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北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校正研究
1
作者 郭晋君 王斐 +4 位作者 范智超 刘敏 张淳 宋蓓 赵蓓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1350,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山周边农田土壤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准确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重要的意义。对渭南市矿山企业周边农田土壤进行科学布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农田土壤样品9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山周边农田土壤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准确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重要的意义。对渭南市矿山企业周边农田土壤进行科学布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农田土壤样品90个,研究样品中4种重金属(铅、镉、汞、砷)的污染状况。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丰度、生物吸收效应等因素,对方法毒性响应系数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体系:ARI<130,130≤ARI<260,260≤ARI<520,ARI≥520分别代表校正后轻微、中等、强、很强潜在生态危害等级。用校正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污染等级占比,发现与地积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较吻合,评价结果准确。校正后的评价方法可为北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37
2
作者 崔邢涛 栾文楼 +2 位作者 牛彦斌 李随民 宋泽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9-1386,共8页
以唐山城市土壤为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及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没有重金属元素出现污染状态,其中Hg、Ni、C... 以唐山城市土壤为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及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没有重金属元素出现污染状态,其中Hg、Ni、Cr、As都处于清洁状态,Pb、Zn、Cu绝大部分样点处于清洁状态,7.94%、6.35%、1.59%处于安全状态,Cd元素绝大部分样点处于清洁安全状态,只有1.59%处于警戒状态;综合污染评价土壤环境整体优良,清洁、安全土壤面积比例分别为98.41%、1.59%,没有出现警戒和污染土壤;各重金属元素中,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Hg,已达到强潜在生态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潜在生态危害,综合考虑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其轻微生态危害、中等生态危害、强生态危害、很强生态危害的百分比分别是73.02%、26.98%、0%、0%,整体表现为轻微潜在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 评价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市建成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和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0
3
作者 汤洁 陈初雨 +2 位作者 李海毅 张天琴 肖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根据大庆市城市功能区划,以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308个样品的采集、测定、分析,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较小,汞(Hg)和镉(... 根据大庆市城市功能区划,以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308个样品的采集、测定、分析,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较小,汞(Hg)和镉(Cd)是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元素。汞的生态危害风险相对较大,有11.9%的样品处于较重及以上风险级别,镉的生态危害级别虽然较低,但中等危害级别分布范围较广。分别用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模型进行了土壤重金属镉和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两种元素的风险指数均处于安全值范围内,不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构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健康风险 大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81
4
作者 雷国建 陈志良 +5 位作者 刘千钧 彭晓春 蒋晓璐 欧英娟 周鼎 李方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9-53,共5页
以广州市南沙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广州远郊土壤中Zn、Pb、Ni、Cu、Cr、As、Hg 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26个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广东省背景值,部分采样点... 以广州市南沙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广州远郊土壤中Zn、Pb、Ni、Cu、Cr、As、Hg 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26个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广东省背景值,部分采样点的Zn、Pb、Ni、Cu、As含量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且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土壤重金属平均内梅罗综合指数为0.82,处于警戒级,污染程度不均匀;现阶段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尚轻,潜在生态危害主要来自于Cu、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中文 李光德 +2 位作者 张世远 敬佩 焦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4-136,153,共4页
在对泮河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泮河底泥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Cu、Zn、Cr、Cd、Hg的污染;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Hg>... 在对泮河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泮河底泥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Cu、Zn、Cr、Cd、Hg的污染;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Hg>Cd>Cr>Cu>Zn>Pb。对泮河底泥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评价显示,以当地背景值作为参比值进行评价,泮河属于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贡献因子是Hg和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 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28
6
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2 位作者 张继红 毛玉泽 王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1-305,共5页
对桑沟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d,Hg,As)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Cu、Zn、Pb、Hg含量分布特征... 对桑沟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d,Hg,As)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Cu、Zn、Pb、Hg含量分布特征表现为从西南向的湾底向东北向的湾外逐渐减少的趋势;Cd在湾中部含量最低,并向四周呈辐射状增高的趋势;As表现为从湾外向湾内递增的趋势;6种重金属中,以Cd的污染程度最大,平均污染系数为0.81,其余元素的富集均较低,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Pb、Cu、As、Hg。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As>Hg>Pb>Cu>Zn,对桑沟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桑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 被引量:27
7
作者 孙元敏 陈彬 +2 位作者 黄海萍 马志远 俞炜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根据中国南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As、Hg)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个别海域... 根据中国南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As、Hg)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个别海域重金属含量较高,其中紫泥岛的Hg、内伶仃岛和上川岛的As均达到中度污染;紫泥岛Hg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高,达到中度危害;各海岛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与同期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均匀度指数和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态响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南亚热带海岛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44
8
作者 徐友宁 张江华 +1 位作者 赵阿宁 柯海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72-1278,共7页
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及空间分布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和基础。为揭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前期土壤污染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以研究区西邻无工矿影响的农田土壤重金属... 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及空间分布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和基础。为揭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前期土壤污染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以研究区西邻无工矿影响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作为参比值,对矿区农田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评价。结果表明,Hg是农田土壤中潜在生态危害最严重的元素,其次是Cd和Pb。Hg、Pb、Cd对土壤污染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97.41%,仅Hg的贡献率就达84.37%。多个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很强、极强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49.62%,影响面积达74.54%。从西北向东南,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激增,这种空间分布与目前金矿选冶的布局一致。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环境危害的后果已被前期研究成果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 小秦岭某金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24
9
作者 崔邢涛 栾文楼 +3 位作者 郭海全 李随民 宋泽峰 谷海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以石家庄城市土壤为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及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Cd>Zn>Hg... 以石家庄城市土壤为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及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Cd>Zn>Hg>Cr>Ni>Pb>Cu>As,其中Cu、Pb、As都处于清洁安全状态,Ni绝大部分样点处于清洁安全状态,只有0.45%处于警戒状态,Cd、Hg、Zn、Cr元素都出现污染,其中Cd污染面积最大,达到1.36%;综合污染评价土壤环境整体良好,清洁、安全、警戒、污染土壤面积比例分别为65%、31.82%、2.73%、0.45%,其中警戒及污染土壤面积为3.18%,其形成可能与工业生产及人类活动有关;各重金属元素中,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Hg、Cd,已分别达到强潜在生态危害和中等潜在生态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潜在生态危害,综合考虑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其轻微生态危害、中等生态危害、强生态危害、很强生态危害的百分比分别是38.6%、53.2%、7.3%、0.9%,整体表现为中等潜在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 评价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宪斌 姜中鹏 +4 位作者 张光玉 刘占广 曹佳莲 许崇彦 刘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1-735,共5页
2006年10月对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锌、铅、镉、镍和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塘沽驴驹河-高沙岭段潮间带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区,而... 2006年10月对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锌、铅、镉、镍和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塘沽驴驹河-高沙岭段潮间带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区,而蛏头沽段为中度危害区。汞是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它对蛏头沽-驴驹河段潮间带构成重度危害,而对高沙岭的危害是轻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塘沽 潮间带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典型污染行业土壤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62
11
作者 赵沁娜 徐启新 杨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前在土壤(底泥)污染物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中。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是应用广泛、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评价方法之一.以上海为例,对典型污染行业土壤的物理性质、pH值以及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 目前在土壤(底泥)污染物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中。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是应用广泛、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评价方法之一.以上海为例,对典型污染行业土壤的物理性质、pH值以及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污染行业土壤总体上受到了原有生产过程排污的影响.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于印染、电池制造、电镀、发电厂以及石油加工等企业;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是重金属汞、镉,而铅、铬、锌、镍、砷等重金属多属于轻微危害水平.同时, 提出了典型污染行业土壤污染防治的全过程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典型污染行业 土壤污染评价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73
12
作者 杨卓 李贵宝 +2 位作者 王殿武 崔惠敏 商同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45-951,共7页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白洋淀湖区底泥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和生态危害评价,并和历史资料对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中重金属Cd、Pb含量较高,分别表现为极强和轻微-中等的生态危害和极强和中度的污染程度,...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白洋淀湖区底泥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和生态危害评价,并和历史资料对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中重金属Cd、Pb含量较高,分别表现为极强和轻微-中等的生态危害和极强和中度的污染程度,针对白洋淀现状,提出了治理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如忠 潘成荣 +2 位作者 徐晶晶 丁贵珍 邹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6-1343,共8页
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系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将Monte Carlo模拟技术引入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中,构建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随机不确定模型,提出了风险等级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合肥市庄墓镇农田土壤重金属(Cr、Cu、Pb... 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系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将Monte Carlo模拟技术引入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中,构建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随机不确定模型,提出了风险等级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合肥市庄墓镇农田土壤重金属(Cr、Cu、Pb、Zn和As)污染风险的评估.结果表明:除Cr属轻微污染外,农田土壤中Cu、Pb、Zn和As均为中等污染水平,综合污染指数(Cd)属中等污染水平,相应概率为98.58%;除As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外,其他4种重金属均属轻微风险等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属中等风险水平,概率为9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重金属 MONTE CARLO模拟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海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危害 被引量:30
14
作者 夏鹏 孟宪伟 +1 位作者 印萍 刘乐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7,共7页
利用广西北海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实验数据,对其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Pb,Zn,Cu,A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采用海洋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国家一类标准和Hakanson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与危害指数(RI)方法评... 利用广西北海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实验数据,对其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Pb,Zn,Cu,A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采用海洋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国家一类标准和Hakanson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与危害指数(RI)方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北海段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mg/kg)为:Zn(69.81)>Pb(16.58)>Cu(12.76)>As(9.08)>Cd(0.22)>Hg(0.07);其中,廉州湾和英罗湾的重金属质量分数相对较高,而铁山湾和银滩段的相对较低。此外,绝大多数观测站点的沉积物尚保持清洁状态,且其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多属轻微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 潮间带 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9
15
作者 滕德强 吕颂辉 +1 位作者 郭福星 江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9,共9页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Cd的含量分布以及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海域中Cu、Pb、Zn、Cr、Hg、Cd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Cd的含量分布以及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海域中Cu、Pb、Zn、Cr、Hg、Cd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Mn、Pb、Zn、Cr、Fe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整体上象山县和舟山群岛近岸海域的含量高于研究区北部含量;Hg在长江口南端含量较高,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Cd在长江口南端以及象山县东含量较高,在研究区中部含量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Cu>Pb>Cr>Zn;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首先是Cd,其次是Hg。对底质环境质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象山县和长江口外以及济州岛西南近海海域的底质环境较差,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表层土壤Pb的化学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亚宇 钱翌 +1 位作者 朱建雯 王灵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109,共6页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b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Pb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w(Pb)的平均值为50.9 mg/kg,变幅为27.9-113.7 mg/kg.w(Pb)在各功能区表现为...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b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Pb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w(Pb)的平均值为50.9 mg/kg,变幅为27.9-113.7 mg/kg.w(Pb)在各功能区表现为商业区(65.5 mg/kg)〉交通密集区(61.0 mg/kg)〉工业区(55.6 mg/kg)〉居民区(45.9 mg/kg)〉文教区(41.2 mg/kg)〉绿化风景区(35.9 mg/kg);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b化学形态存在差异,Pb元素的化学形态总的分布趋势是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其中,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区是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分别占52.33%,28.59%和42.96%,38.69%;居民区、商业区、文教区和绿化风景区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各功能区土壤中Pb的金属活性表现为工业区〉交通密集区〉文教区〉商业区〉绿化风景区〉居民区.乌鲁木齐市土壤的Pb污染处于中等到强污染之间,达到轻微生态危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形态 活性 潜在生态危害 城市土壤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保定市平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25
17
作者 崔邢涛 秦振宇 +1 位作者 栾文楼 宋泽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3-530,共8页
以河北省保定市平原区土壤为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及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Cd>... 以河北省保定市平原区土壤为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及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Cd>Zn>Hg>Cu>Pb>Cr>Ni>As,其中Cr、Pb、Ni、As都处于清洁安全状态,Hg和Cu绝大部分样点处于清洁安全状态,分别只有0.15%和0.40%处于警戒状态,Cd、Zn元素都出现污染,其中Cd面积最大,达到0.22%;综合污染评价土壤环境整体良好,清洁、安全、警戒、污染土壤面积比例分别为94.39%、5.00%、0.50%、0.11%,其中警戒及污染土壤面积为0.61%,其形成可能与工业生产及人类活动有关;各重金属元素中,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Hg,已达到中等潜在生态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潜在生态危害,综合考虑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其轻微生态危害、中等生态危害、强生态危害、很强生态危害的百分比分别为93.71%、4.71%、1.29%、0.29%,整体表现为轻微潜在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 评价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海湾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立平 张学超 +1 位作者 李晓敏 聂新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3,共5页
对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As)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Cu,Zn,Pb,Hg 4种重金属... 对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As)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Cu,Zn,Pb,Hg 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Cd在湾西部含量较高,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As整体分布较均匀,在湾内近岸处较高,湾口处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As>Hg>Pb>Cu>Zn;对威海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威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07
19
作者 李章平 陈玉成 +1 位作者 杨学春 魏世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7-230,251,共5页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功能区土壤As,Cd,Cr,Cu,Hg,N i,Pb,Zn等8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差异,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Hg和Cd,已分别达到极度生态危害水...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功能区土壤As,Cd,Cr,Cu,Hg,N i,Pb,Zn等8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差异,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Hg和Cd,已分别达到极度生态危害水平和很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余均显示为轻度生态危害水平;不同功能区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的顺序依次是: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旅游区>交通区>文教区,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均已达到很强生态危害水平,旅游区达到强度生态危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内江底泥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吴春笃 瞿俊 +1 位作者 李明俊 张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4,共5页
对镇江内江的底泥进行采集,测定底泥中的Cu、As、Hg、Cr、Pb、Cd、Zn、总磷、总氮、有机质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生态危害、分布特征和溯源。结果表明,(1)内江底泥中的重金属... 对镇江内江的底泥进行采集,测定底泥中的Cu、As、Hg、Cr、Pb、Cd、Zn、总磷、总氮、有机质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生态危害、分布特征和溯源。结果表明,(1)内江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为Hg、Cd、As。各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大小关系为Hg>Cd>As>Pb>Cu>Cr>Zn。(2)内江的整体生态环境受重金属的危害程度处在中等水平,重金属的生态威胁主要来自Hg,建议在达到强生态威胁程度的3#、8#、20#、21#采样点附近清理淤泥。(3)由重金属分布特征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对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作用;在内江流速慢、死水多的地方易造成重金属富集;入江河口重金属富集也较明显;污染企业与重金属含量有直接关系。(4)由相关性探源可知,Cu、Zn、Cr主要来自于自然界,Hg、Cd、Pb主要来自于企业污水排放,As则来自于自然界和人为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相关性 内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