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的罗布麻类植物潜在分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思如 张任翔 +6 位作者 张学治 赵文慧 戎郁萍 邓波 王莉 刘起棠 刘雷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7-387,共11页
罗布麻类是具有强抗逆性、高耐受性的典型植物,更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本研究应用ENMTools工具优化的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罗布麻(Apocynum)类的白麻(Apocynum pictum(Sohnenk.)Baill)、大叶白麻(Apocynum hendersonii(Hook.... 罗布麻类是具有强抗逆性、高耐受性的典型植物,更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本研究应用ENMTools工具优化的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罗布麻(Apocynum)类的白麻(Apocynum pictum(Sohnenk.)Baill)、大叶白麻(Apocynum hendersonii(Hook.f.)Woodson.)和罗布红麻(Apocynum venetum L.)3个物种.分析了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及RCP4.5排量模式下,未来2个时段(2041-2050年和2061-2070年)的潜在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各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对物种的影响.结果显示:1)3个物种的地理分布受到不同的主导环境因素影响.最湿季度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海拔是影响白麻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影响大叶白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昼夜温差月均值、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最湿季度降水量、坡向和表层(0~30 cm)砂粒含量;对于罗布红麻来讲,海拔、年温变化范围、最湿季度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是影响其分布的关键因素.2)3个物种适生区在地理位置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3)白麻和大叶白麻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度,而罗布红麻与其他2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低.未来,白麻和大叶白麻的分布中心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移动,而罗布红麻的分布中心呈向北移动趋势.这些研究结果为罗布麻类植物引种栽培和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探究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MAXENT 潜在分布格局 生态适宜性 ENMTo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檵木分布格局模拟 被引量:17
2
作者 孟影 马姜明 +1 位作者 王永琪 莫燕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287-8296,共10页
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在末次间冰期(last inter glacial, LIG)、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 LGM)和当代(Present)等不同时期的中国潜在分布格局,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生物气候因子。结果显示:(1... 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在末次间冰期(last inter glacial, LIG)、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 LGM)和当代(Present)等不同时期的中国潜在分布格局,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生物气候因子。结果显示:(1)历史气候的变迁,檵木由末次间冰期经末次盛冰期进入当代,适生区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当代适生区面积占比最大,适生程度也较高;(2)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954,均达到了极高的精度;(3)刀切法检测表明,影响檵木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依次为bio14(最干月份平均降雨量)、bio17(极干季降雨量)、为bio19(极冷季平均降雨量)和bio15(湿度变化方差),其适生值范围分别是23—93 mm, 98—300 mm, 110—350 mm和42%—65%;(4)较纬度而言,经度是影响我国檵木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5)我国檵木当代的潜在地理分布主要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总面积为162.55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6.93%,高适生区集中于广西北部、江西东部、以及湖南南部、福建东部等地区。本研究较为准确地模拟了檵木在3个不同时期的适生分布,为深入分析檵木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檵木 潜在分布格局 Maxent模型 末次间冰期 末次盛冰期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扁桃植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居群保护优先性 被引量:29
3
作者 马松梅 聂迎彬 +2 位作者 段霞 余存生 王荣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60-2966,共7页
基于野外调查的分布数据,利用GIS技术与生态位模型(MAXENT)模拟、分析、揭示第三纪孑遗、濒危蒙古扁桃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并将模拟得到的蒙古扁桃在不同地区的平均潜在发生概率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 基于野外调查的分布数据,利用GIS技术与生态位模型(MAXENT)模拟、分析、揭示第三纪孑遗、濒危蒙古扁桃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并将模拟得到的蒙古扁桃在不同地区的平均潜在发生概率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主要公路、铁路及县、地市级居民点用地)叠加,进行缓冲分析,以鉴别该濒危植物的保护区面积,进而确定各居群的保护优先性。结果表明:(1)蒙古扁桃的潜在分布都集中在蒙古的南戈壁省及东戈壁省、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阿拉善左旗、鄂尔多斯高原、锡林郭勒盟西部、河西走廊中部及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及陕西省北部,以及河北省北部的部分地区;(2)反映极端气候条件的极端最低温度和最暖季降水量主要控制了蒙古扁桃的潜在分布;(3)定量评价了人类活动对蒙古扁桃适生生境的干扰,获得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可以较好地指导该植物的原地保护和不同居群的保护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在分布格局 驱动因子 居群保护优先性 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考氏白盾蚧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6
4
作者 魏久锋 蔡波 +2 位作者 卢运运 张虎芳 赵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98-1511,共14页
【目的】评估园林植物害虫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当前和未来在全世界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下考氏白盾蚧的分布动态,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考氏白盾蚧为研究对象,基于考氏白盾蚧在全球... 【目的】评估园林植物害虫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当前和未来在全世界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下考氏白盾蚧的分布动态,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考氏白盾蚧为研究对象,基于考氏白盾蚧在全球的118条有效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环境变量,运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推测气候变化下当前、2050年和2070年考氏白盾蚧的潜在分布格局,采用响应曲线确定环境变量的适宜区间,定量确定考氏白盾蚧未来气候条件下潜在地理分布动态。【结果】MaxEnt模型运算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为0.7182,表明该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比较高。当前考氏白盾蚧潜在地理分布的总适生区面积约为2.73×10^(7) 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大约为4.37×10^(6) km^(2),占潜在可入侵总面积的16%,该区域主要位于美国与巴西西南沿海地区,印度西部地区及西部沿海区域,孟加拉国,越南北部大部,中国西南大部及华东华中大部,以及日本南部地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伴随着CO浓度的升高,考氏白盾蚧的高适生面积将显著增加。影响考氏白盾蚧的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平均月温差、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最湿季平均温度和降水季节性,其中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8.8%。【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考氏白盾蚧适宜生境主要受平均月温差和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的影响。本研究为考氏白盾蚧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氏白盾蚧 生态位模型 全球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格局 环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