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胥广银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并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为例,探讨了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①采用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模拟地震破裂面与地震动影响场的三维展布特征,尤其适用于较大震级地震的近场区域;②潜在地震破裂面源的大小、产状,对近震源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结果有明显的控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 地震破裂产状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破裂面源模型的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区划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胥广银 高孟潭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1-455,共15页
南北地震带南段大震活动频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震近场范围场点的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破裂面产状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南北地震带南段需要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大震发震构造资... 南北地震带南段大震活动频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震近场范围场点的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破裂面产状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南北地震带南段需要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大震发震构造资料的基础上,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构建了考虑震源尺度和产状的潜在震源模型,改进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进而对该地区进行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南段发震构造的产状和尺寸特征,提高地震区划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南段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