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方法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4
1
作者 田野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2期20-24,共5页
潜在经济增长率对应于经济中不存在产出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由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日益受到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利用不同方法测算本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潜在经济增长率对应于经济中不存在产出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由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日益受到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利用不同方法测算本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文章作者在大量文献搜集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评述国内有关研究,将测算方法归纳为时间序列分析法、生产函数法、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法、投入产出法、国际比较外推法,并分别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 研究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广东潜在经济增长率研究——基于生产函数法的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晓玲 蒙卫华 《广东经济》 2019年第7期72-77,共6页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广东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估算和预测,结果显示,1992—2018年,劳动、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小,而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贡献却没有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潜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对比显示,实际经济增长率围绕...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广东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估算和预测,结果显示,1992—2018年,劳动、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小,而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贡献却没有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潜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对比显示,实际经济增长率围绕潜在经济增长率上下浮动,且自2014年开始以更加接近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增速增长;2019—202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年均增速约为5.76%,“十四五”潜在经济增长率略有回落,年均增长5.64%。建议“十四五”时期将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5%左右,为宏观调控预留一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潜在经济增长率 生产函数法 经济增长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消耗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
作者 黄晓杭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第9期47-48,共2页
本文运用1980—2016年河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数据,采用HP滤波法估算潜在经济增长率,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利用VAR模型对能源消耗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做时间序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河南省能源消耗总量、原煤消耗... 本文运用1980—2016年河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数据,采用HP滤波法估算潜在经济增长率,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利用VAR模型对能源消耗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做时间序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河南省能源消耗总量、原煤消耗量、原油消耗量等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均存在影响,并且能源消耗总量与原煤消耗量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潜在经济增长率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上)
4
作者 张永军 《经济研究参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2-55,共4页
2013年1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经济学... 2013年1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经济学界观点不一。我们认为,消费价格上涨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工业品生产价格同比持续下降,加上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说明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结合近几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能够证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仍然在8%以上。国际比较的经验分析表明,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计量,人均GDP达到10000~11000国际元和15000~16000国际元时,潜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概率较大,2015年和2020年前后我国将分别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两个年份也是我国人口结构出现重大变化的时间点;可能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速下降的两个风险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交流 潜在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速 经济运行态势 价格上涨率 购买力平价 人均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及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5
作者 唐杰 《产经评论》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1993年8月,中国政府针对当时过热的经济形势采取了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至今已历时30个月,“软着陆”基本实现。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前景更好。 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选择已经客观地从紧缩总需求,转到了防止经济衰退和保证总供给的持... 1993年8月,中国政府针对当时过热的经济形势采取了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至今已历时30个月,“软着陆”基本实现。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前景更好。 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选择已经客观地从紧缩总需求,转到了防止经济衰退和保证总供给的持续增长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供给与总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经济增长 实际增长率 实际经济增长率 潜在经济增长率 紧缩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 经济衰退 边际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使物价上涨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问题
6
作者 刘国光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ZA期15-16,共2页
其一,如果不去追问物价上涨率与经济增长率这两者的挂钩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存在着含糊不清的问题,而仅从近几年来我国的物价上涨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首先要把过高的物价上涨率降低到经济增长率以下,我认为,这是可以暂... 其一,如果不去追问物价上涨率与经济增长率这两者的挂钩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存在着含糊不清的问题,而仅从近几年来我国的物价上涨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首先要把过高的物价上涨率降低到经济增长率以下,我认为,这是可以暂时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价上涨率 实际经济增长率 潜在经济增长率 正确认识 调首 低通胀 控制物价 含糊不清 承受程度 适度的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经济周期阶段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乐一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1,共4页
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价格指数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波峰向下转折的下滑过程中,但经济增长的下滑和放缓并不意味着当前我国经济己滑入衰退阶段,这只是繁荣阶段的一种调整,只是扩张或繁荣的程度... 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价格指数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波峰向下转折的下滑过程中,但经济增长的下滑和放缓并不意味着当前我国经济己滑入衰退阶段,这只是繁荣阶段的一种调整,只是扩张或繁荣的程度减弱而已,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未发生改变。为保持经济持续繁荣,遏制经济下滑趋势,除要借助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政策手段外,更要立足于两个重要方面,即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和努力扩大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阶段 潜在经济增长率 总需求分析 价格指数 持续繁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浙江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章丽盛 《浙江金融》 2015年第1期64-69,共6页
新常态是当前经济领域的的一个热门词汇,但对其具体内涵尚缺乏清晰认识。本文基于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法估算了2014-2020年浙江潜在经济增长率,基于金融危机后上市公司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数据预判浙江产业结构变迁趋势,通过这些探... 新常态是当前经济领域的的一个热门词汇,但对其具体内涵尚缺乏清晰认识。本文基于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法估算了2014-2020年浙江潜在经济增长率,基于金融危机后上市公司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数据预判浙江产业结构变迁趋势,通过这些探索性的研究,试图拨开新常态下浙江经济的些许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潜在经济增长率 生产函数法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深化改革,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9
作者 孟春 《金融经济》 2013年第5期15-16,共2页
在短期政策调控因素和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同落等多种因素碴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复苏吲升势头依然较弱。为了实现经济的长期平稳回升,必须加快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改革 潜在经济增长率 调控因素 短期政策 经济复苏 经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的增长战略
10
作者 朱萌 《董事会》 2012年第6期82-84,共3页
中国企业以往的增长模式往往是通过现金流放大经营规模,因此获得资产溢价,再通过资产溢价进一步融资获得更大现金流,周而复始。但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成本高企资金短缺的“新常态”中,伴随着去杠杆化和资产贬值,旧模式开始失效... 中国企业以往的增长模式往往是通过现金流放大经营规模,因此获得资产溢价,再通过资产溢价进一步融资获得更大现金流,周而复始。但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成本高企资金短缺的“新常态”中,伴随着去杠杆化和资产贬值,旧模式开始失效,在这样的“衰退”环境中如何取得新的增长?服装品牌ZARA和优衣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战略 潜在经济增长率 资产溢价 经营规模 增长模式 中国企业 资金短缺 资产贬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应对之策
11
作者 钱颖一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17-17,共1页
2014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下滑到7.4%,为1990年以来最低。如果考虑中长期因素,大致有三类原因:第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7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的规律是潜在增长率与人... 2014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下滑到7.4%,为1990年以来最低。如果考虑中长期因素,大致有三类原因:第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7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的规律是潜在增长率与人均收入成反比。在摆脱贫困陷阱之后,低收入经济对应高的潜在增长率,中等收入经济对应中的潜在增长率,而高收入经济对应低的潜在增长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剩余劳动力的减少,潜在增速必然下降。但是,定量下降数字则需要科学、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速 应对之策 中国 潜在经济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 GDP增长速度 人均收入 中等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比较优势看长周期中国发展潜力
12
作者 谭聪 《股市动态分析》 2013年第3期74-74,共1页
一个国家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国家穷,人民穷。原始积累迫切需要外部资金推动,资本市场制度缺失,资源类品种成为投资的最佳选择。该阶段相应伴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镇化过程的迅速完成。第二阶段:国家富,人民穷。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 二阶段 原始积累 潜在经济增长率 制度缺失 资本市场 最佳选择 资源类 城镇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标背后的图景——经济形势与调控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13
作者 吴富佳 杨青 《股市动态分析》 2004年第16期12-15,共4页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市场物价继续上涨。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4.0%。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市场物价继续上涨。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4.0%。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形势 上市公司 政策变化 固定资产投资 水泥行业 价格总水平 货币政策 潜在经济增长率 通货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海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7-44,共8页
中国工业增速长期偏高的状态将转到与潜在经济生产率相适应的轨道上来;工业与农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长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失衡状态将转到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工业增长长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状态将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这... 中国工业增速长期偏高的状态将转到与潜在经济生产率相适应的轨道上来;工业与农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长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失衡状态将转到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工业增长长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状态将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这些将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最重要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协调发展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财政、货币政策操作的建议
15
作者 张俊伟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1期13-15,共3页
一、综合利用多方面经济信息,实施区间管理。当前,我国正处在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阶段性下降的关键转折点上。有关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传统经验相应失效。由于高房价带来成本调整压力,也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有关物价水平变... 一、综合利用多方面经济信息,实施区间管理。当前,我国正处在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阶段性下降的关键转折点上。有关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传统经验相应失效。由于高房价带来成本调整压力,也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有关物价水平变动与经济总量平衡状态的传统经验有效性显著下降;由于对外开放走向深入,跨国资本流动更加频繁,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互动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操作 潜在经济增长率 财政 市场供求格局 跨国资本流动 经济信息 综合利用 成本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信证券:盛衰相继
16
《股市动态分析》 2010年第1期15-15,共1页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过程均已进入V型右侧。安信证券预计,基于存货调整和经济主体的适应性预期,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DP增速都会触及前期均值,之后出现分化:一部分经济体由于维持原有经济增长的基本经济因素受到根本性破坏。
关键词 证券 潜在经济增长率 适应性预期 基本经济因素 经济复苏 经济主体 中国经济 台阶式 经济增速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