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潜水水位对单井抽水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敬龙 徐新文 +2 位作者 李生宇 赵景峰 周宏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2,共7页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全线采用节水滴灌方式灌溉。全线共有108口水源井,水源井间距约4 km。以第69号水源井(38°41′12″N、83°22′16″E)为例,在距水源井120 m范围内设置了7个地下水监测井,利用...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全线采用节水滴灌方式灌溉。全线共有108口水源井,水源井间距约4 km。以第69号水源井(38°41′12″N、83°22′16″E)为例,在距水源井120 m范围内设置了7个地下水监测井,利用潜水水位的动态观测数据,分析了抽水过程中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抽水过程中潜水水位变化可分为快下降和慢速下降两个阶段;潜水水位恢复过程可分为快速上升和慢速上升两个阶段。水位下降和上升的速度变化形成水位的空间差异,即降落漏斗的形成和消失。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得出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2.85 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下水 抽水试验 潜水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潜水埋深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交互效应 被引量:34
2
作者 夏江宝 赵西梅 +2 位作者 赵自国 陈印平 刘俊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93-100,共8页
为探讨盐水矿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及其水盐交互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建群种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栽植的土壤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3、0.6、0.9、1.2、1.5和1.8 m共6种潜水水位,测定分析各水位处理下... 为探讨盐水矿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及其水盐交互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建群种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栽植的土壤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0.3、0.6、0.9、1.2、1.5和1.8 m共6种潜水水位,测定分析各水位处理下不同土壤剖面的相对含水率、含盐量及土壤溶液绝对浓度等水盐参数。结果表明:随潜水水位的增加,整个土柱水分均值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溶液绝对浓度均值先升高后降低,1.2 m水位是土壤水盐变化的转折点,此水位下各土壤剖面的含盐量和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均达最高。土柱水分和盐分变化幅度最大的水位分别在中水位0.9∽1.2 m,浅水位0.6 m,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变化最剧烈的是深水位1.5∽1.8 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升高,土壤盐分先降低后升高,表土层盐分均值最高达1.36%,但土壤溶液绝对浓度显著减小。土壤含盐量、土壤相对含水率与潜水水位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相对含水率与盐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下盐水矿化度下,柽柳幼苗栽植深度应超过20 cm深,适宜潜水水位在1.5∽1.8 m,栽植深度以30∽40 cm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地下盐水作用条件下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和柽柳栽植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盐分 地下水 潜水水位 土壤溶液浓度 柽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潜水埋深下浅层土壤的水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小倩 夏江宝 +1 位作者 赵西梅 杨吉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50,共8页
浅层土壤水盐分布是影响植物幼苗生长的主要因子。为探讨潜水埋深对浅层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建群种3年生柽柳苗木栽植的土壤柱体为研究对象,在咸水矿化度下(6.0 g/L),模拟设置0.3、0.6、0.9、1.2、1.5和1.8 m共6种潜水... 浅层土壤水盐分布是影响植物幼苗生长的主要因子。为探讨潜水埋深对浅层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建群种3年生柽柳苗木栽植的土壤柱体为研究对象,在咸水矿化度下(6.0 g/L),模拟设置0.3、0.6、0.9、1.2、1.5和1.8 m共6种潜水水位,测定分析不同潜水埋深下,土壤表层0~10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含盐量及土壤溶液绝对浓度等水盐参数。结果表明:1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0~10 cm,随潜水水位的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降低,且0~1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随潜水水位降低幅度远高于10~20 cm,均在1.2~1.5 m处土壤相对含水量减少率最大;0~10 cm土层含盐量随潜水水位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1.2m潜水水位处含盐量达到最大值(1.38%),比0.3 m处增加106.35%。10~2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随不同潜水水位的变化较为复杂,在潜水水位0.3~0.9 m变化平稳,在1.2 m处升高,在1.5~1.8 m降低,在1.2 m潜水水位处含盐量达到最大值(1.33%),比0.3 m处增加304.04%;0~10 cm土层土壤溶液绝对浓度随潜水水位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以1.2 m处最大(17.12%),10~20 cm土层土壤溶液绝对浓度随潜水水位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1.2 m处最大(10.10%)。在0~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与潜水水位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在0~10 cm与潜水水位呈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相对含水量呈显著(P<0.01)负相关,却在10~20 cm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P<0.01)正相关。该研究为黄河三角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及柽柳栽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水位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土壤溶液绝对浓度 分布特征 柽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