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厌氧-垂直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世斌 施培俊 郭岭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保持垂直潜流型人工湿地(VSCW)自身优点,将其设置为5级,利用污水的上、下行流动来复氧,并采用厌氧技术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系统DO沿程下降,栽种植物后得到补充,对COD、TN、NH3-N、TP的总去除率分别达... 保持垂直潜流型人工湿地(VSCW)自身优点,将其设置为5级,利用污水的上、下行流动来复氧,并采用厌氧技术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系统DO沿程下降,栽种植物后得到补充,对COD、TN、NH3-N、TP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87.6%、65.9%、76.9%、81.3%,处理后污水能达标排放;厌氧池作用明显,对COD、TN、NH3-N及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6.5%、26.8%、25.3%、41.2%;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率达到83.6%,由于进水DO含量低,硝化作用不充分,TN、NH3-N的去除率仅达到53.4%、69.1%;TP的去除主要是依靠人工基质的碱性环境,去除率为68.3%;栽种植物后,COD的去除率提高明显,其余增加不多。该系统需提高人工湿地进水的DO来提高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处理 厌氧 垂直潜流型人工湿地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沙作为极浅型潜流人工湿地填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新伟 任勇翔 +3 位作者 曹亚锋 陈灿灿 刘龙龙 肖海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3,127,共5页
为大幅降低潜流人工湿地建设的填料费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为人工湿地进水,对细沙作为极浅型潜流人工湿地填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湿地填料床深0.1 m,湿地中的种植植物分别为高羊茅、黑麦草、狗牙根、芦苇和香蒲,对... 为大幅降低潜流人工湿地建设的填料费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为人工湿地进水,对细沙作为极浅型潜流人工湿地填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湿地填料床深0.1 m,湿地中的种植植物分别为高羊茅、黑麦草、狗牙根、芦苇和香蒲,对照组无种植植物。结果表明,在植物幼苗期,向细沙中添加小麦秸秆导致湿地出水的SCOD和浊度较高,运行第76天后无显著影响(P>0.05)。各湿地出水DO含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植物对湿地去除污染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湿地非冬季出水SCOD、氨氮、TN和TP平均去除率均分别高于60.0%、93.7%、82.8%和95.0%。冬季高羊茅和黑麦草湿地出水D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湿地(P<0.05),非结冰期对氨氮、TN和TP平均去除率均高于88.9%、78.7%和85.0%,均稳定高于其他湿地。各湿地在冬季和非冬季对SCOD的去除无显著差异(P>0.05)。细沙可作为极浅型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极浅潜流人工湿地 细沙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3种红树植物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29
3
作者 靖元孝 任延丽 陈桂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12-1619,共8页
研究了淡水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红树植物海桑、桐花树和木榄的生理生态特性。一年后,海桑、桐花树和木榄株高增长量分别为134、32cm和21cm,基径增长量分别为18.2、14.3mm和12.9mm,生物量增长量分别为747、113g/株和55g/... 研究了淡水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红树植物海桑、桐花树和木榄的生理生态特性。一年后,海桑、桐花树和木榄株高增长量分别为134、32cm和21cm,基径增长量分别为18.2、14.3mm和12.9mm,生物量增长量分别为747、113g/株和55g/株,表明海桑生长最快,桐花树次之,木榄最慢。从2004年1月至12月,海桑、桐花树和木榄各项生理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叶片总叶绿素含量1.91、1.26、0.91mg/gFW,叶绿素a含量1.44、0.93、0.64mg/gFW,叶绿素b含量0.5、0.34、0.17mg/gFW,净光合速率9.67、6.39、3.57μmolCO2/(m2·s),蒸腾速率54、38、24mmolH2O/(m2·s),气孔导度285、222、110mmolH2O/(m2·s),电解质渗出率10.2、12.9、13.5%和SOD活性447、396、386U/gFW。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和水分代谢海桑>桐花树>木榄,植物受伤害程度海桑<桐花树≈木榄。另外,3种红树植物全年的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4~10月份生长较快,大部分生理指标维持高水平,1~3月份和11~12月份由于温度较低,生长比较慢,大部分生理指标处于较低水平。综合比较一年来人工湿地中3种红树植物的各项生理生态特征,结果显示海桑好于桐花树,桐花树好于木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潜流型人工湿地 海桑 桐花树 木榄 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水平沸石湿地系统的脱氮调节再生功能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融冰 杨海真 +1 位作者 顾国维 张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3-527,共5页
构建了潜流型芦苇沸石人工湿地.通过两块并行湿地的相互切换运行,使得湿地具备了较强的氮去除能力,也实现了沸石在湿地中的生物再生.系统出水总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低于1.98mg·L^-1叫和0.697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 构建了潜流型芦苇沸石人工湿地.通过两块并行湿地的相互切换运行,使得湿地具备了较强的氮去除能力,也实现了沸石在湿地中的生物再生.系统出水总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低于1.98mg·L^-1叫和0.697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4%和97.8%以上.研究了铵交换饱和的沸石分别在湿地系统中和在沸石床中生物再生过程,模拟了沸石生物再生时的动力学方程,探究了湿地中沸石生物再生的机理.沸石在湿地系统中经过1个月的再生,交换容量恢复到了原来的60.3%~62.6%,3个月后恢复到了原来的94.6%~94.8%.结果显示,沸石在湿地中再生比在沸石床中再生效果好.测定了再生后沸石再次交换氨氮的能力,氨氮交换容量可以恢复到原来的8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型人工湿地 芦苇 斜发沸石 生物再生 脱氮 调节再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中沸石对铵吸附能力的生物再生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付融冰 杨海真 顾国维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铵吸附饱和的天然斜发沸石和沙质土壤作为基质,构建了沸石柱和芦苇、莒蒲沸石人工湿地试验系统,采用曝气供氧、自然复氧、植物根系输氧以及培养系统中基质上的硝化菌群的方法,研究了铵吸附饱和的沸石在沸石柱和湿地中的生物再生... 利用铵吸附饱和的天然斜发沸石和沙质土壤作为基质,构建了沸石柱和芦苇、莒蒲沸石人工湿地试验系统,采用曝气供氧、自然复氧、植物根系输氧以及培养系统中基质上的硝化菌群的方法,研究了铵吸附饱和的沸石在沸石柱和湿地中的生物再生过程。结果显示,沸石在湿地中再生过程符合指数模拟,在试验周期内沸石在沸石柱中再生可以用指数和线性模拟。沸石在湿地系统和沸石柱中终过1个月的再生,交换容量分别恢复到了原来的60.3%-62.6%和11.8%,3个月后分别恢复到了原来的94.6%~94.8%和38.4%。试验证明,沸石在湿地中再生比在沸石柱中再生效果好,交换容最恢复率高出约50%~63%。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铵吸附饱和的沸石在人工湿地中的生物再生机事,证明了饱和沸石在湿地中生物再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型人工湿地 斜发沸石 生物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处理皂素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瑾 章北平 刘礼祥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黄姜是生产“药用黄金”———皂素的主要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皂素废水是一种难降解、污染物浓度高的酸性废水,目前还没有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废水处理工艺。本文主要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经两相厌氧工艺—好氧工艺组... 黄姜是生产“药用黄金”———皂素的主要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皂素废水是一种难降解、污染物浓度高的酸性废水,目前还没有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废水处理工艺。本文主要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经两相厌氧工艺—好氧工艺组合工艺处理之后的废水,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经过 4 个月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人工湿地COD平均去除率为47.79%,氨氮平均去除率为 75.64%,总磷平均去除率为 88.82%。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作为皂素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素废水 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7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0-34,共5页
X52 200402758 人工湿地在植物生长停滞期处理农田排灌余水的中试研究/向长生…(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2003,22(6).-681—684 环图X—15 采用中试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的人工湿地系... X52 200402758 人工湿地在植物生长停滞期处理农田排灌余水的中试研究/向长生…(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2003,22(6).-681—684 环图X—15 采用中试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的人工湿地系统在滇池流域旱季植物生长停滞期对农田排灌余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实验发现,在植物生长停滞期,植物种类对氮、磷的去除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实验的初期磷存在明显的释放现象;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其他表面流系统,各种类型湿地系统在这期间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但对氮的去除效率在40%以上,有着比较满意的去除效果,对磷的去除效果在此期间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去除效果 植物生长 潜流型人工湿地 停滞期 人工湿地系统 环境科学 农田排灌 滇池流域 中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