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山湾近海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的测定 被引量:3
1
作者 贺惠 甄毓 +1 位作者 米铁柱 于志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2-1088,共7页
在测定乳山湾近海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PNR)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前后溶解无机氮(DIN)含量显著下降,表明体系中存在DIN损失,且损失的溶解无机氮含量与硝化总量的比值为2.72%~40.02%.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培养过程中亚硝酸盐还... 在测定乳山湾近海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PNR)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前后溶解无机氮(DIN)含量显著下降,表明体系中存在DIN损失,且损失的溶解无机氮含量与硝化总量的比值为2.72%~40.02%.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培养过程中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trite reductase gene,nirK)的表达情况,发现氨氧化古菌(AOA)和好氧氨氧化细菌(AOB)均有nirK基因的表达,表明硝化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ND)是导致无机氮损失的原因之一.若仅根据测得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估算乳山湾近海沉积物的潜在硝化速率会低估PNR(C0和C2 2个站位,考虑ND过程得到的总PNR分别是未考虑ND过程的15.9倍和22.1倍,而对于AOA的PNR则是22.3倍和46.1倍),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将体系中损失的无机氮计算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湾 潜在硝化速率 硝化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 亚硝酸盐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超 贾海燕 +2 位作者 汪涛 徐建锋 夏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8-893,共6页
为深入认识河流NH_4^+-N的转化降解过程,以生物量、温度和c(NH_4^+-N)这3项因子为对象,开展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模型研究.采集典型污染河流底泥样品,设置3个生物量梯度(高、中、低)、5个c(NH_4^+-N)梯度(0. 13、0. 63、1. 13、2. 13、4... 为深入认识河流NH_4^+-N的转化降解过程,以生物量、温度和c(NH_4^+-N)这3项因子为对象,开展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模型研究.采集典型污染河流底泥样品,设置3个生物量梯度(高、中、低)、5个c(NH_4^+-N)梯度(0. 13、0. 63、1. 13、2. 13、4. 13mmol/L)、4个温度梯度(15、20、30、40℃),测定不同条件下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并进一步构建了潜在硝化速率模型,定量分析了生物量、温度和c(NH_4^+-N)对潜在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生物量对底泥的潜在硝化速率有显著影响,高、中、低生物量条件下,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范围分别为0. 10~0. 26、0. 03~0. 16和0. 02~0. 07μmol/h.②底泥潜在硝化速率随温度呈现指数增长,但高温具有抑制作用,各温度梯度下k (硝化速率常数)分别为5. 9、9. 3、18. 1、10. 6μmol/(g·h),15~30℃范围内θ(温度校正系数)为1. 074.③c(NH_4^+-N)对潜在硝化速率的限制作用符合Monod方程,高、中、低生物量条件下Ks(半饱和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 02、0. 05、0. 13 mmol/L.研究显示,潜在硝化速率模型较好反映了生物量、温度和c(NH_4^+-N)对河流底泥潜在硝化速率的影响,为定量认识底泥硝化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温度 河流底泥 潜在硝化速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潜在硝化速率对重金属锌镉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欢 申天琳 +4 位作者 戴九兰 郭微 王强 马丽 王仁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8-922,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和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月份潮土中氨氧化菌群对重金属锌镉的响应,即对潮土氨氧化菌群潜在硝化速率(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PNR)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对8月份土壤样品中氨氧化菌群的PNR的抑制作用大于5月份(P&l... 通过室内模拟和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月份潮土中氨氧化菌群对重金属锌镉的响应,即对潮土氨氧化菌群潜在硝化速率(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PNR)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对8月份土壤样品中氨氧化菌群的PNR的抑制作用大于5月份(P<0.01)。低浓度重金属(即Zn2+浓度为50~200mg·kg-1;Cd2+浓度为0.5~10mg·kg-1)对潮土中PNR无影响或轻微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即Zn2+浓度大于200mg·kg-1;Cd2+浓度大于10mg·kg-1)条件下有显著抑制作用。由于Zn2+对PNR的抑制程度小于Cd2(+Zn2+:EC50>Cd2+:EC50),并且PNR对Cd2+的响应较Zn2+易变,PNR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指标应用于重金属Zn2+的污染毒性评价时优于重金属Cd2+的污染毒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ZN CD 潜在硝化速率 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北京城郊土壤潜在硝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月 王学东 +2 位作者 杨昱祺 高伟明 田雨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7-374,共8页
采集北京城郊5个区县的3种土壤褐土、潮土和山地棕壤,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外源添加镉(Cd)对土壤潜在硝化速率(PNR)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采样点土壤的PNR分别随土壤中总Cd和有效态Cd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所有处理土壤的有效态Cd含... 采集北京城郊5个区县的3种土壤褐土、潮土和山地棕壤,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外源添加镉(Cd)对土壤潜在硝化速率(PNR)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采样点土壤的PNR分别随土壤中总Cd和有效态Cd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所有处理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与PNR的相关关系(R2=0.42,p<0.001)优于土壤总Cd含量与PNR的相关关系(R2=0.27,p=0.001)。在土壤总Cd含量和PNR的逐步回归分析中,引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2个变量可提高其相关性。基于土壤总Cd的EC50(PNR降低至对照50%时的土壤Cd浓度)和有效态Cd的EC5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分别相差2.3倍和3.3倍,而EC10(PNR降低至对照10%的土壤Cd浓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分别相差8.5倍和10.8倍。基于总Cd的EC50最低值出现在CEC最小的丰台土壤,而最高值出现在有机质含量最多的灵山土壤,但这2个EC50值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表明5个采样点的土壤有机质和CEC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d对PNR的毒性,但不足以引起EC50的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潜在硝化速率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氧化微生物对硝化潜势和N_(2)O生成的贡献
5
作者 王大玲 杨雨虹 +2 位作者 贺惠 米铁柱 甄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28-6837,共10页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春季东海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表达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培养实验,探究了沉积物中活性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及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春季东海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表达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培养实验,探究了沉积物中活性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及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对硝化潜势和N_(2)O生成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AOA amoA基因表达水平(4.49×10~2~2.17×10~6copies/g)显著高于AOB(6.60×10~1~7.65×10~5copies/g),二者的amoA基因表达水平均表现出近岸低(AOA:8.92×10~5copies/g;AOB:2.06×10~3copies/g)、远岸高(AOA:1.05×10~6copies/g;AOB:4.06×10~4copies/g)的空间分布特征;近岸沉积物的硝化潜势高于远岸;从近岸到远岸,硝化过程由AOA主导逐渐转变为AOB主导.在N_(2)O生成过程中,NH_(4)^(+)的添加能显著促进N_(2)O的生成;相对于AOA,AOB在N_(2)O生成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沉积物 氨氧化微生物 潜在硝化速率 N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和南黄海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对硝化潜势的相对贡献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明月 甄毓 +2 位作者 李思琦 米铁柱 贺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1,共13页
硝化作用是海洋氮循环的核心过程。作为硝化过程关键步骤的氨氧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是海洋氮循环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选取渤海和南黄海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通过微宇宙培养实验研究了... 硝化作用是海洋氮循环的核心过程。作为硝化过程关键步骤的氨氧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是海洋氮循环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选取渤海和南黄海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通过微宇宙培养实验研究了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对硝化潜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渤海和南黄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硝化速率(以氮计,下同)为0.0046~0.2831μmol/(g·d),其中氨氧化古菌潜在硝化速率为0.0043~0.2743μmol/(g·d),氨氧化细菌潜在硝化速率为0.0004~0.0560μmol/(g·d)。氨氧化古菌是硝化潜势的主要贡献者,在渤海海域的贡献率为59.79%~97.95%,在南黄海海域的贡献率为18.47%~94.26%。渤海海域潜在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南黄海海域。此外,本研究海域中盐度是影响潜在硝化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对渤海海域的分析则表明越高的NO_(3)^(-)浓度可能指示着越高的硝化潜势。在河口及近海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在硝化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河口和近岸沉积物硝化潜势总体高于远海。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近海海洋氮循环过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硝化作用 潜在硝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诱导硝化测定的土壤中锌的毒性阈值、主控因子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林蕾 刘继芳 +1 位作者 陈世宝 马义兵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663,共7页
选取我国有代表性的16种土壤,通过基质诱导硝化(SIN)的方法,研究了淋洗与未淋洗处理后,土壤中外源Zn对不同土壤潜在硝化速率(PN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淋洗处理土壤中Zn毒性的EC50(使PNR降低至对照一半土壤中Zn的浓度)值的范围为197~1... 选取我国有代表性的16种土壤,通过基质诱导硝化(SIN)的方法,研究了淋洗与未淋洗处理后,土壤中外源Zn对不同土壤潜在硝化速率(PN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淋洗处理土壤中Zn毒性的EC50(使PNR降低至对照一半土壤中Zn的浓度)值的范围为197~1874mg·kg-1,相差近9.51倍;总体而言,土壤pH、有机碳及粘粒含量的提高可以降低土壤中Zn的毒性。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中Zn对潜在硝化速率抑制作用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土壤pH、有机碳含量及粘粒含量;淋洗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中外源Zn的毒性阈值浓度,在不同土壤中,淋洗因子(定义为淋洗后的土壤Zn毒性的EC50与非淋洗EC50的比值)范围为1.16~1.43;基于土壤主要性质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土壤性状(pH、有机碳和粘粒含量)可以很好地预测土壤中Zn对硝化速率抑制的毒性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潜在硝化速率 毒性阈值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