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屈大均、潘耒与石濂交往关系考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超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00-105,共6页
-
基金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资助(2010018)
-
文摘
屈大均是清初著名的明遗民之一,早年曾与岭南僧人石濂大汕交往密切。两人后来由于政治理念上的严重分歧及以往积怨的加剧遂反目成仇,分道扬镳。而清初大儒潘耒亦与屈大均为好友,其中年后矢志礼佛。1699年,潘耒忽作《救狂砭语》一书,向石濂发难。双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最后由于官府的介入,石濂被逮捕下狱致死。屈、潘二人彼此与石濂的交往关系由于相关史料的阙失而扑朔迷离,通过对一些原始资料的梳理分析,不仅能够使三者交往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得到澄清,而且还可对学术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作出一定的补充与修正。
-
关键词
屈大均
潘耒
石濂大汕
《救狂砭语》
-
Keywords
Qu Dajun
Pan Lei
Shi Liandashan
Jiu-Kuang-Bian-Yu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初《易》学的变辙——从顾炎武到潘耒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吴超
-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船山学刊》
2012年第4期75-79,共5页
-
基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政府角色与民间学术文化事业管理:以明清江南为中心"(校启2012)
-
文摘
潘耒晚年究心《周易》之学,此学虽师承于顾炎武,然其治《易》之路径与模式则殊不同归。潘氏《易》学除讲求修己治身之实用性以外,尚包含世俗教化、伦理规范等"资治"内涵。这种新型《易》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潘耒在清代《易》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关键词
潘耒
顾炎武
《易》学
-
分类号
B249.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潘柽章、潘耒兄弟之明史学成就考述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刁美林
-
机构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13年第1期18-25,共8页
-
文摘
明末清初史学家潘柽章、潘耒兄弟二人一生致力于明史的撰述工作。柽章撰《国史考异》、《明史记》,考证精审;《今乐府》为史诗性著作,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潘耒应诏入明史馆,参与《明史》纂修,提出多项修史建议,堪为后世典范。二人毕生致力于明史研究的学术精神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
关键词
潘柽章
潘耒《国史考异》《明史记》《松陵文献》《今乐府》《明史》
-
Keywords
Pan Chengzhang
Pan Lei
Verifications concerning National [Ming] History (Guoshi kaoyi)
Records of the Ming History (Mingshi ji)
Historical Document from Songling (Songling wenxian)
Treasury ofModern Songs (Jin yuefu)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Ming shi)
-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潘耒史学思想探源
- 4
-
-
作者
吴超
-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3-17,共5页
-
基金
201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文科科研启动项目资助
-
文摘
清初潘耒以"史才"鹤立于词科。其求学与成才之路固然受到家学传统之影响,但论及师承关系,潘氏乃集众家史学之长于一身。其师如顾炎武、徐枋、戴笠诸辈之治学偏重不同,皆对潘氏影响至深。但由于时代变迁,潘氏所处的社会地位发生剧烈变化,导致其史学精神出现了"变调"。
-
关键词
潘耒
史学思想
徐枋
戴笠
潘柽章
-
Keywords
Pan Lei
historical thought
Xu Fang
Dai Li
Pan Chengzhang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顾炎武《浯溪碑歌》的文本——兼论潘耒之功过
- 5
-
-
作者
张京华
-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
-
出处
《船山学刊》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鼎革之际的学术范式"(12YJA77005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经学之开山"(14BZX055)
-
文摘
顾炎武一生足迹未尝履及湖南,但有一首长诗《浯溪碑歌》言及湖湘之地。后人对于这篇长诗多有佳评,并有详注,对其寓意明朝中兴的思想寄托也有揭示,但对《浯溪碑歌》淋漓贯彻的湖湘格调尚乏专门的分析。《浯溪碑歌》本名《大唐中兴颂歌》,弟子潘耒在刊刻顾炎武诗文的同时,对作品内容大加删改,但潘耒又确能承接顾炎武的金石之学,并亲临湖南,游历浯溪,不啻代替顾炎武完成了未竟的愿望。
-
关键词
顾炎武
《浯溪碑歌》
《大唐中兴颂歌》
潘耒
湖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广韵》收字采取精简合并的办法
- 6
-
-
作者
葛信益
-
出处
《语文建设》
1987年第4期10-12,共3页
-
文摘
清人潘耒在《重刊古本广韵序》里说“此书之作不专为韵也,取《说文》《字林》《玉篇》所有之字而毕载之,且增益其所未备,厘正其字体,欲使学者一览而声音文字包举无遗。”今按潘氏所谓取《说文》“所有之字而毕载之”的说法不确切。《广韵》并不是“毕载”了《说文》“所有之字”,而是把《说文》中的字按编者意图,加以取舍,有的干脆不收,有的把某两个字的训释并注于某一字下,而舍弃其另一字,采取了合并精简汉字的办法。我们现在对汉字改革问题就有一个途径是精简汉字,实际上精简汉字的办法,《广韵》早已采用了。有的人迷信《说文》,认为《说文》
-
关键词
《广韵》
《玉篇》
段氏
潘耒
二字
大徐
字林
木部
黄季刚
切韵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丹青翰墨 古韵鲈乡——吴江博物馆馆藏书画概论
- 7
-
-
作者
朱永兴
汝悦来
-
机构
吴江博物馆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8年第5期4-22,共19页
-
文摘
吴江地处江南,濒临太湖,旧称笠泽。古吴淞江引具区之水贯穿东西,故名吴江。因邑人西晋文学家张翰有"莼鲈之思"的典故,又雅号鲈乡。吴江历来物阜民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仓廪富足,遽有文明流布。宋元以降,尊礼崇教,蔚然成风,名士硕儒,文章经济,倬乎其伦。考诸史籍,历代进士及第者321人,举人以千记。名宦大臣肇立门阀望族,其余缙绅附焉,遂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坚,乡邦文脉之延续,此主干也。而艺文名家,卓然于世,影响亦不在小,如:严忌、张翰、顾野王、陆龟蒙、谢涛、徐师曾、史鑑、沈璟、柳如是、朱鹤龄、叶绍袁、叶燮、叶小鸾、沈永令、徐釚、潘耒、徐灵胎、徐达源、
-
关键词
博物馆馆藏
吕廷振
西晋文学
叶绍袁
徐达源
具区
严忌
丝绸之府
潘耒
徐釚
-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