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蝇姬小蜂属Diglyphus寄生蜂是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天敌。本文对其种类、分布、田间发生和优势度、优势种的控害特性和生态适应性,以及优势种的人工繁殖和田间应用等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应用该属寄生蜂防控我国潜叶蝇的研究和...潜蝇姬小蜂属Diglyphus寄生蜂是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天敌。本文对其种类、分布、田间发生和优势度、优势种的控害特性和生态适应性,以及优势种的人工繁殖和田间应用等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应用该属寄生蜂防控我国潜叶蝇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迄今已鉴定该属寄生蜂36种,全为抑性外寄生蜂,其中针对豌豆潜蝇姬小蜂D.isaea、贝氏潜蝇姬小蜂D.begini和中带潜蝇姬小蜂D.intermedius的研究较多。雌蜂不仅可通过繁殖型的寄生方式而且还可通过非繁殖型方式(取食寄主和产卵器插入直接杀死)致死寄主。雌蜂偏好寄生大个体寄主和取食相对较小个体的寄主,且雌蜂对寄主幼虫的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host-size-dependent sex allocation)。从温度适应范围和控害潜力首推为豌豆潜蝇姬小蜂。优势种的规模饲养技术已经被研发并得到了较广泛的田间应用。未来研究可主要集中于:(1)加强优势种尤其是温度适应范围广或较为耐热的种群或地理品系的研究,以增加对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和美洲斑潜蝇L.sativae的控效;(2)加强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以更高效利用;(3)因地制宜研发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技术;(4)加强潜蝇姬小蜂同其他潜叶蝇寄生蜂的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的研究,已提升对潜叶蝇的生防控制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全球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物育种研究进展,揭示其研究主题、核心知识元素和前沿热点,为小麦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13—2024年全球小麦生物育种研究领域发表...【目的】分析全球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物育种研究进展,揭示其研究主题、核心知识元素和前沿热点,为小麦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13—2024年全球小麦生物育种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该领域的发文量、学术影响力、发文主体等,利用VOSviewer生成国家合作网络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分析文献摘要,建立语言模型,识别研究主题。【结果】2013年以来全球小麦生物育种研究的科研产出大幅增加,共发表文献16 151篇。中国是全球在该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产量、数量性状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干旱胁迫、基因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小麦生物育种研究的热点,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基因组编辑、高通量表型分析、无人机、机器学习等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领域。LDA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生物育种可大致分为5个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定位、基因组和育种、生物逆境、非生物逆境和产量形成。其中,小麦锈病、数量性状位点定位、面粉品质、干旱、基因组等是高度关注的研究主题。【结论】未来小麦生物育种需要充分利用包括组学、自动表型、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基因组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发掘和利用重要基因,开展智慧育种。展开更多
文摘潜蝇姬小蜂属Diglyphus寄生蜂是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天敌。本文对其种类、分布、田间发生和优势度、优势种的控害特性和生态适应性,以及优势种的人工繁殖和田间应用等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应用该属寄生蜂防控我国潜叶蝇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迄今已鉴定该属寄生蜂36种,全为抑性外寄生蜂,其中针对豌豆潜蝇姬小蜂D.isaea、贝氏潜蝇姬小蜂D.begini和中带潜蝇姬小蜂D.intermedius的研究较多。雌蜂不仅可通过繁殖型的寄生方式而且还可通过非繁殖型方式(取食寄主和产卵器插入直接杀死)致死寄主。雌蜂偏好寄生大个体寄主和取食相对较小个体的寄主,且雌蜂对寄主幼虫的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host-size-dependent sex allocation)。从温度适应范围和控害潜力首推为豌豆潜蝇姬小蜂。优势种的规模饲养技术已经被研发并得到了较广泛的田间应用。未来研究可主要集中于:(1)加强优势种尤其是温度适应范围广或较为耐热的种群或地理品系的研究,以增加对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和美洲斑潜蝇L.sativae的控效;(2)加强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以更高效利用;(3)因地制宜研发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技术;(4)加强潜蝇姬小蜂同其他潜叶蝇寄生蜂的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的研究,已提升对潜叶蝇的生防控制效果。
文摘【目的】分析全球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物育种研究进展,揭示其研究主题、核心知识元素和前沿热点,为小麦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13—2024年全球小麦生物育种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该领域的发文量、学术影响力、发文主体等,利用VOSviewer生成国家合作网络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分析文献摘要,建立语言模型,识别研究主题。【结果】2013年以来全球小麦生物育种研究的科研产出大幅增加,共发表文献16 151篇。中国是全球在该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产量、数量性状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干旱胁迫、基因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小麦生物育种研究的热点,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基因组编辑、高通量表型分析、无人机、机器学习等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领域。LDA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生物育种可大致分为5个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定位、基因组和育种、生物逆境、非生物逆境和产量形成。其中,小麦锈病、数量性状位点定位、面粉品质、干旱、基因组等是高度关注的研究主题。【结论】未来小麦生物育种需要充分利用包括组学、自动表型、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基因组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发掘和利用重要基因,开展智慧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