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大熵和随机森林模型的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宗迪迪 董灵波 刘兆刚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madshurica)和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为中国东北地区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可为其更新和补植等提供参考。以帽儿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区,选... 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madshurica)和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为中国东北地区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可为其更新和补植等提供参考。以帽儿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区,选取A1土层厚度、AB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郁闭度、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立地类型和地表总盖度12个环境因子,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潜在分布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的AUC均值分别为0.854和0.920;最大熵模型输出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立地类型和坡位,随机森林模型输出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随机森林模型在精度上优于最大熵模型,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均表明限制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分布的主要因子为地形因子。帽儿山实验林场西部和北部适宜3种珍贵硬阔叶树种生长;3种树种的分布点均落在适生区和较适生区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潜在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华山松林潜在分布预测模拟
2
作者 康波 王波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华山松林的潜在分布预测不但能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且能为树种遥感信息分类提供有利技术参考。研究基于云南省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作为现存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天然华山松林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模拟... 华山松林的潜在分布预测不但能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且能为树种遥感信息分类提供有利技术参考。研究基于云南省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作为现存分布点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天然华山松林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模拟;对华山松林潜在分布区预测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分析MaxEnt模型的适用性;计算和分析各环境影响因子对华山松林潜在分布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林 潜在分布预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冷水鱼潜在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增知 于宏兵 郑力燕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48-54,共7页
人类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行为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松花江流域冷水鱼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通过2013~2015年间松花江流域冷水鱼野外调查数据,对冷水鱼的资源现状和生存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冷水鱼与... 人类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行为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松花江流域冷水鱼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通过2013~2015年间松花江流域冷水鱼野外调查数据,对冷水鱼的资源现状和生存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冷水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用逻辑回归分析构建冷水鱼潜在分布模型。结果表明:经度、纬度、海拔、气温对冷水鱼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冷水鱼主要分布在各级河流的源头区和上游区域、支流水域、溪流和山区河流中;用所构建模型对松花江流域冷水鱼的潜在分布河段做出预测,预测河段与文献记载相符,说明此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物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环境因子 冷水鱼 逻辑回归分析 潜在分布预测模型 松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MEX与GARP的三叶草斑潜蝇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海军 陈洪俊 +2 位作者 吴佳教 胡学难 李镇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91,F0002,共5页
运用适生性分析软件CLIMEX与GARP对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CLIMEX预测结果显示,全国638个气候站点中有415个站点的生态气候指数Ei﹥0,分布于30个省(或地区),在这些地区三叶草斑潜蝇存在... 运用适生性分析软件CLIMEX与GARP对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CLIMEX预测结果显示,全国638个气候站点中有415个站点的生态气候指数Ei﹥0,分布于30个省(或地区),在这些地区三叶草斑潜蝇存在定殖的潜在性。同时,GARP预测认为三叶草斑潜蝇的适生区主要覆盖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将两个软件预测结果进行叠加分析显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潜在适生区叠加区域位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属于三叶草斑潜蝇的高度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斑 CLIMEX GARP 在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粉蝶及其近缘种东方菜粉蝶全球潜在分布区预测
5
作者 王瑛 杨采青 +2 位作者 王丽丽 张露 张爱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85-8195,共11页
重要农业害虫菜粉蝶(Pieris rapae)及其近缘种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幼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和油料作物,对农业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收集到菜粉蝶和东方菜粉蝶分布数据共计248393个,其中野外调查收集361个。基于上述现... 重要农业害虫菜粉蝶(Pieris rapae)及其近缘种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幼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和油料作物,对农业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收集到菜粉蝶和东方菜粉蝶分布数据共计248393个,其中野外调查收集361个。基于上述现存分布点,利用6种物种分布模型算法对历史、当代和未来气候条件下两种粉蝶在全球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基于去除空间自相关后的6个气候变量构建的13种算法的模型预测结果中,有6种算法的模型评估指标的值高于随机状态(0.5)。(2)当代气候条件下,菜粉蝶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南部、欧洲西部、中国东南部以及澳大利亚南部;东方菜粉蝶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和亚洲南部等地区。相比于东方菜粉蝶,菜粉蝶在3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面积都要更大,但是东方菜粉蝶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潜在分布区增加的面积将会更大,具有更高的潜在入侵概率。(3)相比于作为入侵生物的菜粉蝶,其近缘种东方菜粉蝶更能适应高温多雨的气候,面对未来全球变暖的趋势,东方菜粉蝶很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有必要对其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加强虫害监测和防控预报。研究对重要农业害虫菜粉蝶和东方菜粉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和比较,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东方菜粉蝶 在分布预测 物种分布模型(SDMs) 入侵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番荔枝实蝇潜在适生性分布预测(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白尼 马骏 +1 位作者 侯柏华 张润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1-299,共9页
番荔枝实蝇Ceratitis anonae(Graham)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在广东口岸,其幼虫连续从入境旅客所携带的水果中被检出。目前关于番荔枝实蝇潜在适生性分布的研究进行得很少,但对于我国的生物生态安全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 番荔枝实蝇Ceratitis anonae(Graham)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在广东口岸,其幼虫连续从入境旅客所携带的水果中被检出。目前关于番荔枝实蝇潜在适生性分布的研究进行得很少,但对于我国的生物生态安全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我们使用3种生态位模型(ENFA模型,马氏典型性模型和Maxent模型)对番荔枝实蝇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性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拥有最好的预测精确度,马氏典型性模型次之,而ENFA模型的预测精确度最差;Maxent模型和马氏典型性模型的预测精确度无显著性差异;根据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番荔枝实蝇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主要是广西、广东、海南以及云南的少部分地区。分析结果显示,番荔枝实蝇从境外传入中国南部地区并最终在上述地区定殖的风险可能性存在,但风险较小。另外,折刀法(Jackknife)分析显示,6种环境因子,例如地面霜冻频率、年平均降雨量、十月降雨量、四月降雨量、年最低温度以及蒸气压,对于番荔枝实蝇在全球和局部地区的分布模式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实蝇 ENFA 马氏典型性模型 MAXENT 潜在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栎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60
7
作者 张兴旺 李垚 方炎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85-1692,共8页
基于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473个地理分布记录,利用DIVA-GIS软件,分析了麻栎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及其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中国麻栎分布在18°-41°N、91°-123°E之间,其地理分布可划分为6个区,其中横断山脉... 基于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473个地理分布记录,利用DIVA-GIS软件,分析了麻栎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及其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中国麻栎分布在18°-41°N、91°-123°E之间,其地理分布可划分为6个区,其中横断山脉区、云贵高原区、秦岭巴山区比较集中;分布区跨越7个温度带、3个干湿区、18个气候区,包括9种气候类型;适宜麻栎生长的年均温度为5.1℃-20.7℃,年降雨量为471-1 712.6mm;影响麻栎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湿度因子、耐旱能力和温度因子。BIOCLIM模型预测显示,麻栎潜在分布区与实际分布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最适分布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和秦岭巴山区;在CO2浓度倍增的未来气候情景下,麻栎潜在分布区面积将缩小,且有向北方和高海拔地区扩散的趋势。ROC曲线分析表明,BIOCLIM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AUC=0.826)。研究结果对于合理经营利用麻栎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地理分布 BIOCLIM 在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在中国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俊忠 刘建宏 +1 位作者 杨丽英 但文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7,F0002,共4页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在我国高适生区包括海南岛东北岸大部分地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局部地区、台湾岛西北岸局部地区和东南岸局部地区;中适生区...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在我国高适生区包括海南岛东北岸大部分地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局部地区、台湾岛西北岸局部地区和东南岸局部地区;中适生区包括海南局部地区、广西与广东接壤的临海部分地区、广东大部分地区、福建和台湾的局部地区;低适生区包括海南岛西北岸至内陆局部地区,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福建以及云南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Maxent生态位模型 在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齿裂大戟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路 《生物安全学报》 2015年第3期194-200,共7页
【背景】齿裂大戟原产于北美,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一种检疫性杂草。目前,该杂草已在我国的华北、华东和西南建立种群,并呈扩散蔓延趋势。由于该入侵植物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一旦大面积扩散势必造成极大损失,急需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其未来... 【背景】齿裂大戟原产于北美,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一种检疫性杂草。目前,该杂草已在我国的华北、华东和西南建立种群,并呈扩散蔓延趋势。由于该入侵植物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一旦大面积扩散势必造成极大损失,急需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其未来的扩散趋势,进而制定早期预警措施。【方法】使用MAXNET模型,运用齿裂大戟在原产地和中国的已知分布数据及筛选后的环境变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及其生活史特征和环境适应特性,直观和定量地预测了该原产北美的植物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方法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齿裂大戟在我国有较为广阔的潜在分布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地处33°~40°N,109°~119°E的北京、天津、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北部、山西南部和陕西西安等地。【结论与意义】结合齿裂大戟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和传入扩散特性,划定了其在我国潜在的高风险区域,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入侵植物进一步传入和扩散的早期预警和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裂大戟 最大熵模型 入侵植物 生态位 在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特有种唐古特红景天的地理分布格局预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小莉 苏旭 +3 位作者 王东 刘玉萍 陈金元 孙成林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为探究唐古特红景天(Rhodiola tangutica)在青藏高原的潜在适宜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基于唐古特红景天青藏高原38个分布位点以及当前和未来5个时期7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构建唐古特红景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模拟和验证当前时... 为探究唐古特红景天(Rhodiola tangutica)在青藏高原的潜在适宜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基于唐古特红景天青藏高原38个分布位点以及当前和未来5个时期7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构建唐古特红景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模拟和验证当前时期1970—2000年与SSP245情景模式下未来4个时期(2030s、2050s、2070s和2090s)的潜在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海拔(Alt)和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是影响唐古特红景天地理分布格局的最主要生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89.3%和4.9%。(2)当前气候背景下,唐古特红景天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为195.21×10^(4)km^(2),主要位于青海南部和东北部、四川西北部及西藏中部等。(3)与当前时期相比,未来4个时期唐古特红景天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变化不太明显,但高适宜区面积却有所增加,呈现出向青藏高原中部集中分布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红景天 气候变化 在分布预测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的维氏粒线虫(Anguina wevelli)在我国的潜在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静远 陈林 +3 位作者 宋绍祎 朱雅君 王书平 何善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89,共4页
维氏粒线虫(Anguina wevelli)是危害牧草及草坪草的一类重要植物病原线虫。本文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维氏粒线虫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并结合该虫在我国的寄主及我国的地理信息,得出了该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显示,该线虫在... 维氏粒线虫(Anguina wevelli)是危害牧草及草坪草的一类重要植物病原线虫。本文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维氏粒线虫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并结合该虫在我国的寄主及我国的地理信息,得出了该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显示,该线虫在我国云南保山南部及临沧东北部地区高度适生,云南除迪庆、怒江、丽江、昭通、西双版纳、文山、红河外的大部分中度适生。预测结果运用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测试数据的AUC(areas under curve,曲线下面积)值为0.971,达到了较好的精度。做好进境草籽的检验检疫对于保护上述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粒线虫 潜在分布预测 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山榧树地理分布格局及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30
12
作者 周先容 余岩 +1 位作者 周颂东 何兴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共8页
基于文献资料、标本资料和实地考察,收集巴山榧树县级分布点57个,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位模型(GARP)预测巴山榧树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其地理分布及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汇流累积量、年均气温、雨日频率和水汽压对巴山榧树分布的影响较... 基于文献资料、标本资料和实地考察,收集巴山榧树县级分布点57个,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位模型(GARP)预测巴山榧树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其地理分布及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汇流累积量、年均气温、雨日频率和水汽压对巴山榧树分布的影响较小,而太阳辐射、极端低温、极端高温和霜日频率对其分布影响显著;巴山榧树间断分布于海拔800~2700m的亚热带山区,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及沟谷地带;预测我国中部地区为巴山榧树良好生长区;目前巴山榧树的实际分布远小于其适生区;巴山榧树虽然仍有不少种群,但各种群分布区域狭窄、种群密度小、人类破坏极为严重,应加强保护和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 GARP 在分布预测 地理分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中国的适生区域 被引量:44
13
作者 周国梁 陈晨 +2 位作者 叶军 胡白石 刘凤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62-3369,共8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明确其可能适生的区域对该虫的科学监测及防治意义重大。利用桔小实蝇在我国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4个环境地理变量图层,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模块预测了该...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明确其可能适生的区域对该虫的科学监测及防治意义重大。利用桔小实蝇在我国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4个环境地理变量图层,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模块预测了该虫在亚洲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可分布在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北部、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这与EPPO报道的分布区域一致。将拟合过程中获得的生态位运算法则投影到我国,并考虑模型间的一致性,预测桔小实蝇在我国各省及市县范围的分布:云南大部、四川南部和东部、贵州大部、重庆大部、广西、广东、台湾、香港、澳门、海南、福建、江西、浙江大部、湖南大部、湖北大部、上海、江苏南部、河南局部及安徽部分地区为桔小实蝇的适生区。次适生区沿适生区周围分布,为四川、贵州、重庆、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和江苏南部的一些零星地区。适生区和次适生区大多有较高密度的寄主果树,为桔小实蝇的生存提供了条件。预测结果经独立验证数据的适合性测验表明,选择的最优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显示了很好的预测能力。GARP生态位模型可以解决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物种已知基础分布点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有害生物的适生性分析、监测和防治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GARP生态位模型 GIS 潜在分布预测 适合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樱桃地理分布模拟及气候限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弘 尤禄祥 +2 位作者 李涌福 王华辰 王贤荣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5-322,共8页
为了解浙闽樱桃(Cerasus schneideriana)地理分布特征及与气候限制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DIVA-GIS平台获取实际地理分布点的气候资料,利用BIOCLIM模型预测当下适生区范围以及预测其未来潜在分布。结果表明,浙闽樱桃实际分布区覆盖浙江、... 为了解浙闽樱桃(Cerasus schneideriana)地理分布特征及与气候限制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DIVA-GIS平台获取实际地理分布点的气候资料,利用BIOCLIM模型预测当下适生区范围以及预测其未来潜在分布。结果表明,浙闽樱桃实际分布区覆盖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西及湖南6省,浙闽交界的山区是自然分布的核心区,浙皖交界是其分布的北界。未来气候变化情境(CCM3)下,浙闽樱桃的潜在分布区概率将增大,且有北扩的趋势。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年降水量(bio12)、最湿季降雨量(bio16)、最暖季降雨量(bio18)、温度季节变化方差(bio4)是影响浙闽樱桃当下适生区的气候限制因子,频率直方图进一步确定他们的适宜范围分别为1503~2003 mm、604~951 mm、528~791 mm和601~872(标准差*100)。ROC曲线检验表明BIOCLIM对浙闽樱桃分布预测的精度很高(AUC=0.998),结果是可信的。因此,浙闽樱桃适合生长在我国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区,水热因子是造成其分布格局的主导气候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樱桃 地理分布 气候限制因子 BIOCLIM模型 在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地区崖柏分布格局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昕培 谢亮 +2 位作者 张明鑫 唐伊霖 董欣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7期118-121,共4页
大巴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的主要分布区。本研究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崖柏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然后将贡献率较高的因子导入MAXENT模型,对研究区内崖柏生境适宜性的影响因素进行... 大巴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的主要分布区。本研究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崖柏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然后将贡献率较高的因子导入MAXENT模型,对研究区内崖柏生境适宜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与分析。进一步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研究区生态环境,二者叠加分析,得出潜在分布区域等级图。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指数较高,生态安全性整体较为良好,崖柏生境质量优良。对崖柏生境影响较大的排名前三的影响因子有7月水蒸气压力、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崖柏的潜在分布区域主要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崖柏的适宜生境条件为:最暖季度平均温度12℃~14℃,最冷季度平均温度-2℃~0℃,7月水蒸气压力范围1.7~1.9 kPa。建议加强对大巴山的核心区和南部区域的保护与恢复,以及对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潜在分布预测 生境质量评价 生境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葡萄皮尔斯病在中国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阳阳 王焱 +2 位作者 叶建仁 李玉秀 林司曦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48,共5页
葡萄皮尔斯病能够引起葡萄灾难性的毁灭,是世界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对该病在我国的适生范围进行了首次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皮尔斯病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葡萄皮尔斯病能够引起葡萄灾难性的毁灭,是世界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对该病在我国的适生范围进行了首次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皮尔斯病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ROC评价结果表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葡萄皮尔斯病菌潜在分布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分别为0.996和0.927,达到了极高的精度。各环境变量重要性的刀切法检验表明,降水量和温度因素对葡萄皮尔斯病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皮尔斯病 Maxent生态位模型 在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