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可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8-130,共3页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倡导,意在打破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界限,探索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章培恒等教授提出这一概念的积极意义,首先在于突破原有的研究思路,引导研究者关注中国古代文...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倡导,意在打破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界限,探索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章培恒等教授提出这一概念的积极意义,首先在于突破原有的研究思路,引导研究者关注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揭示中国古代文学对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影响;追溯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在古代文学中的渊源;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种种因素如何向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潜在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证明结论,还是发现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华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29,共8页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工作,其成效基本上就是阅读教学的成效。遗憾的是,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常常被不经意地换成教师代替学生解读文本。阅读教学的课堂实施中,学生解读文本应该是一个从头至尾真实发生的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工作,其成效基本上就是阅读教学的成效。遗憾的是,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常常被不经意地换成教师代替学生解读文本。阅读教学的课堂实施中,学生解读文本应该是一个从头至尾真实发生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中,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深入文本。在实际文本解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解读文本的一些重要环节常常被教师代替掉、省略去,教学往往只是在证明一个既定的结论,而不是去积极发现文本所蕴含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意义 证明 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的作用 解读文本 引导学生 课堂实施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叙事本文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庆信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45-51,共7页
《红楼梦》叙事本文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李庆信《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一部耐精读耐咀嚼耐评说、似乎永远读不尽说不完的书,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其笔法“狡猾”多变,多文外之意、弦外之音,叙事本文中留下了大量耐人寻味的不确定性... 《红楼梦》叙事本文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李庆信《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一部耐精读耐咀嚼耐评说、似乎永远读不尽说不完的书,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其笔法“狡猾”多变,多文外之意、弦外之音,叙事本文中留下了大量耐人寻味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不确定性 叙事本文 意义空白 理解信息 “空白” 贾宝玉 性与意 潜在意义 “金玉姻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看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吕俊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3-58,共6页
语言是人们藉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翻译是一种跨文化利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说,无论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翻译其目的都是在于使操不同语言的人实现思想的沟通,即实现交际。所以,我们要检验一篇译文是否准... 语言是人们藉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翻译是一种跨文化利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说,无论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翻译其目的都是在于使操不同语言的人实现思想的沟通,即实现交际。所以,我们要检验一篇译文是否准确,忠实于原文,我们也必须看它是否忠实地完成原文所担负的交际任务。我们知道,语言的交际功能是通过形式和意义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交际功能 理解与表达 主观动机 潜在意义 指称意义 兆功能 翻译实践 交际意义 基本意义 文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雅文学:“泛文学”时代的危机与变革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崇轩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9,共8页
一、从“终结”到“泛化”今天的中国文学,已进入“泛文学”时代,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从新世纪初期到现在,这一话题不时被提起,但从未引向深入,那些重量级评论家很少发声。事实上,泛文学现象在表面的扩张、推进的情势下,已逐渐显... 一、从“终结”到“泛化”今天的中国文学,已进入“泛文学”时代,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从新世纪初期到现在,这一话题不时被提起,但从未引向深入,那些重量级评论家很少发声。事实上,泛文学现象在表面的扩张、推进的情势下,已逐渐显露出种种问题、弊端,它不仅困扰着高雅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现代文化的建构。只是在一片日新月异、高歌猛进的文化热潮中,我们被裹挟前行,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潮流的潜在意义和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雅文学 泛文学 潜在意义 重量级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补生命价值的盲点--论肇夕《绕树一小圈儿》的生态意识
6
作者 马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99,93,共5页
关键词 生命价值 生态意识 盲点 生命意识 女作家 潜在意义 意识系统 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体化原则与文学翻译 被引量:15
7
作者 吕俊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1-55,共5页
具体化原则与文学翻译吕俊具体化原则是接受理论的一茶重要原则。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未到七十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文艺理论。它以现象学美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以“读者中心论”为核心。这一理论认为读者的阅... 具体化原则与文学翻译吕俊具体化原则是接受理论的一茶重要原则。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未到七十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文艺理论。它以现象学美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以“读者中心论”为核心。这一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活动、接受程度对作品的意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结构 接受理论 译文读者 再创造 接受美学 文学翻译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潜在意义 不确定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距离—小说文本分析的另一个视角
8
作者 唐跃 谭学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4-40,共7页
一大家知道,文本是具有潜在意义的语言实体,读者对于文本的接受首先意味着对于文本语码的破译。鉴此,我们把语言距离等同于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是不无根据的。具体地说浯言距离的差异在于各种语言表现方式在距离感方面的差异,有的语言... 一大家知道,文本是具有潜在意义的语言实体,读者对于文本的接受首先意味着对于文本语码的破译。鉴此,我们把语言距离等同于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是不无根据的。具体地说浯言距离的差异在于各种语言表现方式在距离感方面的差异,有的语言表现方式易于为读者接受,则距离较近;有的语言表现方式不易为读者接受,则距离较远。这就决定了本文的首要任务是,对各种语言表现方式在距离感方面的差异进行一番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表现 表现方式 文本分析 距离感 语言信息量 现代小说 读者接受 小说文本 小说家 潜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联想”在英语习语形成中的作用
9
作者 何仁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93-96,共4页
英语习语的形成问题一直是英语中难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理论课题。因为,在那洋洋5万多条的英语习语中,人们很难——确定其来源和出处。目前国内外搜集和整理的(包括词典)英语习语的来源、典故和故事等,只占英语习语中的很小一部分... 英语习语的形成问题一直是英语中难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理论课题。因为,在那洋洋5万多条的英语习语中,人们很难——确定其来源和出处。目前国内外搜集和整理的(包括词典)英语习语的来源、典故和故事等,只占英语习语中的很小一部分。同时,在那浩淼的英语习语的长河中,不断有一股股清泉源源注入其中,也有不少不适合需要的习语消失得无影无踪。本文只拟就“联想”在英语习语形成中的作用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习语 对比联想 相似联想 相关意义 接近联想 概念意义 潜在意义 客观基础 性状 人的行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自主创新——主编寄语
10
作者 朱关鑫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年第4期1-1,共1页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主编 科学发展 历史课题 潜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逆喻词组浅谈
11
作者 苏志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07-109,共3页
逆喻(оксюморон)即矛盾的反义形容法,逆喻词组是运用反义词构成意义上和逻辑上相对立的词的组合,这种组合可产生新概念。如:белаяворона,бесструннаябалалаика,квадратуракруга... 逆喻(оксюморон)即矛盾的反义形容法,逆喻词组是运用反义词构成意义上和逻辑上相对立的词的组合,这种组合可产生新概念。如:белаяворона,бесструннаябалалаика,квадратуракруга,безножазарезатъ,выходитъсухимизводы,бурявстаканевод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词 反义词 俄语词汇 新概念 名词词组 成语意义 逻辑 语言规范 主导词 潜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光
12
作者 尤里.邦达列夫 李济生 贺国安 《人民论坛》 1997年第4期57-57,共1页
一个不眠之夜,我忽然想起一句奇怪的话: “月光并非照耀着每一个人。” 为什么不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恰恰有月光?这句话一整夜都在我心中萦绕,它蕴含着一种美妙而神秘的含义,在它的潜在语中有一种令人痛心而又深不可测的意味。我幸福地生... 一个不眠之夜,我忽然想起一句奇怪的话: “月光并非照耀着每一个人。” 为什么不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恰恰有月光?这句话一整夜都在我心中萦绕,它蕴含着一种美妙而神秘的含义,在它的潜在语中有一种令人痛心而又深不可测的意味。我幸福地生活在它那淡蓝色的气氛和迷人的隐秘之中,而这种隐秘像女人的柔情一般,向我预示着某种极大的欢乐和幸福,因为这句话的含义总是与女人息息相关。 到早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光 邦达列夫 淡蓝色 不可测 潜在意义 充满着 青年时代 闪现出 毫无意义 前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