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混合IRT潜在模型及其应用轨迹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霞
谭国华
王旭
张敏强
骆聪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0-548,共9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FA111009)
广州卓越教育项目:学生学业水平认知诊断评价
+1 种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190016)
广州市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系统项目(GZIT2012-ZB0292)
-
文摘
项目反应理论是测量被试潜在特质的现代测量理论,潜在类别分析是基于模型的潜在特质分类技术。混合项目反应理论将项目反应理论与潜在类别分析相结合,能够同时对被试分类并量化其潜在特质。在阐述混合项目反应理论概念、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MRM、mNRM和mPCM等几种常见混合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并从心理与行为特征分类、项目功能差异检测、测验效度评价等方面评述了其在心理测验中的应用发展轨迹。
-
关键词
项目反应理论(IRT)
潜在类别分析(LCA)
混合IRT
潜在结构
-
Keywords
item response theory (IRT)
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
Mixture 1RT
latent structure
-
分类号
B84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变化与若干强迫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6
- 2
-
-
作者
魏凤英
-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75020
-
文摘
首先,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方法对1905-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太阳黑子、地球自转速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涛动等强迫因子序列进行年代际和年际尺度的分离,并分析了它们年代际尺度的位相变化特征。然后,使用30年滑动相关的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与上述各因子之间的相关随时间的变化。最后,利用旋转因子分析方法,对年代际及年际尺度因子的潜在结构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强迫因子序列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甚至出现相关位相的改变。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的因子潜在结构主要包括以年代际尺度因子和海气年际尺度因子两类。在第一类因子结构中,太阳活动、地球自转速率和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贡献较大,其中太阳黑子的贡献最显著。20世纪40年代以后,年代际尺度因子的作用明显增强。在第二类因子结构中,前期秋季、同期夏季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及前期冬、春季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的贡献突出。
-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
滑动相关
年代际尺度因子
年际尺度因子
因子潜在结构
-
Keywords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summer, moving correlation, factors with interdecadal scale, factors with interannual scale, potential structure of factors
-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信息系统背景下组织和企业制度之间的适配问题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田敏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出处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3年第12期98-100,共3页
-
文摘
文章探讨组织和企业制度之间的适配,目的是发展组织—企业系统适配的理论概念化,并从关于ES制品和一般的IT制品的理论角度。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以扎根理论技术来评估方法进行了一次不适配分析,使一个ES无法适应一个组织的需要。我们最初的分析显示,在六个领域不适配:功能,数据,可用性,作用,控制和文化。这些领域超越了以往文献中报告的适当领域的ES和IS适配领域。
-
关键词
适配
潜在结构
侧面误差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罗淑创作简论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杨国华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90-96,共7页
-
文摘
罗淑,四川简阳人,生于1903年。她早年在乡下及成都读书,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3年回国后,曾在上海从事翻译和教育工作。1936年,她在巴金、靳以合编的《文季月刊》上发表了处女作《生人妻》,受到文艺界的重视,此后便在文坛上辛勤耕耘。1938年2月,不幸于产后被误诊而病逝。罗淑的作品不多,主要有短篇小说集《生人妻》、《地上的一角》和小说散文集《鱼儿坳》。她的创作生涯也不长,前后不过一年多。然而,她却在短促的时间内,以“自己的声音”显示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其有限的作品开拓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天地,“以她留下来不多的几篇文字活在人心”,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确立了她光辉的文学地位。
-
关键词
罗淑
创作简论
《生人妻》
盐工
作品
作家
显在结构
三十年代
沱江流域
潜在结构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