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宪斌 姜中鹏 +4 位作者 张光玉 刘占广 曹佳莲 许崇彦 刘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1-735,共5页
2006年10月对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锌、铅、镉、镍和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塘沽驴驹河-高沙岭段潮间带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区,而... 2006年10月对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锌、铅、镉、镍和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塘沽驴驹河-高沙岭段潮间带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区,而蛏头沽段为中度危害区。汞是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它对蛏头沽-驴驹河段潮间带构成重度危害,而对高沙岭的危害是轻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塘沽 潮间带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铁军 刘士忠 +2 位作者 郭远明 梅光明 张小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18-321,335,共5页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对取自三门湾的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Cr、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对取自三门湾的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Cr、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Cr、As等重金属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7种重金属中,以Cr的污染程度最高,平均污染系数为1.30,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r>Zn>Cu>Pb>As>Hg>Cd;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Cu>Pb>Cr>Zn,对三门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湾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昌市城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璜 南忠仁 +3 位作者 胡小娜 刘晓文 李媛 丁海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年第5期30-34,共5页
通过对金昌市区范围内74处土壤的取样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d、Cu、Ni、Pb、Zn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以Cu和Ni最为显著,其平均含量分别达到430 mg/kg和361 mg/kg;5种重金属变异系数均较大,其中Cu和Ni变异系数达到了1... 通过对金昌市区范围内74处土壤的取样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d、Cu、Ni、Pb、Zn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以Cu和Ni最为显著,其平均含量分别达到430 mg/kg和361 mg/kg;5种重金属变异系数均较大,其中Cu和Ni变异系数达到了115%和123%,属强变异性;采用克立格最优内插法得到金昌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发现Cu和Ni呈局部污染态势,矿业开采和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活动是Cu和Ni最大的污染源;Pb、Zn和Cd在整个研究区域内都有积累,工矿活动和交通运输是金昌市Pb、Zn和Cd的共同污染源。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已构成中度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昌市 重金属 克立格插值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东部浅水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评价 被引量:97
4
作者 冯慕华 龙江平 +1 位作者 喻龙 李建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2-56,共5页
根据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从沉积学角度 ,利用辽东湾东部浅水区 3次环境调查数据 (1988、1997、1999) ,进行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湾浅水区沉积物污染长期以来较小 ,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
关键词 辽东湾东部 沉积物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积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丽旭 任松 蔡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6,共5页
根据2003年东海吴淞口北倾倒区、椒江口倾倒区和闽江口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监测资料,采用富积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积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 根据2003年东海吴淞口北倾倒区、椒江口倾倒区和闽江口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监测资料,采用富积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积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Cu和Pb元素的富积程度相对最高,As次之,Hg和Cd元素的富积程度较低。从空间上看,Cu和As元素的富积程度呈现吴淞口北倾倒区<闽江口倾倒区<椒江口倾倒区的特征;而Pb,Cd和Hg元素的富积程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即:吴淞口北倾倒区<椒江口倾倒区<闽江口倾倒区。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评价结果显示,东海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均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范畴,其中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重的是As,Cd和Hg元素,Cu和Pb元素的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倾倒区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及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钱晓佳 段舜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3-2129,共7页
为了研究珠江口近海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009年8—12月对珠海珠江口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6次采样,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Pb、Hg、Cu、Zn、Mn、Ni、Fe和金属Al的质量分数,分析了它们质量分数间的相关性,依据Lars Hakan... 为了研究珠江口近海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009年8—12月对珠海珠江口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6次采样,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Pb、Hg、Cu、Zn、Mn、Ni、Fe和金属Al的质量分数,分析了它们质量分数间的相关性,依据Lars Hakanson提出的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物评价方法,对Cd、Cr、Pb、Hg、Cu和Zn等6种典型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d、Cu和Zn是该调查区域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应该予以优先控制和治理。位于马骝洲水道入海口的S1位点上,金属元素(Cd除外)质量分数的季节特征是秋季(丰水期)<冬季(枯水期),重金属危害指数(RT)为轻微级,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顺序为Cd>Hg>Pb>Cu>Zn>Cr;在S2位点,Cd、Cu、Hg、Ni和Fe的平均质量分数为秋季>冬季,其它5种金属则为秋季<冬季,RT为强级;在S3、S4位点上,8种金属元素(Hg、Mn除外)的质量分数呈现秋季>冬季的现象,RT为很强级;S2、S3和S4站点的Eir均表现为Cd>Hg>Cu>Pb>Zn>Cr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质量分数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家门—朱家尖—桃花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铁军 张玉荣 +5 位作者 胡红美 梅光明 刘琴 王范盛 顾捷 朱剑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200-202,共3页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生态危害。本研究对取自沈家门—朱家尖—桃花附近海域1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Cr、Hg、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生态危害。本研究对取自沈家门—朱家尖—桃花附近海域1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Cr、Hg、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沈家门、朱家尖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As等元素含量略高于桃花附近海域,沈家门、朱家尖附近海域Cd、Hg 2种元素明显高于桃花岛附近海域。沈家门—朱家尖—桃花附近海域沉积物Cd、Cr、Hg、As处于低污染水平,Cu、Pb、Zn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沈家门—朱家尖—桃花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水平,潜在风险程度依次为As>Cu>Pb>Cd>Hg>Cr>Zn,对该海域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重金属元素是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门一朱家尖一桃花 海域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梯田湿地核心区水稻土重金属分布与潜在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49
8
作者 任华丽 崔保山 +3 位作者 白军红 董世魁 胡波 赵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5-1634,共10页
选取了牛角寨河片区、麻栗寨河片区、阿勐控河片区和大瓦遮河片区4个核心区为样区,分析了样区水稻土表层的重金属As、Cd、Cr、Cu、Pb、Zn的分布特征,与云南土壤背景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4个样区Cd的含量都略高于背景值,Cr是背景值的两... 选取了牛角寨河片区、麻栗寨河片区、阿勐控河片区和大瓦遮河片区4个核心区为样区,分析了样区水稻土表层的重金属As、Cd、Cr、Cu、Pb、Zn的分布特征,与云南土壤背景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4个样区Cd的含量都略高于背景值,Cr是背景值的两倍;牛角寨河片区的Cu含量由于铜矿的存在而远远高出背景值和其他3个样区的Cu含量,4个样区的As、Pb和Zn的平均含量低于背景值,样区之间差异性也不是很大。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湿地土壤偏酸性对Cd的活性有很大影响,高含量的有机质和全氮对Pb和Zn的土壤吸附和积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b和Zn在各样区内相似的分布趋势可能与相似的成土母质、耕作模式和人类干扰强度等有关。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来看,4个片区Cd的危害系数均达到或接近中度危害程度,牛角寨河片区受到Cu的中度危害,其他样区均是轻微的生态危害,甚至Zn还处于缺乏状态;(2)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看,牛角寨河片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现为中等生态危害,高于其他3个样区,贡献因子是Cd和Cu,C、rAs、Pb次之,Zn最小;其他样区危害程度顺序为阿勐控河片区>大瓦遮河片区>麻栗寨河片区,都处在轻微的生态危害状态,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Cd,Cu、Cr、As、Pb次之,Zn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湿地 重金属 相关分析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宏州耕作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国云 杨俊华 +2 位作者 郭晋 周新惟 康云昌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6,共6页
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云南省德宏州耕作土壤表层重金属Pb、Cd、Hg、As、Cr和Cu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宏州耕地土壤中Pb、Cd、Hg、As、Cr、Cu含量分别为ND^249、ND^0.68、0.01~0.55、0.04~52.18、ND^195、0.79~64.3 mg... 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云南省德宏州耕作土壤表层重金属Pb、Cd、Hg、As、Cr和Cu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宏州耕地土壤中Pb、Cd、Hg、As、Cr、Cu含量分别为ND^249、ND^0.68、0.01~0.55、0.04~52.18、ND^195、0.79~64.3 mg/kg。6种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Cif均小于1,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u>Cd>Cr>Pb>Hg>As,属于轻微污染;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均小于40,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Cu>As>Pb>Cr,属于轻微生态风险危害;7种土壤利用方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小于150,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菜园>胶园>蔗园>玉米地>茶园>稻田>果园。研究区潜在生态危害水平为轻微危害,不同利用方式重金属元素富集存在差异,局部表现出中度污染现象。总体上,德宏州耕地土壤清洁安全,潜在生态危害以Cd、Hg为主,Pb、Cr危害较小,菜园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土壤 重金属 污染 在生态危害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韶山路沿线不同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18
10
作者 方晰 金文芬 +4 位作者 李开志 吴茜 张兴钰 覃立厚 武志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70,共7页
调查和分析了长沙市韶山路沿线4种绿地类型0-20 cm土壤层重金属Mn、Zn、Cu、Pb、Cd、Ni的含量及其来源,并以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平均值为评价标准评价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公共绿地、居住绿地和道路交通绿地土... 调查和分析了长沙市韶山路沿线4种绿地类型0-20 cm土壤层重金属Mn、Zn、Cu、Pb、Cd、Ni的含量及其来源,并以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平均值为评价标准评价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公共绿地、居住绿地和道路交通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而生产绿地的含量普遍较低,不同绿地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公共绿地、居住绿地和道路交通绿地中,有机质是绿地土壤重金属的主要载体,Cd、Pb、Ni、Cu、Zn来源相同的可能性较大,公共绿地和道路交通绿地中Cd、Pb、Ni、Cu、Zn可能主要来源于交通活动产生的污染源,居住绿地中可能来源于生活垃圾污染源。4种绿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由高至低的排序为:道路交通绿地>居住绿地>公共绿地>生产绿地,均处于轻度污染或警戒水平,Cd污染最为严重,Pb、Cu污染为其次,Mn、Zn、Ni污染较小。公共绿地、道路交通绿地Cd和Pb污染较重,居住绿地Cd和Cu污染较重。4种绿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大小排序为:居住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公共绿地>生产绿地,均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Cd的生态风险最大,Pb、Cu为其次,Zn、Mn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市韶山路 绿地土壤 重金属含量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梯田土壤重金属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德刚 刘艳红 全舒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80-1984,共5页
选取云南省绿春县规东河片区、松东河片区、二号桥河片区为样区,分析了样区土壤重金属Pb、Cr、Cu和Zn的分布特征,与云南土壤背景值作参比,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云南省绿春... 选取云南省绿春县规东河片区、松东河片区、二号桥河片区为样区,分析了样区土壤重金属Pb、Cr、Cu和Zn的分布特征,与云南土壤背景值作参比,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梯田土壤重金属含量Pb在11.964~28.558 mg/kg,平均为19.520 mg/kg;Cr在7.168~18.747 mg/kg,平均为10.923mg/kg;Cu在9.359~27.715 mg/kg,平均为14.383 mg/kg;Zn在21.194~41.782 mg/kg,平均为33.985 mg/g。采样区各元素含量均低于云南土壤背景值。②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来看,Cu含量干田显著高于旱地,Zn含量旱地显著高于干田,Pb、Cr含量在水田、干田和旱地之间差异性不显著。③研究区域潜在生态危害系数重金属Pb平均为2.404,Cu为1.553,Cr和Zn分别为0.335和0.379。综合评价研究区重金属Pb、Cr、Cu和Z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4.671,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花溪区石灰土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93
12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2 位作者 方晰 闫文德 邓湘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69-2177,共9页
选取贵阳市花溪区典型石灰土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石灰岩和土壤中7种重金属(Cu、Zn、Mn、Cd、Ni、Pb、Co)的含量特征,以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进行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选取贵阳市花溪区典型石灰土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石灰岩和土壤中7种重金属(Cu、Zn、Mn、Cd、Ni、Pb、Co)的含量特征,以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进行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林地石灰岩以Pb的平均含量(40.21mg·kg-1)最高,Zn的(5.78mg·kg-1)最低,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Pb>Ni>Mn>Co>Cu>Cd>Zn;林地土壤中以Mn的平均含量(451.16mg·kg-1以上)最高,Cd的(2.87mg·kg-1以下)最低,7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在8.57%~63.10%之间,Zn的平均含量明显低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Cu、Mn、Cd、Pb、Ni、Co的平均含量高于或接近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石灰(岩)土类背景值。Cu、Zn、Mn、Ni、Co,Ni与Pb,Cd与Pb,Cd与Co来源相同的可能性较大,而Cd与Cu、Ni,Pb与Mn、Cu、Co的来源不同;石灰土偏碱性,富含Ca、Mg元素,有利于重金属Cd、Pb的累积。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多因子综合指数(内梅罗指数法)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评价结果一致,林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在3.67以上,达到重污染程度,以Cd的污染指数(4.94以上)最高,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次是Pb(1.82以上),Zn、Mn污染程度最低,林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173.75以上,为中度生态危害程度,产生最大生态危害的是Cd,其次是Pb、Ni、Co、Cu,危害程度最小的是Mn、Zn,在相同的成土母岩和人为活动影响下,无林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明显高于有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花溪区 石灰土 林地 重金属 相关分析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溶溪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植物吸收特征 被引量:93
13
作者 黄小娟 江长胜 郝庆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01-4211,共11页
对重庆溶溪锰矿尾渣堆积区土壤、优势植物以及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n、Cd、Cu、Zn和Pb)进行测定分析,并以重庆市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锰矿... 对重庆溶溪锰矿尾渣堆积区土壤、优势植物以及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n、Cd、Cu、Zn和Pb)进行测定分析,并以重庆市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锰矿尾渣堆积区土壤中Mn、Cd、Cu、Zn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8382.5、3.91、79.97、131.23和80.68 mg/kg,受到Mn、Cd的严重污染,Mn为强或很强生态危害,Cd为极强生态危害,而Cu、Zn、Pb为轻微生态危害,各尾矿渣堆积区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远大于720,为极强生态危害。对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显示,绝大部分植物地上部Mn、Cd含量都超出正常范围的上限值,而Cu、Zn和Pb含量基本都在正常范围内;根据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特征,将植物分为三类:将重金属主要累积于地上部分的富集型,如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和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inn.),适用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将重金属主要累积于根部的根部囤积型,如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和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Ching);重金属含量较低的规避型,如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长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equax Wall.)及钻形紫苑(Aster subulatus Michx.);后两种类型的植物可种植在重金属污染严重且使用价值相对较低的矿山废弃地上,同时规避型植物对于研究植物的重金属排斥机理具有重要价值。溶溪锰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主要受到Cd的严重污染,Cd为很强或极强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土壤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优势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济 张浩 +1 位作者 曾希柏 白玲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8-934,共7页
调查了贵阳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以基线为参比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Hg、Cd、As、Pb、Cr、Cu、Ni、Zn)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 调查了贵阳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以基线为参比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Hg、Cd、As、Pb、Cr、Cu、Ni、Zn)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以及燃煤等活动,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108、0.320、20.53、22.17、35.71、64.87、48.65、217.90mg/kg,除Cr外,均显著高于相应基线。工矿区土壤中Pb、Z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功能区(p<0.05)。Hg和Cd是主要的生态危害因子,其污染已达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余均显示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均已达强生态危害水平,且污染程度依次是:商务区>工矿区>文教区>居民区>城市绿地>交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功能区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近海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戴纪翠 高晓薇 +1 位作者 倪晋仁 尹魁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0,共6页
根据2000—2007年深圳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基础监测资料,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两种评价方法,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深圳近海海域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已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除固戍... 根据2000—2007年深圳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基础监测资料,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两种评价方法,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深圳近海海域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已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除固戍近海外,大部分海域基本上为Ⅱ类沉积物,其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固戍近海>深圳湾中>深圳湾口>沙头角湾口。其中沉积物中Cu和Zn超标严重,固戍近海沉积物中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128.96mg·kg-1和199.40mg·kg-1,为Ⅲ类沉积物。研究还表明,深圳近海海域基本上不存在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7种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Hg>Cd>Cu>As>Pb>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近海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9
16
作者 张一修 王济 张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9-174,共6页
以贵阳市区为研究地点,采集了贵阳城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公园广场、对照区7个类别共80个采样点的地表灰尘,分析了地表灰尘重金属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可能来源。最后,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6个功能... 以贵阳市区为研究地点,采集了贵阳城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公园广场、对照区7个类别共80个采样点的地表灰尘,分析了地表灰尘重金属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可能来源。最后,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6个功能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公共区)样品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地表灰尘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均高于贵州省土壤环境背景值,Cd、As、Cu污染质量分数都超过4倍以上背景值水平,其余重金属污染水平大多处于1~3倍背景值水平。就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来看,地表灰尘的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是Hg,其次是Cd,生态危害最低的是Cr。6个功能区生态危害水平均属于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中工业区和公共区生态危害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灰尘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鱼腥草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昱 秦樊鑫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81-84,共4页
以我国土壤质量环境标准为背景值,选取、分析贵阳市金阳、乌当等地鱼腥草种植区土壤中的Pb、Cd、Hg、As Cu、Zn的含量特征,并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采样点内以Zn的平均含量最高(120.96mg·kg-1),Hg... 以我国土壤质量环境标准为背景值,选取、分析贵阳市金阳、乌当等地鱼腥草种植区土壤中的Pb、Cd、Hg、As Cu、Zn的含量特征,并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采样点内以Zn的平均含量最高(120.96mg·kg-1),Hg的平均含量最低(0.23mg·kg-1);Zn与Hg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说明Zn与Hg来源相同的可能性较大;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与Haka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对土壤的污染评价略有差别,其中,南明区的污染级别为轻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1.08,白云区为中度生态危害程度,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113.65,产生最大生态危害的是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种植区土壤 重金属含量 相关性分析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舍不同发酵床重金属累积特征初探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丽萍 盛婧 +1 位作者 孙国锋 郑建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0-607,共8页
以节约经济成本和适宜猪生长发育为前提选取3种发酵床垫料组合:40%稻壳+60%菌糠(FJ)、40%稻壳+60%锯木屑(FD)、40%稻壳+60%酒糟(FW),采用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在一个养猪周期内3种垫料Zn、Cu、As全量的累积过程;同时测定了不同垫料剖... 以节约经济成本和适宜猪生长发育为前提选取3种发酵床垫料组合:40%稻壳+60%菌糠(FJ)、40%稻壳+60%锯木屑(FD)、40%稻壳+60%酒糟(FW),采用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在一个养猪周期内3种垫料Zn、Cu、As全量的累积过程;同时测定了不同垫料剖面层次中3种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并通过测定有效态Zn、Cu、As含量分析3种重金属在垫料和表层土壤中的活性;最后应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和评价该区域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养殖周期,Zn和Cu含量随垫料层次加深逐层递减,而As含量则随垫料层次加深逐层递增,尽管如此,绝大部分Zn、Cu、As仍作为库存累积在垫料中,只有极少部分通过淋溶作用渗漏到床底表层土壤中;不同垫料对3种重金属的吸纳效果、活性大小的影响均不同;经过生态危害评价分析,3种垫料在养猪结束后其Zn、Cu、As的潜在生态危害均未超过轻微生态危害临界值(RI≤150),为了最好地控制Cu、Zn、As污染并保留有机肥营养,建议发酵床使用年限为3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垫料 重金属累积 有效态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物质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发酵床Cu累积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丽萍 盛婧 +1 位作者 孙国峰 郑建初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368,共5页
以节约经济成本和适宜猪生长发育为前提选取3种发酵床垫料组合,即w分别为40%和60%的稻壳+菌糠(FJ)、稻壳+锯木屑(FD)、稻壳+酒糟(FW),研究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及发酵床下部表层土壤中Cu的累积特征与活性。结果表明,经过1个养殖周期,FW对C... 以节约经济成本和适宜猪生长发育为前提选取3种发酵床垫料组合,即w分别为40%和60%的稻壳+菌糠(FJ)、稻壳+锯木屑(FD)、稻壳+酒糟(FW),研究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及发酵床下部表层土壤中Cu的累积特征与活性。结果表明,经过1个养殖周期,FW对Cu的吸纳能力较强,养殖后垫料Cu含量超背景值比例为202%。不同垫料组合对垫料中Cu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FJ发酵床垫料下部的表层土壤中Cu生物有效性达16.86%,显著高于另外2种垫料(P<0.05)。所选取的3种垫料中,FD中的Cu含量超背景值比例为198%,对Cu的吸纳能力居中,渗漏到土壤中的Cu含量超背景值比例为119%,而Cu生物有效性为8.37%,在3种垫料中最低。因此,从减少Cu污染角度出发,该配比垫料优于FJ与FW。生态危害评价表明,养殖结束后3种组合垫料以及垫料下部表层土壤中Cu的潜在生态危害均未超过轻微生态危害临界值,为控制Cu污染并保留有机肥营养,建议发酵床使用年限为3 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垫料 Cu累积 有效态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物质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重金属Zn累积特征初探
20
作者 张丽萍 盛婧 +1 位作者 孙国锋 郑建初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了研究养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及发酵床底部表层土壤中重金属Zn的累积特征与活性大小,以节约经济成本和适宜猪生长发育为前提选取3种发酵床垫料组合:FJ(40%稻壳+60%菌糠)、FD(40%稻壳+60%锯木屑)、FW(40%稻壳+60%酒糟),采用物质流分析(M... 为了研究养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及发酵床底部表层土壤中重金属Zn的累积特征与活性大小,以节约经济成本和适宜猪生长发育为前提选取3种发酵床垫料组合:FJ(40%稻壳+60%菌糠)、FD(40%稻壳+60%锯木屑)、FW(40%稻壳+60%酒糟),采用物质流分析(MFA)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在养猪周期过后,重金属Zn在垫料FD中累积量较大;而不同垫料对Zn活性大小的影响不同,FD中有效态Zn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种,所占比例高达25.01%,其次是FJ>FW(P<0.05);表层土壤中,有效态Zn活性高低差异不显著(P>0.05)。所选取的3种垫料中,尽管Zn在FJ中累积量最小,渗漏到土壤中的全量Zn与有效态活性与其他2种垫料无明显差异,然而其潜在生态风险最小,因此从控制Zn污染角度出发,该配比垫料优于FD与FW。经过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分析,3种垫料在养殖结束后其潜在生态危害均未超过轻微生态危害临界值(Ei r≤40),在不断补充垫料的前提下发酵床可以使用约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垫料 重金属Zn累积 有效态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物质流分析 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