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潜在比较优势、创新激励政策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4
1
作者 倪一宁 孟宁 马野青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1,共24页
因地制宜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证层面检验了区域潜在比较优势和创新激励政策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潜在比较优势显著提升了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 因地制宜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证层面检验了区域潜在比较优势和创新激励政策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潜在比较优势显著提升了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进一步地,在受到创新激励政策的支持后,属于区域潜在比较优势行业的企业通过杠杆效应和技术内化效应实现了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对于外资企业、研发强度更高的企业、产业链更长的企业和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区域潜在比较优势和创新激励政策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创新促进效应更强。最后,本文发现区域潜在比较优势与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属于实质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潜在比较优势 创新激励政策 企业创新 杠杆效应 技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结构经济学产业政策的应用范式与现实挑战——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白让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0,共12页
林毅夫教授基于"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的理念,构建了"两轨六步法"式的产业政策指南。本文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出台、演变和实施为背景,对这一产业政策范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验证。文章发现,经过适当的改进... 林毅夫教授基于"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的理念,构建了"两轨六步法"式的产业政策指南。本文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出台、演变和实施为背景,对这一产业政策范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验证。文章发现,经过适当的改进或调整,"两轨六步法"关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有为政府的一般逻辑,也可用于指导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政策设计。从完善新结构经济学产业政策体系的目的出发,无论是该学说的支持者,还是批评者,既不能把"两轨六步法"式的产业政策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应出于理论"价值""范畴"之争,而把这一范式中有利于完善和提高政府干预效率的主张予以完全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新结构经济学 潜在比较优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 学术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