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基于“生命之喻”的“气”到朱一新的“潜气内转”
1
作者
莫道才
马文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朱一新执掌广雅书院之时提出了“潜气内转”的骈文理论。“潜气内转”的语源实与歌唱表演技巧密切相关“。潜气内转”与“生命之喻”是有一定关联的。清代以降“,潜气内转”从骈文理论逐渐渗透至其他文体批评之中,从而使得该理论在“生...
朱一新执掌广雅书院之时提出了“潜气内转”的骈文理论。“潜气内转”的语源实与歌唱表演技巧密切相关“。潜气内转”与“生命之喻”是有一定关联的。清代以降“,潜气内转”从骈文理论逐渐渗透至其他文体批评之中,从而使得该理论在“生命之喻”的理论范畴中得以深化并拓展了该理论的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之喻
潜气内转
骈文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气兼资 清新不穷——论王先谦对骈文“潜气内转”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莫道才
刘振乾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3,共7页
"潜气内转"理论是朱一新首先提出的骈文理论批评。王先谦从骈文选本的角度也提出过"潜气内转"理论,而且以"词气兼资"说作为"潜气内转"理论的方法路径。学术界赞同朱一新的"潜气内转"...
"潜气内转"理论是朱一新首先提出的骈文理论批评。王先谦从骈文选本的角度也提出过"潜气内转"理论,而且以"词气兼资"说作为"潜气内转"理论的方法路径。学术界赞同朱一新的"潜气内转"理论,但是忽略了王先谦对"潜气内转"理论的贡献。"词气兼资"说是王先谦在《骈文类纂》选本基础上对"潜气内转"理论的深化,具有经验总结性和实践操作性。王先谦意识到骈文本体存在的弊端,以"词气兼资"作为骈文自我修复的补救措施"。词气兼资"说解决了骈文词气雍滞的问题,提高了骈文的气格,还使骈文在骈散融合中保持文体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先谦
朱一新
词
气
兼资
潜气内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摧刚为柔 潜气内转——试论辛弃疾婉约词的特色
被引量:
1
3
作者
项雅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7-73,共7页
辛弃疾的词,向来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著称,自唐五代以来的词林中,“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历代词家词论都将辛词推为豪放派之首,多论其词中的英雄气慨,这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仅用“豪放”二...
辛弃疾的词,向来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著称,自唐五代以来的词林中,“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历代词家词论都将辛词推为豪放派之首,多论其词中的英雄气慨,这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仅用“豪放”二字概括却未免失之偏颇了。辛弃疾是一个在词的领域中纵横驰骋的全才,除了以“豪放”为主要基调以外,他还有相当一部分婉约词。这些婉约词,不仅与传统的正宗婉约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难分高下,而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是应该引起充分注意的。这一点,古人与今人都有所揭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范开还从比较的角度指出:“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这里说“坡词之所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婉约词
辛弃疾
摧刚为柔
潜气内转
词人
辛词
正宗
稼轩词
豪放派
咏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审美思维视野下的清代骈文理论与骈文修辞美感特质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旭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9-146,共8页
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作为一种文章形态之美的代表,它不仅有华美繁缛的文辞,同时还在修辞上综合运用了对偶、用典、隐喻、韵律等形式、修辞技巧,以及深蕴于其中的朴素辩证思维方式,这都是骈文修辞美感特质形成的学术...
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作为一种文章形态之美的代表,它不仅有华美繁缛的文辞,同时还在修辞上综合运用了对偶、用典、隐喻、韵律等形式、修辞技巧,以及深蕴于其中的朴素辩证思维方式,这都是骈文修辞美感特质形成的学术机理。清代骈文创作复兴的同时,清人在骈文理论上的诸多发明,值得后人重视,并藉此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骈文理论
修辞美感
“奇偶适变”
情感隐喻
“
潜气内转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梦窗词艺术初论
被引量:
3
5
作者
邓乔彬
《齐鲁学刊》
1983年第1期66-71,共6页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害也”(《花庵词选》引)。宋末的张炎则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后人或褒或贬,各有其论。以作品数量论,宋代著名词人中,梦窗词仅次于稼轩词,吴、辛的生活时期相去不远,但二人经历不同,词风迥异。辛弃疾有兼济恢复之志,出将入相之才,吴文英奔走权门,终生布衣,前者是“大声镗鎝,小声铿?”(刘克在《后村诗话》)的钟鼓,后者却象“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王沂孙》齐天乐》)的秋蝉。因此,由人品、气格看,吴文英当然不得入大词人之列。但因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仍使之不失为独具风格的重要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作品
代表性
梦窗词
吴文英
人品
欣赏者
主题思想
潜气内转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基于“生命之喻”的“气”到朱一新的“潜气内转”
1
作者
莫道才
马文博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15ZDB068)。
文摘
朱一新执掌广雅书院之时提出了“潜气内转”的骈文理论。“潜气内转”的语源实与歌唱表演技巧密切相关“。潜气内转”与“生命之喻”是有一定关联的。清代以降“,潜气内转”从骈文理论逐渐渗透至其他文体批评之中,从而使得该理论在“生命之喻”的理论范畴中得以深化并拓展了该理论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
生命之喻
潜气内转
骈文理论
Keywords
metaphor of life
qianqineizhuan
parallel prose theor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气兼资 清新不穷——论王先谦对骈文“潜气内转”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莫道才
刘振乾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15ZDB068)。
文摘
"潜气内转"理论是朱一新首先提出的骈文理论批评。王先谦从骈文选本的角度也提出过"潜气内转"理论,而且以"词气兼资"说作为"潜气内转"理论的方法路径。学术界赞同朱一新的"潜气内转"理论,但是忽略了王先谦对"潜气内转"理论的贡献。"词气兼资"说是王先谦在《骈文类纂》选本基础上对"潜气内转"理论的深化,具有经验总结性和实践操作性。王先谦意识到骈文本体存在的弊端,以"词气兼资"作为骈文自我修复的补救措施"。词气兼资"说解决了骈文词气雍滞的问题,提高了骈文的气格,还使骈文在骈散融合中保持文体独立性。
关键词
王先谦
朱一新
词
气
兼资
潜气内转
Keywords
Wang Xianqian
Zhu Yixin
Ciqijianzi
Qianqineizhuan
分类号
I22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摧刚为柔 潜气内转——试论辛弃疾婉约词的特色
被引量:
1
3
作者
项雅琴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7-73,共7页
文摘
辛弃疾的词,向来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著称,自唐五代以来的词林中,“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历代词家词论都将辛词推为豪放派之首,多论其词中的英雄气慨,这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仅用“豪放”二字概括却未免失之偏颇了。辛弃疾是一个在词的领域中纵横驰骋的全才,除了以“豪放”为主要基调以外,他还有相当一部分婉约词。这些婉约词,不仅与传统的正宗婉约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难分高下,而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是应该引起充分注意的。这一点,古人与今人都有所揭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范开还从比较的角度指出:“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这里说“坡词之所无”
关键词
婉约词
辛弃疾
摧刚为柔
潜气内转
词人
辛词
正宗
稼轩词
豪放派
咏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C95-4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审美思维视野下的清代骈文理论与骈文修辞美感特质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旭辉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文摘
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作为一种文章形态之美的代表,它不仅有华美繁缛的文辞,同时还在修辞上综合运用了对偶、用典、隐喻、韵律等形式、修辞技巧,以及深蕴于其中的朴素辩证思维方式,这都是骈文修辞美感特质形成的学术机理。清代骈文创作复兴的同时,清人在骈文理论上的诸多发明,值得后人重视,并藉此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
清代骈文理论
修辞美感
“奇偶适变”
情感隐喻
“
潜气内转
”
分类号
I207.2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梦窗词艺术初论
被引量:
3
5
作者
邓乔彬
出处
《齐鲁学刊》
1983年第1期66-71,共6页
文摘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害也”(《花庵词选》引)。宋末的张炎则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后人或褒或贬,各有其论。以作品数量论,宋代著名词人中,梦窗词仅次于稼轩词,吴、辛的生活时期相去不远,但二人经历不同,词风迥异。辛弃疾有兼济恢复之志,出将入相之才,吴文英奔走权门,终生布衣,前者是“大声镗鎝,小声铿?”(刘克在《后村诗话》)的钟鼓,后者却象“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王沂孙》齐天乐》)的秋蝉。因此,由人品、气格看,吴文英当然不得入大词人之列。但因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仍使之不失为独具风格的重要词人。
关键词
艺术特色
作品
代表性
梦窗词
吴文英
人品
欣赏者
主题思想
潜气内转
境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基于“生命之喻”的“气”到朱一新的“潜气内转”
莫道才
马文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词气兼资 清新不穷——论王先谦对骈文“潜气内转”理论的发展
莫道才
刘振乾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摧刚为柔 潜气内转——试论辛弃疾婉约词的特色
项雅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传统审美思维视野下的清代骈文理论与骈文修辞美感特质
杨旭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梦窗词艺术初论
邓乔彬
《齐鲁学刊》
198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