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类活动对河龙区间潜在自然植被的干预强度
1
作者
李文栋
姜悦
+4 位作者
李博
田璇
黄艳平
付金霞
李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293,共11页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潜在自然植被(PNV)的时空变化规律,查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PNV的干预程度,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河龙区间1960—2017年气象数据和1990—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潜在自然植被(PNV)的时空变化规律,查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PNV的干预程度,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河龙区间1960—2017年气象数据和1990—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和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拟并分析了河龙区间1960—2017年PNV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199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PNV的干预强度。[结果]河龙区间稳定的PNV类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暖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暖温微润森林草原类、微温微润草甸草原类、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不同年代各PNV类型重心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草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而耕地和其他地类呈减少趋势。各地类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类PNV的30.9%~36.2%和11.4%~18.5%面积分别转变为耕地和林地,森林草原类PNV的19.0%~32.6%面积转变为耕地,潜在草地区转变为林地的面积比例逐年增加。[结论]人类活动对PNV的干扰动态变化度在1990—2000年和2010—2018年较大,尤其是2010—2018年,且现有林地是否持续存活需要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自然植被
干预强度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河龙区间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SCS方法的甘南自然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修丽娜
冯琦胜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9-246,共8页
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模拟出甘南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图,并且结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土地覆盖数据集,制作出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和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
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模拟出甘南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图,并且结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土地覆盖数据集,制作出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和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0年MODIS数据分别研究了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及其典型区的NDVI年度和月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面积达33 940k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92.53%;2)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主要分布在玛曲县、碌曲县及迭部县部分地区和夏河县北部,在舟曲、卓尼和临潭县分布较少;3)甘南地区NDVI在2001-2010年期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7种植被类型的月最大值出现在7-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潜在自然植被
典型区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
31
3
作者
梁天刚
冯琦胜
+1 位作者
黄晓东
任继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258,共7页
草地类型是草地资源实体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草业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问题之一。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以生物气候特征为依据,根据不同的热量级和湿润度将具有同一地带性农业气候特征的草地划...
草地类型是草地资源实体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草业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问题之一。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以生物气候特征为依据,根据不同的热量级和湿润度将具有同一地带性农业气候特征的草地划为一类。据此所作的分类检索图是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图谱表达,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RS、GIS、GPS等技术及地统计学中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在提出至今的50多年中在理论及实践方面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在草地分类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以期为该方法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潜在自然植被
现存
植被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活动对河龙区间潜在自然植被的干预强度
1
作者
李文栋
姜悦
李博
田璇
黄艳平
付金霞
李志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29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7070
U2243210)。
文摘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潜在自然植被(PNV)的时空变化规律,查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PNV的干预程度,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河龙区间1960—2017年气象数据和1990—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和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拟并分析了河龙区间1960—2017年PNV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199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PNV的干预强度。[结果]河龙区间稳定的PNV类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暖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暖温微润森林草原类、微温微润草甸草原类、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不同年代各PNV类型重心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草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而耕地和其他地类呈减少趋势。各地类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类PNV的30.9%~36.2%和11.4%~18.5%面积分别转变为耕地和林地,森林草原类PNV的19.0%~32.6%面积转变为耕地,潜在草地区转变为林地的面积比例逐年增加。[结论]人类活动对PNV的干扰动态变化度在1990—2000年和2010—2018年较大,尤其是2010—2018年,且现有林地是否持续存活需要多关注。
关键词
潜在自然植被
干预强度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河龙区间
人类活动
Keywords
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intervention intensity
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Hekouzhen-Longmen Region
human activity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SCS方法的甘南自然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修丽娜
冯琦胜
梁天刚
机构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9-24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135)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708089)
+1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06-8)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3-201)资助
文摘
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模拟出甘南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图,并且结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土地覆盖数据集,制作出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和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0年MODIS数据分别研究了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及其典型区的NDVI年度和月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面积达33 940k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92.53%;2)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主要分布在玛曲县、碌曲县及迭部县部分地区和夏河县北部,在舟曲、卓尼和临潭县分布较少;3)甘南地区NDVI在2001-2010年期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7种植被类型的月最大值出现在7-9月。
关键词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潜在自然植被
典型区
NDVI
Keywords
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typical area
NDVI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
31
3
作者
梁天刚
冯琦胜
黄晓东
任继周
机构
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25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135
40961026)
+1 种基金
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708089)
国家"863"计划数字农业专题课题(2007AA10Z232)资助
文摘
草地类型是草地资源实体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草业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问题之一。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以生物气候特征为依据,根据不同的热量级和湿润度将具有同一地带性农业气候特征的草地划为一类。据此所作的分类检索图是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图谱表达,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RS、GIS、GPS等技术及地统计学中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在提出至今的50多年中在理论及实践方面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在草地分类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以期为该方法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原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潜在自然植被
现存
植被
研究进展
Keywords
grassland
comprehensive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current existing vegetation
study advance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类活动对河龙区间潜在自然植被的干预强度
李文栋
姜悦
李博
田璇
黄艳平
付金霞
李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CSCS方法的甘南自然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修丽娜
冯琦胜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梁天刚
冯琦胜
黄晓东
任继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