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劳动报酬的标准
1
作者 馮家兴 《探索》 1986年第2期47-47,共1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劳动分为潜在劳动、流动劳动、物化劳动三种形态。潜在劳动,即人的劳动能力或工作能力,它与按劳分配有密切联系。流动劳动,即人的劳动力的消耗,指已经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活劳动,它没有独立的表现形式。由于潜在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劳动分为潜在劳动、流动劳动、物化劳动三种形态。潜在劳动,即人的劳动能力或工作能力,它与按劳分配有密切联系。流动劳动,即人的劳动力的消耗,指已经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活劳动,它没有独立的表现形式。由于潜在劳动和流动劳动都还没有使生产资料形成产品,其质量和效率还未得到社会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 劳动报酬 表现形式 物化劳动 按劳分配 马克思主义 生产资料 劳动能力 劳动 潜在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理论与实践
2
作者 孙德亭 彭昆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21-28,共8页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我国几十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由于它能全面反映和评价劳动者“潜在”、“流动”、“物化”三种形态的劳动,因此,它是一种更符合按劳分配规律的工资制度;同时,它通过岗位和人员素质测...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我国几十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由于它能全面反映和评价劳动者“潜在”、“流动”、“物化”三种形态的劳动,因此,它是一种更符合按劳分配规律的工资制度;同时,它通过岗位和人员素质测评,可以完成劳动由质到量的转化过程,使其更富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必须抓住岗位测评、业绩考核、竞争上岗、加强管理四个基本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技能工资制 潜在劳动 流动劳动 物化劳动 岗位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