低需求上升组(2.60%)、高需求平稳组(87.45%),各组在年龄和自我照顾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未满足需求具有不同变化轨迹,建议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的群体差异性,实施动态评估,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性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未满足需求 潜类别增长模型 护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抑郁发展轨迹的异质性及其相关因素
8
作者 王晨 李安宁 +1 位作者 侯金芹 姜海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0-726,共7页
目的:探索围产期抑郁的发展轨迹异质性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对孕中期至产后3个月的孕产妇进行5次抑郁评估,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筛查抑郁症状。同时在入组时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婚姻满意度、社会... 目的:探索围产期抑郁的发展轨迹异质性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对孕中期至产后3个月的孕产妇进行5次抑郁评估,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筛查抑郁症状。同时在入组时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婚姻满意度、社会支持度信息。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抑郁发展轨迹异质性,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416例孕妇完成至少3次测评,识别出2个轨迹亚组:其中1023例(72.2%)总体分数较低,抑郁轨迹以抛物线形式进行性上升,称为曲线组;另有393例(27.8%)抑郁轨迹趋于不变,总体得分高,称为直线组。较大年龄、较高婚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者进入直线组的风险降低(OR=0.96、0.94、0.89);自身及家族抑郁病史者进入直线组风险升高(OR=2.50、6.51)。结论:围产期抑郁症状变化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较大年龄、较高的婚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降低持续性较高抑郁水平的风险,个人及家族抑郁病史可能增加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抑郁 轨迹 类别增长曲线模型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农村女性孕产期抑郁症状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黄睿 夏修 +2 位作者 杜兴梅 邓睿 黄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37-842,共6页
目的:探究云南农村女性孕早期至产后42天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选取云南某农业县的孕产期妇女213名,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在孕早期进行基... 目的:探究云南农村女性孕早期至产后42天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选取云南某农业县的孕产期妇女213名,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在孕早期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在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42天进行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潜类别增长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孕产期抑郁症状得分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潜类别增长模型结果显示,孕产期抑郁症状存在3个潜类别,即持续高分组(1.41%)、稳定低分组(91.08%)和症状波动组(7.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OR=4.04)、有焦虑症状(OR=4.12)、中低社会支持水平(OR=3.12)的孕妇处于高分组和波动组的可能性更高。结论:云南农村女性孕产期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存在3个异质性亚组,受教育程度低、有焦虑症状和社会支持缺乏的女性更容易出现孕产期抑郁症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期抑郁症状 农村女性 发展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病人体力活动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韩青 钱益萍 +3 位作者 董凤伟 罗宁宁 廖俪雯 王琳 《护理研究》 2025年第21期3581-3589,共9页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体力活动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4年1月—10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21例拟行射频消融术的老年心房颤动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PA...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体力活动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4年1月—10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21例拟行射频消融术的老年心房颤动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PASE)、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EE)、锻炼社会支持量表(ESS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于病人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体力活动轨迹的潜在类别,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病人体力活动变化轨迹可分为高水平-显著下降组(58.4%)和中水平-波动恢复组(4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服用新型抗凝药物、住院前有规律运动、焦虑及抑郁得分是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病人体力活动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病人体力活动变化存在群体异质性,护士应基于病人体力活动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并执行具有动态性和个性化特点的康复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体力活动 变化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斐 丁雯 +3 位作者 刘娟 姚丽 孙爱萍 康文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识别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分析不同轨迹的预测因素,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银川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21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识别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分析不同轨迹的预测因素,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银川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21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住院期间进行首次调查,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调查。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轨迹的类别,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轨迹的预测因素。结果:共173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调查,通过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出3条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分别为“低水平-下降”(29.5%)、“中等水平-维持”(39.9%)、“高水平-上升”(30.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个人月收入、居住地、性别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呈现不同的轨迹,应根据患者自我管理轨迹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管理 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梦如 梁发存 +6 位作者 汪张毅 尹艳茹 夏梅 姚婧婧 朱丽莎 张程 姜秀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7-71,共5页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缓解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的22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于患者出院...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缓解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的22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于患者出院当天进行调查,并于出院后1、3、6个月追踪患者的跌倒恐惧程度。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识别跌倒恐惧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跌倒恐惧变化轨迹可分为跌倒恐惧缓慢下降组(50%)、持续跌倒恐惧组(28%)、跌倒恐惧快速下降组(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近6个月跌倒史、步行能力、焦虑、抑郁影响跌倒恐惧的轨迹类别(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分为3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其跌倒恐惧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跌倒恐惧变化轨迹的同质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跌倒恐惧 变化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焦虑 抑郁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淑华 查荣苹 +2 位作者 曾梦婷 何满兰 何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发展轨迹的类别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9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分别于化疗前(T1)、第1个周期化疗后(T2)、第3个...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发展轨迹的类别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9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分别于化疗前(T1)、第1个周期化疗后(T2)、第3个周期化疗后(T3)及第6个周期化疗后(T4)进行追踪调查。采用潜类别增长分析模型识别自我同情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自我同情变化轨迹可分为低水平上升组(45.8%)、高水平稳定组(23.5%)、中水平降低组(3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临床分期、有无造口影响自我同情的轨迹类别(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自我同情分为3种变化轨迹,自我同情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自我同情变化轨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自我同情 纵向研究 潜类别增长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脑卒中病人交流恐惧变化轨迹及预测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滢滢 王海芳 +4 位作者 蔡建政 蔡萍 喻伟霞 陆妮妮 牛春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820-3825,共6页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病人交流恐惧变化轨迹及预测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度交流恐惧病人及构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入住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的青年脑卒中病人,采用交流恐...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病人交流恐惧变化轨迹及预测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度交流恐惧病人及构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入住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的青年脑卒中病人,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调查病人发病后2周、1个月、3个月的交流恐惧水平,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拟合交流恐惧发展轨迹类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交流恐惧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识别出“持续高交流恐惧”和“交流恐惧下降”2种轨迹。婚姻状况、脑卒中类型、Barthel指数、焦虑、抑郁、经口摄食功能、嗓音障碍程度等是青年脑卒中病人交流恐惧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与“交流恐惧下降组”相比,完全或部分依赖管饲和存在抑郁、焦虑负性情绪被归属为“持续高交流恐惧”的可能性较大。结论:青年脑卒中病人对交流的恐惧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医务人员应重视完全或部分依赖管饲和存在抑郁、焦虑负性情绪病人的早期吞咽功能康复及心理认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卒中 交流恐惧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潜类别增长模型 变化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变化规律及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陆箴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5,21,共6页
目的识别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睡眠障碍的纵向变化趋势及不同轨迹类别,并分析人口学及疾病相关因素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系统-化疗期间睡眠障碍量表收集219例乳腺癌患者首次化疗开始前、... 目的识别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睡眠障碍的纵向变化趋势及不同轨迹类别,并分析人口学及疾病相关因素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系统-化疗期间睡眠障碍量表收集219例乳腺癌患者首次化疗开始前、第1疗程用药结束后第7天(化疗早期)、第2~4疗程用药结束后第7天(化疗中期)及最后1个疗程用药结束后第7天(化疗末期)的睡眠障碍情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测评结果的差异,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探讨轨迹类别,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轨迹类别的预测指标。结果乳腺癌化疗患者4个时间点睡眠障碍得分分别为47.50±8.82、51.38±10.83、50.66±9.90、50.46±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识别出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4条不同的潜在轨迹,命名为无睡眠障碍组(19.2%)、轻度睡眠障碍组(25.1%)、中度睡眠障碍组(50.7%)及重度睡眠障碍组(5.0%)。区域淋巴结转移(OR=1.475,P=0.042)、使用靶向药物(OR=2.135,P=0.011)及参与临床试验(OR=1.899,P=0.040)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障碍轨迹类别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障碍随着化疗的推进而动态变化,且其发展轨迹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淋巴结转移、使用靶向药物及参与临床试验对患者的睡眠障碍轨迹类别具有预测作用。医护人员可根据睡眠障碍的变化规律及预测指标早期识别睡眠障碍中、高危人群,并为患者提供全程管理与精准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睡眠障碍 变化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预测指标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病人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轨迹变化及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朱虹玉 徐珍华 +3 位作者 黎茂璐 赵丽 曹咏丽 骆惠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8-1593,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异质性轨迹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福建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初次化疗的219例胃癌病人,采用Piper疲乏量表中文版、健康促进策略量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进行调查,并在...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异质性轨迹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福建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初次化疗的219例胃癌病人,采用Piper疲乏量表中文版、健康促进策略量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进行调查,并在化疗3个月、6个月时再次评估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潜在类别增长分析拟合胃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轨迹。结果:化疗前、化疗3个月、化疗6个月胃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2.87±1.50)分、(3.98±1.42)分、(5.83±1.86)分,3次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965,P<0.001),胃癌病人从首次化疗到化疗6个月化疗期间内癌因性疲乏呈上升趋势。219例胃癌病人完成至少2次调查,拟合了3条癌因性疲乏轨迹,分别为轻度疲乏缓慢增长组(37.9%)、中度疲乏缓慢增长组(9.1%)、轻度疲乏快速增长组(53%);以轻度疲乏缓慢增长组为参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自我管理效能和运动功能越差的胃癌病人越有可能被分配到中度疲乏缓慢增长组(P<0.001);年龄越大,自我管理效能及运动功能越低下的胃癌病人越有可能被分配到轻度疲乏快速增长组(P<0.05)。结论:胃癌病人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年龄大、运动功能差和自我管理效能低下的胃癌病人,更有可能经历轻度疲乏快速增长,医护人员应掌握疲乏变化轨迹及预测因素,给予病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癌因性疲乏 变化轨迹 类别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