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区域地质特征与煤储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叶建平 吴建光 +2 位作者 房超 吴见 熊德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0,113,共5页
沁水盆地南部(以下简称沁南)潘河煤层气田是中国最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规模化商业开发的气田,分析其区域地质与煤储层特征,评价其煤层气可采性和生产潜力,可为选择气田井网形式、钻完井技术、增产改造技术,确定适宜的排采制度提供基... 沁水盆地南部(以下简称沁南)潘河煤层气田是中国最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规模化商业开发的气田,分析其区域地质与煤储层特征,评价其煤层气可采性和生产潜力,可为选择气田井网形式、钻完井技术、增产改造技术,确定适宜的排采制度提供基础和依据。为此,充分利用该区200多口煤层气生产井资料、以往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和煤层气参数井资料,精细描述了煤层气田区域地质和煤储层特征,分析了影响煤层气产能的地质、储层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地质构造简单,次级褶皱构造发育;煤层发育稳定,厚度大(3#煤层厚度为6.5 m左右);煤变质程度高,属于无烟煤;含气性良好,含气量较高,但平面上变化较大,气体质量好,甲烷含量超过98%;含气饱和度高,介于95%~100%;渗透率相对较好,储层压力较高。总体上,地质和储层特征参数显示该区具有煤层气富集和高产的有利条件。根据PH1-009、TL-006、TL-007等煤层气参数井测试数据,以及潘庄一号井田的煤田勘探资料,建立了气田地质模型,以期指导今后的井网设计、工程技术选择,实现气田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南部 潘河煤层气田 区域地质 储集层 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稳控精细排采技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国强 吴建光 +3 位作者 熊德华 张占军 赵玉峰 郭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4,115,共4页
"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潘河先导性试验项目"自2009年10月竣工投产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排采效果。第一阶段共钻40口井,目前单井平均日产气量已超过5 000 m3;第二阶段110口井,目前单井平均日产气量已超过2 000... "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潘河先导性试验项目"自2009年10月竣工投产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排采效果。第一阶段共钻40口井,目前单井平均日产气量已超过5 000 m3;第二阶段110口井,目前单井平均日产气量已超过2 000 m3。在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针对煤层气井的生产特征及煤层气井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制订了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总结出一套既能保护储层,又兼顾单井和气田整体产能的精细稳控排采技术,并在生产中成功应用,避免了对煤层的伤害,排水降压平稳,扩大了压降范围,逐步提高了产量。正是由于精细稳控排采技术的实施,才保证了示范工程煤层气井排采的成功,也为类似煤层气田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南部 潘河煤层气田 稳控精细排采技术 渗透率 含气饱和度 修井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生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4
3
作者 叶建平 张健 王赞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0,114-115,共3页
沁水盆地南部潘河煤层气田具有煤级高、产水量少、煤粉多、产气量高等特征,研究其排采规律,建立适合该气田特征的排采理论,已成为当务之急。遵循吸附解吸渗流、排水降压产气的煤层气基本理论,以潘河先导性试验井的排采数据为基础,对不... 沁水盆地南部潘河煤层气田具有煤级高、产水量少、煤粉多、产气量高等特征,研究其排采规律,建立适合该气田特征的排采理论,已成为当务之急。遵循吸附解吸渗流、排水降压产气的煤层气基本理论,以潘河先导性试验井的排采数据为基础,对不同生产阶段的生产动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全面研究该煤层气田煤层气井产水量、产气量、压力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潘河煤层气田单井产气量高,多数井的产水量几乎为零,气井保持较高的井底流动压力,煤层气井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产气能力;在原煤层气生产划分的单相流、非饱和单相流动和两相流动3个阶段之后增加了饱和气体单相流阶段;达到单相饱和气体产出阶段时间(只产气不产水)一般需1~2年,开始进入产气高峰需要2~3年;向斜部位煤层气气井不仅产气量偏高,同时也大量产水,这对井网整体降压具有显著的贡献作用;煤层气井的钻井完井、增产压裂技术和排采技术对煤层气生产也有影响,氮气泡沫压裂井返排时间短,压后快速产气并能保持稳定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南部 潘河煤层气田 排采 生产特征 影响因素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空气钻井和固井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建平 张健 王建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7,114,共4页
沁水盆地南部潘庄区块位于沁水盆地东南缘,该区总体为单斜构造,倾向西北,煤层稳定、埋藏浅且渗透性较好,大量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煤田勘探成果表明,区内断层稀少,以发育次级褶皱为主。该区钻井类型主要为钻井液钻井(煤层段清水钻进)和空... 沁水盆地南部潘庄区块位于沁水盆地东南缘,该区总体为单斜构造,倾向西北,煤层稳定、埋藏浅且渗透性较好,大量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煤田勘探成果表明,区内断层稀少,以发育次级褶皱为主。该区钻井类型主要为钻井液钻井(煤层段清水钻进)和空气钻井。通过对比分析空气钻井、水钻井井身质量与时效平均值可知:①空气钻井在井身质量方面略优于水钻井,但相差不大,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②空气钻井在时效方面比水钻井效率高,其机械钻速是水钻井机械钻速的3倍多,因此,空气钻井周期短,综合经济效益较好。而微珠低密度固井技术采用优质微珠为减轻材料,水泥浆密度为1.60 g/cm3,抗压强度在15 MPa以上,满足了在确保固井强度的基础上减轻水泥浆正压差对储层污染的要求。采用上述技术使潘河煤层气田示范工程固井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优良率为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南部 潘河煤层气田 空气钻井 固井 合格率 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分片集输一级增压”集输技术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仕林 李建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8,115-116,共4页
为加快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进程,针对煤层气多井、低压及低产的特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分片集输一级增压"的管网布置方式,对传统的集输工艺进行了改进优化,由1个简单阀组替代了集气站作为采气和集气的转换环节,... 为加快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进程,针对煤层气多井、低压及低产的特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分片集输一级增压"的管网布置方式,对传统的集输工艺进行了改进优化,由1个简单阀组替代了集气站作为采气和集气的转换环节,同时引入GPRS移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大大简化了集输流程,减少了生产设施,方便了运行管理,显著降低了工程投资,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全面进入商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地区的煤层气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南部 潘河煤层气田 分片集输一级增压 地面集输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煤层气直井增产改造技术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晗森 冯三利 +1 位作者 王国强 左景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3,113-114,共3页
沁水盆地南部潘河煤层气田3#煤层和15#煤层的煤阶属于无烟煤,储层具有低压、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煤层气井压裂前基本不产气。水力加砂压裂是该地区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该区低压致密煤层气藏的储层地质特点,通... 沁水盆地南部潘河煤层气田3#煤层和15#煤层的煤阶属于无烟煤,储层具有低压、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煤层气井压裂前基本不产气。水力加砂压裂是该地区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该区低压致密煤层气藏的储层地质特点,通过近年来的攻关研究和现场试验,提出了经对比后效果最佳的压裂工艺技术方案——氮气泡沫压裂,大大提高了压裂改造效果,初步形成了该地区低压致密煤层气藏压裂工艺体系。应用结果表明:无烟煤煤层气增产措施增产量排序为氮气泡沫压裂>活性水加砂压裂>清水+氮气压裂或清水压裂;在压裂正常的情况下,前置液量大、携砂液量大,总液量在400 m3以上的压裂增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南部 潘河煤层气田 无烟煤 煤层气 直井 压裂 类型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工业》2011年总目次
7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I0002-I0009,共8页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红层盆地 天然气成藏条件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普光气 苏里格气 开发 油气开发 凝析气藏 致密砂岩气 潘河煤层气田 煤层气 鄂尔多斯盆地 天然气勘探 油气勘探 元坝地区 《天然气工业》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