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新生中结核潜伏感染者出现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冯彬 周婷钰 +7 位作者 王舟 唐丝一 张莉 陈彦妃 姜虹 邬银燕 赵飞 张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共6页
目的 调查并分析处于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状态的高校新生发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9—11月在常州市8所高校新生入学体检中结... 目的 调查并分析处于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状态的高校新生发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9—11月在常州市8所高校新生入学体检中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筛查被判定为LTBI者141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人口学资料、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家庭功能等信息,并使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对其抑郁进展开展调查,后以LTBI学生抑郁表现为因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416例LTBI新生中存在抑郁表现的有474例,检出率为33.5%,其中轻度和中度以上抑郁的分别为375例和99例,检出率分别为26.5%和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LTBI不同程度(χ^(2)=20.505,P<0.05)、每周体育锻炼时间(χ^(2)=24.076,P<0.05)、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χ^(2)=15.254,P<0.05)和家庭功能(χ^(2)=122.544,P<0.05)与LTBI学生的抑郁表现有关。结论 LTBI是高校新生发生抑郁等心理问题的诱因,且表现较为普遍,应重视此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从提高LTBI认知、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改善家庭功能、引导增加体育锻炼等方面来改善该类学生的抑郁等心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潜伏感染 高校新生 心理异常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师晓晶 郭建花 +2 位作者 王鑫 赵清冉 王雨涵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6-752,共7页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预防性治疗接受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治疗率描述2022—2023年石家庄市LTBI者的预防性治疗接受度。随机抽取2022—2023年石家庄市登记符合预防性治疗标...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预防性治疗接受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治疗率描述2022—2023年石家庄市LTBI者的预防性治疗接受度。随机抽取2022—2023年石家庄市登记符合预防性治疗标准的LTBI者中,接受治疗的134名为研究组,拒绝治疗的142名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的人口统计学、基础疾病史、家庭经济情况、出行方式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等信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TBI者预防性治疗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2023年石家庄市登记符合预防性治疗标准的LTBI者5603名,接受预防性治疗226名,预防性治疗率为4.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农民OR(95%CI)=0.023(0.002~0.305)]、家庭人均年收入[3~5万元OR(95%CI)=0.065(0.011~0.379),≥6万元OR(95%CI)=0.020(0.003~0.131)]、交通方式[公共交通OR(95%CI)=5.188(2.068~13.013)]、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OR(95%CI)=15.751(3.246~76.440)]是LTBI者是否接受预防性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石家庄市LTBI者对预防性治疗接受度较低,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至少3万元的人群易拒绝预防性治疗;交通方式为公共交通工具人群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人群易接受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潜伏感染 预防性治疗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基因作为新型标志物预测结核潜伏感染活化风险及风险模型构建
3
作者 姜吉亮 王文涛 +3 位作者 李乐然 尹绍卿 付玉荣 伊正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339,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预测结核潜伏感染(LTBI)活化风险的新型标志物并建立风险模型。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获取GSE112104和GSE193777数据集,通过差异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与LTBI活化相关的...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预测结核潜伏感染(LTBI)活化风险的新型标志物并建立风险模型。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获取GSE112104和GSE193777数据集,通过差异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与LTBI活化相关的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FRG-DEGs)。进一步通过LASSO、SVM-RFE和RF 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铁死亡相关关键基因(FRG-hubs),并通过验证集和逆转录PCR验证其可靠性。最后,利用R语言建立风险模型。结果在GSE112104数据集中,与LTBI相比,活动性结核病中296个基因显著上调,1569个基因显著下调,LTBI进展者中506个基因显著上调,1132个基因显著下调。WGCNA共得到5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蓝色模块与LTBI活化相关性最强(cor=0.62,P=0.00004),包含1340个基因。将三者连同728个铁死亡相关基因(FRG)取交集,共得到8个表达趋势一致的FRG-DEGs。3种机器学习算法共筛选出4个FRG-hubs,包括PLA2G6、GLS2、JUN和AMN。逆转录PCR结果显示,随着休眠结核分枝杆菌的活化,FRG-hubs的表达逐渐降低。最后,基于FRG-hubs构建了LTBI活化风险模型,曲线下面积在0.98~1.00之间。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用于预测LTBI活化风险的新型标志物,并构建了具有良好预测效能的LTBI活化风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潜伏感染 铁死亡 风险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性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中的医学困境及解决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莎 李娜 +2 位作者 闫晓婷 丁超 刘玉钢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8-72,共5页
潜伏性结核感染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可能,长周期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存在诊疗方案不统一、医疗费用高、各种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以西安市某结核病专科医院2021—2023年潜伏性结核感染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潜伏性结核... 潜伏性结核感染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可能,长周期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存在诊疗方案不统一、医疗费用高、各种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以西安市某结核病专科医院2021—2023年潜伏性结核感染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潜伏性结核感染在预防性治疗中面临的医学困境。针对目前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人次逐年成倍增加、患病人群年轻化、以女性为主、≥90%患者为自费支付这些现状,需制定潜伏性结核感染诊疗标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患者对长周期规范性治疗的充分知情;完善医保支付范畴,减少个人经济负担,尤其对育龄期妇女进行专项资助等,为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临床诊疗和有效防控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结核感染 预防性治疗 医学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雷蓉蓉 隆红霞 +6 位作者 罗翠红 易本菊 朱小玲 汪清雅 张婷 吴成果 钟吉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了解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LTBI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39个区县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LTBI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39个区县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等资料,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态。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LTBI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密切接触者2591例,男女性别比为0.69∶1,平均年龄(35.72±16.64)岁。检出LTBI 1058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4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是否患有慢性病或大手术史,是否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以及与指示病例累计接触时长是否≥250 h者,感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率随年龄和BMI升高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下降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54岁(OR=1.951,95%CI:1.031~3.693)、55~64岁(OR=2.473,95%CI:1.279~4.781)、其他职业(OR=0.530,95%CI:0.292~0.964)、教师(OR=0.439,95%CI:0.242~0.794)、学生(OR=0.445,95%CI:0.233~0.85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412,95%CI:1.025~1.944)、BMI<18.5 kg/m2(OR=0.762,95%CI:0.586~0.991)、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OR=1.621,95%CI:1.316~1.997)、与指示病例累计接触时长≥250 h(OR=1.292,95%CI:1.083~1.540)是LTBI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高,需重点关注高龄、农民、与患者接触程度高的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潜伏感染 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 影响因素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
6
作者 解建辉 李昆 +3 位作者 孙卫国 贺雄 朱琰 张灵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原核系统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并检测其能否被结核感染者外周血PBMC细胞识别,通过小鼠模型判定其免疫原性。方法按照原核系统密码子特点,全基因合成Rv2628c-Rv1737c表达核酸序列,构建表达质... 目的原核系统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并检测其能否被结核感染者外周血PBMC细胞识别,通过小鼠模型判定其免疫原性。方法按照原核系统密码子特点,全基因合成Rv2628c-Rv1737c表达核酸序列,构建表达质粒pET24a-Rv2628c-Rv1737c,原核细胞内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Rv2628c-Rv1737c蛋白;分离不同患者样本PBMC细胞,抗原刺激后,通过q-PCR分析IFN-γmRNA表达差异,判定融合蛋白能否被TB感染者识别;联合融合佐剂DMT免疫BALB/c小鼠,检测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结果原核克隆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4a-Rv2628c-Rv1737c测序正确,融合蛋白以包涵体表达形式存在,经复性、亲和纯化后,分子量为57 kDa,纯度90%以上。以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刺激TB感染者,尤其TB潜伏感染(LTBI)者,外周血PBMC细胞IFN-γmRN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同时,BCG+Rv2628c-Rv1737c/DMT诱导小鼠能产生高水平的IgG抗体。结论原核重组可获得高纯度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其作为潜伏感染抗原,可被TB感染者PBMC细胞识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是具有潜力的TB候选亚单位疫苗靶抗原,可用于TB感染尤其是潜伏感染的预防及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Rv2628c蛋白 Rv1737c蛋白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OT.TB检测白塞病(BD)患者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临床意义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申艳 罗丹 +3 位作者 马海芬 林晨红 邹峻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T-SPOT.TB)技术对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中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225例BD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结果阳性但无结核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连续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T-SPOT.TB)技术对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中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225例BD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结果阳性但无结核临床表现的BD患者为LTBI。根据检测结果分为LTBI组(66例)和非LTBI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LTBI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并每3个月随访1次。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BD国际诊断标准。结果 BD患者中LTBI感染率为29.3%(66/225)。LTBI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的频率、次数及口腔溃疡的范围均明显高于非LTBI组(P值分别为0.008、<0.001和0.001);LTBI组患者外阴溃疡及眼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LTBI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1)。两组之间其他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TBI组患者随访的中位时间为27.9(3~58)个月,未发现活动性结核病发生。结论 T-SPOT.TB可应用于BD患者LTBI的筛查,其LTBI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20%)的整体水平,对合并LTBI的BD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后未见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BD) 潜伏结核感染(ltbi) T-SPOT.TB 活动性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TNF-α和IFN-γ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 被引量:20
8
作者 唐洁 陈策 +4 位作者 查成 常见荣 方强 王兆华 李柏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2-1447,共6页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Mtb-HAg-10k)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作用特点及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IFN-γ产生细胞的数量差异,初步探讨Mtb-HAg-10k作为诊断抗原鉴别肺...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Mtb-HAg-10k)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作用特点及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IFN-γ产生细胞的数量差异,初步探讨Mtb-HAg-10k作为诊断抗原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以超滤离心法获得的Mtb-HAg-10k为刺激剂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以Mtb-HAg、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对照,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Mtb-HAg-10k特异性γδ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IFN-γ产生细胞比例(P<0.01);与PHA刺激组相比,γδT细胞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增高(P<0.01),而αβT细胞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Mtb-HAg-10k刺激的健康者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低于Mtb-HAg刺激组和PHA对照组(P<0.01);肺结核患者IFN-γ产生细胞数量低于潜伏性结核感染者(P<0.01)。结论以Mtb-HAg-10K为刺激剂可使人外周血γδT细胞优势产生TNF-α和IFN-γ,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差异有助于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ΓΔ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结核 潜伏结核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调查数据和空间统计模型的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估算 被引量:47
9
作者 高磊 张慧 +13 位作者 胡茂桂 徐成东 夏愔愔 李涛 陈伟 何翼君 曹雪芳 辛赫男 张浩然 赵雁林 王劲峰 成诗明 金奇 刘剑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估算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我国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综合2013年多中心的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2013—2019年全国各县(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等多源数据,基于三位一... 目的:估算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我国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综合2013年多中心的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2013—2019年全国各县(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等多源数据,基于三位一体空间统计框架利用纠偏空间统计推断模型(Biased Sample Hospital-based Area Disease Estimation,B-SHADE)估算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利用交叉验证法和两个新增研究现场的调查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2013年,我国5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08%(95%CI:13.73%~22.42%);15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20.34%(95%CI:15.63%~25.06%),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男性潜伏感染率[24.02%(95%CI:18.27%~29.77%)]高于女性[16.91%(95%CI:12.13%~21.70%)]。B-SHADE模型对两个新增验证点估计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95%。结论:基于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B-SHADE的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估算填补了近年来相关全国性数据的空缺,将为我国适时加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重点人群预防干预、完善“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传染病潜伏 感染 预防和防护用药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时春虎 康振 +2 位作者 杨克虎 田金徽 乔秀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263-270,共8页
目的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为参考试验,评价QuantiFERON-TB Gold test(QFT)和T-SPOT.TB两种IFN-γ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 目的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为参考试验,评价QuantiFERON-TB Gold test(QFT)和T-SPOT.TB两种IFN-γ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0年3月。全面检索IFN-γ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特征信息(研究背景、设计信息和诊断参数信息)。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予以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及其95%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285篇,按照文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3篇文献(英文文献12篇和中文文献1篇)。10篇文献报道了QFT试验对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汇总敏感度为0.40(95%CI:0.37-0.44)、汇总特异度为0.87(95%CI:0.85-0.88)、汇总阳性似然比为6.21(95%CI:3.07-12.54)、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46(95%CI:0.31-0.68)、汇总诊断优势比为15.58(95%CI:7.47-32.48),SROC AUC为0.8931。4篇文献报道了T-SPOT.TB试验对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汇总敏感度为0.74(95%CI:0.68-0.79)、汇总特异度为0.84(95%CI:0.81-0.87)、汇总阳性似然比为4.66(95%CI:1.27-17.12)、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42(95%CI:0.18-0.99)、汇总诊断优势比为13.71(95%CI:3.71-50.72),SROCAUC为0.8306。结论 IFN-γ释放试验适用于进一步鉴别诊断儿童是否处于潜伏结核菌感染,不适合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潜伏结核感染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结核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田建岭 刘晓灵 +8 位作者 孙琳 焦伟伟 肖婧 尹青琴 吴喜蓉 郭雅洁 韩锐 李勤静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简称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TB)与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价值。方法纳入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且未经过抗结核治疗的93例活动性TB(重症TB27例,非重症T... 目的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简称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TB)与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价值。方法纳入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且未经过抗结核治疗的93例活动性TB(重症TB27例,非重症TB66例)和47例LTBI儿童,根据T.SPOT.TB结果对T细胞斑点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动性TB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84(6~710)显著高于LTBI组17(6~316),P=0.000;非重症TB患儿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为99(6~710),显著高于重症TB的44(6~268),P=0.011,也显著高于LTBI组17(6~316),P=0.000;重症TB儿童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高于LTBI组儿童(44vs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T细胞斑点数分布在活动性TB、重症TB、非重症TB和LTBI之间均有较大范围重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以T细胞斑点数43.5作为区分活动性TB与LTBI的最佳界值,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9%和70.2%。结论 T细胞斑点数在活动性TB尤其是非重症TB患儿显著高于LTBI儿童;T细胞斑点数的数量可反映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负荷,但不能用于区分儿童活动性TB与L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 儿童 活动性结核 潜伏结核感染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2
作者 熊勇超 侯月云 +2 位作者 赵建忠 郭晖 何广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13-616,共4页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1/3人群存在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其中感染人群一生中约有5%~10%会发...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1/3人群存在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其中感染人群一生中约有5%~10%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1]。我国为结核病高发国家,LTBI数目十分庞大。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我国Mtb感染率为44.5%(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5mm为阳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释放试验 Γ干扰素 应用 检测 呼吸道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大学生结核潜伏感染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震 孙倩 +3 位作者 韩露 包城 王雪 张治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7期51-5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结果,探讨EC皮肤试验在筛查学生结核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为进一步做... 目的通过分析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结果,探讨EC皮肤试验在筛查学生结核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疫情控制提供建议。方法选取1924例同学的IGRA和EC皮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检验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采用配对χ2检验两组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924例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274例,女生650例;IGRA阳性率5.35%;EC皮肤试验阳性率9.10%,不同检测方法阳性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χ^(2)=37.57,P<0.01),Kappa值为0.47,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中度一致性。以γ干扰素检测作为结核感染的金标准,EC皮肤试验的敏感度为67.96%、特异度为94.23%、阳性预测值为40.00%、阴性预测值为98.11%。结论EC皮肤试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用于大学生结核病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感染 结核感染 Kappa检验 皮肤试验 KAPPA值 不同检测方法 TUBERCULOSIS 结核潜伏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人群结核菌潜伏感染的诊断与预防性治疗现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享生 刘凤仁 叶临湘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35-439,共5页
关键词 HIV/TB 预防性治疗 结核 潜伏感染 感染人群 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 诊断 公共卫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口前移:结核潜伏感染及其控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高磊 金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791-795,共5页
全球有近1/4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10%可能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成为一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世界卫生组织相继于2015年和2018年发布和更新《结核潜伏感染管理指南》,指导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高收入、结核病发... 全球有近1/4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10%可能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成为一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世界卫生组织相继于2015年和2018年发布和更新《结核潜伏感染管理指南》,指导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高收入、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的国家和地区推广高危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我国结核潜伏感染控制策略的开发应该紧密结合国情和结核病疫情特点,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外方案。准确界定干预目标人群、探索适宜的干预手段、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等,都需要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以结核潜伏感染干预为手段探索结核病防控的关口前移将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控制 干预性研究 预防性治疗 潜伏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蛋白ICL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俊明 朱道银 +2 位作者 伊正君 骆旭东 江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表达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蛋白ICL ,鉴定其生物学活性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PCR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icl基因片段 ,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QE30 ,构建重组质粒 pQE30 icl。将pQE30 icl转化大肠杆... 目的 表达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蛋白ICL ,鉴定其生物学活性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PCR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icl基因片段 ,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QE30 ,构建重组质粒 pQE30 icl。将pQE30 icl转化大肠杆菌 ,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鉴定后纯化该表达产物 ,测定其酶活性并用此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 序列分析发现PCR扩得的icl有两个核苷酸突变 ,但均为无义突变。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目的产物经SDS PAGE分析约为 4 7kDa。免疫印迹分析证实目的蛋白与阳性结核病患者抗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纯化的目的蛋白异柠檬酸裂解酶的酶活性为 16 .7u/mg。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目的蛋白免疫兔血清的抗体效价为 1 32。结论 研制出的结核分枝杆菌重组ICL具有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和抗原性 ,重组ICL和抗ICL免疫血清的制备为抗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异柠檬酸裂合酶(I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艳 吴雪琼 +4 位作者 王兰 王志耘 张翠英 阳幼荣 张俊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评价ELISPOT在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中的价值。方法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366例2009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外周血中分泌结...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评价ELISPOT在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中的价值。方法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366例2009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外周血中分泌结核菌抗原特异性y干扰素(IFN-y)的T淋巴细胞数。对PPD和ELISPOT均为阴性的入伍新兵接种卡介苗,10个月后再做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比较结果。结果366例入伍新兵中,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44.81%和31.69%。202例PPD皮肤试验阴性和164例PPD皮肤试验阳性者中,分别有53例(26.24%)和63例(38.41%)ELISPOT阳性,两者的一致率为57.92%(212/366),两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34,P〈0.001)。在接种过卡介苗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58.53%(127/217),ELISPOT阳性率为29.1)3%(63/217),斑点形成细胞数为32.44±26.52;在未接种卡介苗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24.83%(37/149),ELISPOT阳性率为35.57%(53/149),斑点形成细胞数为41.81±30.48。110例PPD和ELISPOT均为阴性的人伍新兵接种卡介苗1(1个月后,PPD皮肤试验阳转率为78.18%,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结论ELISPO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真实反映入伍新兵的结核潜伏感染情况,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重组CFP-10/ESAT-6融合蛋白 结核菌素试验 纯蛋白衍生物 卡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结核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波 伊正君 付玉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0-992,共3页
潜伏结核感染是活动性结核病的主要来源,也是结核病防控的关键,但是潜伏结核感染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对潜伏结核感染所做的大量研究表明,许多重要分子参与了潜伏结核感染的发生过程,进一步阐释了潜伏结核感染的发... 潜伏结核感染是活动性结核病的主要来源,也是结核病防控的关键,但是潜伏结核感染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对潜伏结核感染所做的大量研究表明,许多重要分子参与了潜伏结核感染的发生过程,进一步阐释了潜伏结核感染的发生机制,为潜伏结核感染诊断、治疗及新疫苗的研发开辟了新方向。现就结核潜伏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潜伏感染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潜伏感染诊断方法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辛田田 黎友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人数众多,部分可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因此其诊断对早期预防结核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两种方法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虽然也有新的诊断标志物... 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人数众多,部分可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因此其诊断对早期预防结核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两种方法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虽然也有新的诊断标志物不断涌现,目前仍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本文主要对几种用于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方法和新的相关标志物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性结核感染在英夫利西治疗前的筛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江 代倩 +2 位作者 钟慕晓 白杨 张亚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评估近年临床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使用英夫利西(IFX)前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筛查的重视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人IBD住院患者中,IFX使用前LTBI筛查率、LTBI筛查方案及IFX治疗中活动性... 目的:评估近年临床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使用英夫利西(IFX)前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筛查的重视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人IBD住院患者中,IFX使用前LTBI筛查率、LTBI筛查方案及IFX治疗中活动性结核(TB)发生率。结果:IFX治疗前LTBI筛查率为58.3%,其中克罗恩病患者LTBI筛查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4.4%vs 10.3%,P<0.000);53.7%选择结核菌素试验联合胸部影像学作为LTBI筛查方案;IFX治疗中活动性TB发生者3例,发生率2.6%。结论:我国临床对IFX治疗前LTBI筛查的重视度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 潜伏结核感染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