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关键构造期变形特征与潜山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志伟 吕丁友 +3 位作者 王德英 赵婧 陈心路 程鑫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62,共13页
构造运动对渤海海域潜山形成演化及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利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运用构造解析思想对渤海海域前新生代构造变形、运动形式及演化进行研究,确定关键构造变革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潜山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 构造运动对渤海海域潜山形成演化及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利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运用构造解析思想对渤海海域前新生代构造变形、运动形式及演化进行研究,确定关键构造变革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潜山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1)加里东运动主要以垂直隆升为主,海西运动期华北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接形成北高南低的不稳定克拉通,印支期SN向强烈挤压作用下板内低角度逆冲褶皱形成了近EW—NWW向向斜背斜相间的隆坳格局。燕山期陆内高角度逆冲和左旋走滑改造形成的NE—NNE向构造体系对印支期构造轴迹横跨叠加改造,形成了渤海海域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构造格局。(2)依据单一构造期次变形特征和多期次构造叠加类型对渤海构造形迹塑造和潜山成山成储的控制作用,确定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为渤海潜山形成演化的关键构造变革期。(3)印支和燕山两期关键构造运动控制形成的先存基底断裂成为新生代生烃凹陷的主干控凹断裂,新生代断陷期对早期先存断裂的继承活动使古近系烃源岩与潜山对接,为渤海潜山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供烃窗条件;控制构造裂缝产生与后期流体溶蚀改造共同作用形成的规模性网状裂缝体系为潜山内幕提供了有利储集空间;控制形成了渤海地貌残丘型、内幕褶皱型、拉张断垒型和走滑掀斜型等丰富的潜山圈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关键构造期 印支运动 运动 潜山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南斜坡托探1井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4 位作者 蔡振忠 杨宪彰 张亮 蒋俊 周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42,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温宿—西秋地区托探1井在寒武系潜山白云岩储层获得重大突破,对库车南斜坡迎烃面多目的层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地质结构落实及圈闭刻画难度大,制约了...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温宿—西秋地区托探1井在寒武系潜山白云岩储层获得重大突破,对库车南斜坡迎烃面多目的层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地质结构落实及圈闭刻画难度大,制约了潜山油气勘探。基于构造特征、潜山地层分布、生—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及勘探实践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潜山油气成藏新模式。温宿—西秋地区古生界构造为受前冲断裂沙井子—西秋断裂和反冲断裂乌什南断裂控制的背冲式构造,F1和F2两条次级反冲断裂使得背冲构造复杂化,形成3排古生界潜山构造,每排构造自近断层到远断层区古生界潜山地层由老变新。其中寒武系潜山地层分布范围最广、呈北东东向大面积展布,潜山储层以局限台地颗粒滩相白云岩为主,受多期构造活动、长时期暴露溶蚀叠加改造,裂缝—孔洞型白云岩优质储层规模连片发育。潜山油气藏表现为三叠系黄山街组和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泥岩联合供烃、裂缝—孔洞型白云岩成储、上覆古近系膏盐岩封盖的生—储—盖组合样式;成藏具有“库车油气远源供烃、不整合面输导、迎烃面构造富集”的特征,主要成藏期在喜马拉雅晚期(4—1Ma)。托探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温宿—西秋地区多排多类型潜山巨大的勘探潜力,重新刻画潜山圈闭面积近840km2、石油资源量约2.0×10^(8)t、天然气资源量约590×10^(8)m^(3),有望成为油气增储上产新的战略接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南部斜坡带 寒武系 潜山成藏模式 重大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