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被引量:
7
1
作者
胥广银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并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为例,探讨了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①采用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模拟地震破裂面与地震动影响场的三维展布特征,尤其适用于较大震级地震的近场区域;②潜在地震破裂面源的大小、产状,对近震源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结果有明显的控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
震
源
地震
破裂
面
产状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
概率
地震
危险性分析
地震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潜在破裂面源模型的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区划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胥广银
高孟潭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1-455,共15页
南北地震带南段大震活动频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震近场范围场点的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破裂面产状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南北地震带南段需要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大震发震构造资...
南北地震带南段大震活动频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震近场范围场点的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破裂面产状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南北地震带南段需要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大震发震构造资料的基础上,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构建了考虑震源尺度和产状的潜在震源模型,改进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进而对该地区进行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南段发震构造的产状和尺寸特征,提高地震区划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
地震
带南段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
模型
地震
危险性分析
地震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被引量:
7
1
作者
胥广银
高孟潭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104065)
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3J119)资助.
文摘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并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为例,探讨了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①采用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模拟地震破裂面与地震动影响场的三维展布特征,尤其适用于较大震级地震的近场区域;②潜在地震破裂面源的大小、产状,对近震源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结果有明显的控制影响.
关键词
潜在
震
源
地震
破裂
面
产状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
概率
地震
危险性分析
地震
区划
Keywords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fault rupture attitude
potential rupture surface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seismic zoning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潜在破裂面源模型的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区划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胥广银
高孟潭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1-455,共15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QJB11C19)
中国地震局中印联合科技项目"喜马拉雅地区统一地震目录和地震区划图联合编制"共同资助
文摘
南北地震带南段大震活动频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震近场范围场点的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破裂面产状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南北地震带南段需要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大震发震构造资料的基础上,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构建了考虑震源尺度和产状的潜在震源模型,改进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进而对该地区进行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南段发震构造的产状和尺寸特征,提高地震区划结果的合理性。
关键词
南北
地震
带南段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
模型
地震
危险性分析
地震
区划
Keywords
Southern part of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Potential rupture surface source model
Seismic hazardanalysis
Seismic zoning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胥广银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潜在破裂面源模型的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区划研究
胥广银
高孟潭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