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没有潜在形态
1
作者 俞愚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5期34-34,共1页
在1962年,蒋学模同志提出了“劳动的潜在形态”(见《学术月刊》1962年第四期)这一新概念。这是蒋学模从马克思给劳动力和劳动下的定义中“反过来”“看出”的。他还以一个图式来表达“劳动形态”与“劳动过程”、“潜在形态”与“劳动... 在1962年,蒋学模同志提出了“劳动的潜在形态”(见《学术月刊》1962年第四期)这一新概念。这是蒋学模从马克思给劳动力和劳动下的定义中“反过来”“看出”的。他还以一个图式来表达“劳动形态”与“劳动过程”、“潜在形态”与“劳动力”的对应关系,力图证明。(1)劳动有一种潜在形态;(2)它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本身”;(3)劳动力包括在劳动过程之内,所以是劳动的一种形态。所谓“潜在”,是指事物的存在表现得隐蔽或不明显。“在”是事物的存在,“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形态 劳动力 蒋学模 劳动能力 劳动过程 劳动形态 劳动者 马克思 对应关系 新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劳动形态及其应用
2
作者 尹世杰 《经济科学》 1984年第2期14-20,共7页
如何克服工资工作中的平均主义,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工资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就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按劳分配的"劳"到底指什么?如何根据"劳"去决定劳动报酬,使"劳"与"酬"成比... 如何克服工资工作中的平均主义,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工资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就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按劳分配的"劳"到底指什么?如何根据"劳"去决定劳动报酬,使"劳"与"酬"成比例地变化?研究马克思关于劳动形态的理论,并加以运用,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他著作中,多次论述了劳动形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劳动形态 劳动报酬 劳动能力 流动形态 劳动者 物化形态 潜在形态 劳动量 平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存形式的“劳”不能作为分配的依据吗?——与于丛、罗兴同志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肖里葵 《企业经济》 1982年第8期45-,44,共2页
干丛、罗兴同志认为,潜存形式的“劳”不能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依据。理由之一是这种形式的“劳”无法确量;之二是以这种“劳”为分配依据,会助长懒隋、消极和怠工等行为,会造成人们对劳动本身的忽略,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潜存形... 干丛、罗兴同志认为,潜存形式的“劳”不能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依据。理由之一是这种形式的“劳”无法确量;之二是以这种“劳”为分配依据,会助长懒隋、消极和怠工等行为,会造成人们对劳动本身的忽略,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潜存形式的“劳”到底能不能作为分配的依据,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会什么叫做潜存形式的“劳”。干丛、罗兴同志认为,所谓潜存形式的“劳”,就是“体力和智力的状况”,是指某个劳动者已具有的,现处于潜在形态的劳动能力。假如我们同意干丛、罗兴同志对这一概念的解释,那么这种形态的“劳”真的不能确量吗,不,这种形态的“劳”计量的方式是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能力 工资形式 分配依据 个人消费品分配 商榷 流动形态 潜在形态 劳动者 考核 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
4
作者 赵金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14-16,共3页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借助于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形式可以多样,关键在于“劳”的正确计量。过去我国是按照马克思原先设想的产品经济建立了“计量型”按劳分配模式。然而如今,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借助于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形式可以多样,关键在于“劳”的正确计量。过去我国是按照马克思原先设想的产品经济建立了“计量型”按劳分配模式。然而如今,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建立按劳分配新模式。 一、按劳分配的“劳”的存在形态及相应的分配形式。 现实生活中,“劳”是有不同形态的,因此具体分配式也有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劳动者 市场型 社会必要劳动量 潜在形态 流动形态的劳动 行分配 社会主义工资 劳动力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统一性
5
作者 张晓黎 周振平 《经济问题》 1988年第8期20-23,共4页
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矛盾性我们需要在下面研究的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全民所有制范围之内,按劳分配的实现问题。也就是说,从纯粹的公有制条件下,研究按劳分配的特点。理解按劳分配的关键,在于理解按劳分配的劳是什么。当然... 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矛盾性我们需要在下面研究的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全民所有制范围之内,按劳分配的实现问题。也就是说,从纯粹的公有制条件下,研究按劳分配的特点。理解按劳分配的关键,在于理解按劳分配的劳是什么。当然,我们这里分析的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范围,这样可以排除一些枝节的干扰。有人认为,必须区分潜在形态的“劳”,流动形态的“劳”,凝结形态的“劳”才能认识按劳分配,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按资分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物质生产 流动形态 潜在形态 公有制 矛盾性 领域范围 物化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劳动报酬摭谈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希希 《教育与经济》 1994年第4期44-46,共3页
如何按教师的劳动来付酬,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确定教师的劳动报酬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教师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教师劳动的数量是指教师在精神生产劳动过程中体力和脑力的耗费量,即抽象劳动的耗费量。... 如何按教师的劳动来付酬,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确定教师的劳动报酬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教师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教师劳动的数量是指教师在精神生产劳动过程中体力和脑力的耗费量,即抽象劳动的耗费量。这种耗费量通常是以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表示。教师劳动时间有其特殊性,它包括两部分:一是指教师用于准备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如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话的准备工作及教学法工作等;一是指教师在学校花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教学工作时间,如上课、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劳动 摭谈 教师的劳动 教龄 潜在形态 流动形态 结形 简单劳动 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优越性之间的“时间差”
7
作者 张彬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8,共5页
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旧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现实来看,社会主义优越性虽已初步实现,但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这种矛盾现象,需要加以进一步合理的解释和深刻的说明。1 所谓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优越性之间... 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旧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现实来看,社会主义优越性虽已初步实现,但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这种矛盾现象,需要加以进一步合理的解释和深刻的说明。1 所谓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优越性之间的“时间差”,是指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现程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之间并不具有绝对的“同步效应”,而表现为相对的“滞后效应”。换言之,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和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内在固有的优越性的潜在形态,不能绝对同步地完整外化为现实形态;优越性的现实形态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某些质的特征,但就其完整意义而言,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潜在形态,与外在的现实形态之间,将长期存在一个“时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差 社会主义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 现实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潜在形态 社会现代化 现实形态 理想形态 社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劳分配还是按经济成果分配
8
作者 吴尚云 《中州学刊》 1982年第3期60-63,共4页
应凉雨同志在《学术月刊》1980年第10期发表的《依据经济成果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一文中,根据我国现阶段在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提出依据经济成果实行按劳分配的主张。这种创造性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然而,他把经济成果作为... 应凉雨同志在《学术月刊》1980年第10期发表的《依据经济成果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一文中,根据我国现阶段在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提出依据经济成果实行按劳分配的主张。这种创造性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然而,他把经济成果作为按劳分配的唯一依据的观点,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应凉雨同志提出上述观点的一个论据是:按劳分配的“劳”既是指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指劳动的成果,同时还包括全部经营管理的成果。因而要全面衡量劳动,非抓住经济成果不可。我认为,抓住经济成果,更好地促进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和执行,这对过去那种完全不顾经济成果的做法,无疑是前进了一步。为此,在实行按劳分配过程中适当地注意经济成果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然而,决不能由此得出“必须以经济成果作为按劳分配的唯一依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成果 按劳分配原则 劳动者 物化形态 凉雨 潜在形态 生产条件 流动形态的劳动 生产资料 数量和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贷中的有关规定
9
作者 徐唐龄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3年第1期92-93,共2页
一、社员雇工经营应不应该贷款?当前农村社员"雇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请临时工,二是带徒弟,三是找帮手,四是聘请技术师傅.承包户请临时工的必要性,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生物生产既然只要固定少量专人经常照料,就... 一、社员雇工经营应不应该贷款?当前农村社员"雇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请临时工,二是带徒弟,三是找帮手,四是聘请技术师傅.承包户请临时工的必要性,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生物生产既然只要固定少量专人经常照料,就一定会出现劳力紧张的季节.如果不搞"大呼隆",那么,户与户之间变工,农忙时请少量忙工,是较适宜的劳力组织形式.这种"雇工"严格说来不算雇工.受雇者的报酬是按劳动的潜在形态(工日)或流动形态(完成的作业)支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工 农业生产 社员 临时工 受雇者 贷款 组织形式 流动形态 必要性 潜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劳分配中劳动者的工龄问题
10
作者 孙大浩 《江汉论坛》 1982年第1期20-23,共4页
什么是按劳分配的“劳”?怎样计量这个“劳”的大小?弄清这一点,对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劳动的潜在形态;有人认为是指劳动的流动形态;有人认为是指劳动的物化形态;有人认为是三者的综合... 什么是按劳分配的“劳”?怎样计量这个“劳”的大小?弄清这一点,对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劳动的潜在形态;有人认为是指劳动的流动形态;有人认为是指劳动的物化形态;有人认为是三者的综合。这些意见都有道理,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劳动者 平均主义 流动形态 潜在形态 物化形态 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资本主义国家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职务工资制度的弊端和进一步改革的设想
11
作者 冒福生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65-67,共3页
经过工资制度改革,初步理顺了工资关系,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因素。现行结构工资制度中,最重要的是职务工资制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这种职务工资制度都表现了一定的弊端。现行职务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一、同一职务的工资分为... 经过工资制度改革,初步理顺了工资关系,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因素。现行结构工资制度中,最重要的是职务工资制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这种职务工资制度都表现了一定的弊端。现行职务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一、同一职务的工资分为若干级。最低级和最高级相差幅度较大;二、不同级职务的工资级别有交叉,最少的交叉一级,多的交叉数级;三、同一职务未达最高级者可以晋级,已达最高级者不可以晋级。这样的职务工资制度在理论上很值得进一步商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劳动有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凝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形态 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论 劳动者 潜在形态 职务工资制 表现形式 劳动形态 最高级 工资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traction of Cd and Pb from contaminated-paddy soil with EDTA, DTPA, citric acid and FeCl3 and effects on soil fertility 被引量:1
12
作者 LIANG Fang GUO Zhao-hui +4 位作者 MEN Shu-hui XIAO Xi-yuan PENG Chi WU Long-hua Peter CHRIST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987-2997,共11页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Cd and Pb in paddy soil,have important meanings for safety of rice.A comparison extraction of Cd and Pb with EDTA,DTPA,citric acid,and FeCl3 and effects on soil fertility was studied.Results i...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Cd and Pb in paddy soil,have important meanings for safety of rice.A comparison extraction of Cd and Pb with EDTA,DTPA,citric acid,and FeCl3 and effects on soil fertility was studied.Results indicate that about 59%and 63%of soil Cd and Pb were simultaneously removed by 10 g/L EDTA at pH 5 with a soil/extractant ratio of 1:10(W/V)for 30 min while 52%and 51%by 5 g/L DTPA.Acid extractable and reducible Cd by EDTA and DTPA contributed 58%and 53%of the removals and acid extractable and reducible Pb were about 49%and 41%,respectively.Slight changes of soil fertility,including pH,cation exchange capacity,organic matter,and soil extractable phosphorus,were observed.Extractions of citric acid and ferric chloride,however,were only efficient for Cd and the soil pH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EDTA and DTPA can be considered as suitable agents to clean up the paddy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minated paddy soil soil washing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 SPECIATION soil fert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