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时逃难知识分子的世俗生存——以《潘先生在难中》《马伯乐》《围城》为例
1
作者 刘丹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6-99,共4页
战争的爆发,对知识分子来说,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知识分子这个阶级本身就存在着双重性。所以在动荡徘徊之中,知识分子渐渐分化成不同的类型,很多人参加了抗战,很多人观望犹疑,很多人堕落反动,还有很多人选... 战争的爆发,对知识分子来说,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知识分子这个阶级本身就存在着双重性。所以在动荡徘徊之中,知识分子渐渐分化成不同的类型,很多人参加了抗战,很多人观望犹疑,很多人堕落反动,还有很多人选择了逃亡:潘先生、马伯乐、方鸿渐。他们逃难的背景和原因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失去了道德操守和精神追求,没有承担历史使命。我们也许可以理解这种人性中的弱点,但却不是我们提倡和赞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逃难 潘先生 马伯乐 围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笔法仰仪型——浅议朱家济先生的书法教育思想
2
作者 钱伟强 《书法教育》 2019年第6期55-60,共6页
一九六三年,在潘天寿先生的倡导与主持下,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拉开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序幕。在师资方面,潘先生专门聘请了朱家济先生担纲书法专业中最核心的课程——楷书、行书以及古代汉语... 一九六三年,在潘天寿先生的倡导与主持下,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拉开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序幕。在师资方面,潘先生专门聘请了朱家济先生担纲书法专业中最核心的课程——楷书、行书以及古代汉语等科目的教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美术学院 书法专业 书法篆刻 潘天寿 中国美术学院 书法教育思想 中国高等书法教育 潘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容笑貌今犹在--忆潘主兰先生
3
作者 吴昌钢 《大学书法》 2022年第1期29-30,共2页
2002年2月20号,在福州画院举办纪念潘主兰先生逝世一周年“潘主兰诗书画印展”,书法报的杨坤炳先生从武汉来榕参加活动。在展厅,我与他一起站在潘先生画作前,杨先生问我怎么看潘先生的画,我答道应从题款读入画中,他赞同。潘先生是诗人,... 2002年2月20号,在福州画院举办纪念潘主兰先生逝世一周年“潘主兰诗书画印展”,书法报的杨坤炳先生从武汉来榕参加活动。在展厅,我与他一起站在潘先生画作前,杨先生问我怎么看潘先生的画,我答道应从题款读入画中,他赞同。潘先生是诗人,他的画体现文人的情怀与精神,合聚于题款,读明白题款是进入潘先生艺术世界的钥匙。潘主兰先生是当代少有的通人,并以诗书画印名冠当世,影响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书画印 潘主兰 题款 潘先生 书法报 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名栏建设的路径选择
4
作者 周丽萍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13,共3页
从2004年10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名栏工程"建设至今,已十年有余,名栏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可喜可贺。据潘国琪先生统计,65家名栏所在刊物有8家(12%)升级为教育部名刊,有16家(25%)... 从2004年10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名栏工程"建设至今,已十年有余,名栏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可喜可贺。据潘国琪先生统计,65家名栏所在刊物有8家(12%)升级为教育部名刊,有16家(25%)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有7家(11%)入选全国百强社科期刊,也就是说,65家名栏中有48%的名栏所在刊物已跨入高端期刊的行列。潘先生将名栏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归纳为"八个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先生 社科期刊 社会科学学 实施方案 百强 社科基金资助 家名 社会科学事业 专栏介绍 《新华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天寿艺术的高度
5
作者 童中焘 《中国书画》 2017年第6期75-82,137,共8页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寿者,又号朽居士、懒道人、雷婆头峰寿者等。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寿者,又号朽居士、懒道人、雷婆头峰寿者等。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等。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丛谈》《听天阁诗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中国绘画史 寿者 上海美专 潘先生 浙江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画发展 用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抄本《石头记》目验记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晓辉 《曹雪芹研究》 2012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介绍了作者赴俄罗斯考察俄藏本《石头记》的经过,并对俄藏本的装帧、尺寸、用纸、钤印等问题进行了再探讨,为俄藏本《石头记》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
关键词 《石头记》 藏本 太史 孟列夫 潘先生 潘重规 五茸 波波娃 石头记 诗三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趣高华气象粗——潘天寿诗歌的成就 被引量:1
7
作者 林锴 《中国韵文学刊》 1987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潘天寿先生的书画为一代宗师,这是人人共知的;而对他的旧体诗的造诣,却很少有人留意到了。我想先生书画的成就,怕与这背后的诗功很有关连;也许正是诗的素养造就了他的书法与绘画的特色与意境;或者可以说:诗、书、画,三者的功效相互映发... 潘天寿先生的书画为一代宗师,这是人人共知的;而对他的旧体诗的造诣,却很少有人留意到了。我想先生书画的成就,怕与这背后的诗功很有关连;也许正是诗的素养造就了他的书法与绘画的特色与意境;或者可以说:诗、书、画,三者的功效相互映发吧。 记得上艺专的时候,潘先生除了教我们的国画外,还担任过我们的诗学课程。开头,要我们练习做对子。他标出七八个词儿,让我们对,我一时恶作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先生 高华 潘天寿 七八 黄山谷 鲸吸牛饮 黍离之感 天都 猛忆 七香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孰为《草鞋脚》正宗──与美国学者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清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10期71-72,共2页
孰为《草鞋脚》正宗──与美国学者商榷蔡清富1934年,鲁迅和茅盾为了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的新文学作品,曾应美国记者伊罗生之约,选编了一本现代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集《草鞋脚》。两位文学巨匠,“提出了选目,给他写了介绍材料,... 孰为《草鞋脚》正宗──与美国学者商榷蔡清富1934年,鲁迅和茅盾为了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的新文学作品,曾应美国记者伊罗生之约,选编了一本现代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集《草鞋脚》。两位文学巨匠,“提出了选目,给他写了介绍材料,并且和他通了几次信”;鲁迅还专门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者 鲁迅研究 茅盾 短篇小说集 英文版 哈佛燕京图书馆 中文版 现代中国作家 潘先生在难中》 正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众议院议员要求联邦储委会降低利率
9
作者 姜炜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3-53,共1页
·编辑部采访记者·华盛顿讯:美国众议院174名共和党成员中有70名议员,敦促联邦储备委员会降低利率,以防止经济衰退。这些议员们在一封致联邦储备委员会董事长艾伦·格林斯潘的信中说,最近联邦储备委员会刺激性地提高利率,... ·编辑部采访记者·华盛顿讯:美国众议院174名共和党成员中有70名议员,敦促联邦储备委员会降低利率,以防止经济衰退。这些议员们在一封致联邦储备委员会董事长艾伦·格林斯潘的信中说,最近联邦储备委员会刺激性地提高利率,“将进一步减慢经济增长,并且如在今后一、二个月内不加纠正,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众议院 储备委员会 采访记者 二个月 LETTER 经济衰退 艾伦 经济增长 潘先生 INF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破碎与再塑之伪饰——新感觉派小说心理背景阐释
10
作者 吴波 《云梦学刊》 1993年第1期77-,84,共2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无疑是一个人声鼎沸的热闹泄界。我们甚至至今还能从需仰视的那个光华灿烂的天空中感受到一股促人激奋的空气,而“新感觉派”便是在这热闹的天空中悠然划过的一颗燦灿的星星。然而遗撼的是人们往往因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无疑是一个人声鼎沸的热闹泄界。我们甚至至今还能从需仰视的那个光华灿烂的天空中感受到一股促人激奋的空气,而“新感觉派”便是在这热闹的天空中悠然划过的一颗燦灿的星星。然而遗撼的是人们往往因其辉煌之短暂而蔬忽了它的曾经堂皇的存在,不吝啬的批评家们偶尔于只字片言的章句中提及时也仅是粗陋的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只字片言 心理背景 潘先生 穆时英 文学流派 刘呐鸥 施蛰存 城市文学 感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呦呦鹿鸣,放声唱到老 评香港话剧团《亲爱的,胡雪岩》
11
作者 黄锐烁 《上海戏剧》 2017年第2期16-17,共2页
在《亲爱的,胡雪岩》的主创交流会上,我问潘惠森先生:“如果在关汉卿、徐渭和汤显祖之中选一人入戏,你会选谁?”潘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徐渭,因为这个人太有意思了。”这个答案没有出乎我的意料,相对而言,关汉卿是“普天下郎君领... 在《亲爱的,胡雪岩》的主创交流会上,我问潘惠森先生:“如果在关汉卿、徐渭和汤显祖之中选一人入戏,你会选谁?”潘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徐渭,因为这个人太有意思了。”这个答案没有出乎我的意料,相对而言,关汉卿是“普天下郎君领袖”,游戏人间,诚然一个可与之大快朵颐、把酒言欢之人,但正典野史相关记载皆大缺。汤显祖的作品闪耀剧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雪岩 关汉卿 潘先生 香港话剧团 正典 游戏人间 大快朵颐 普天下 鹿鸣 出让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字难音好
12
作者 方未 《语文建设》 1988年第4期50-51,共2页
1988年6月23日《北京晚报》第4版有篇文章,题目是《画出游鱼善得神——记“江淮画鱼人”潘觐缋》。潘先生名字的第一个字我是认得的,读jìn(音进),第二个字就没有把握了。按左形右声的惯例,应该读guì(音贵),但形声字的声旁常... 1988年6月23日《北京晚报》第4版有篇文章,题目是《画出游鱼善得神——记“江淮画鱼人”潘觐缋》。潘先生名字的第一个字我是认得的,读jìn(音进),第二个字就没有把握了。按左形右声的惯例,应该读guì(音贵),但形声字的声旁常会让人出洋相,我不敢就读作潘“进贵”。胡里胡涂地读为潘“进某”甚至潘“某某”吧,又不甘心,于是,翻开了《现代汉语词典》。我暗叫一声“惭愧”。原来“缋”果真不读guì(贵),而读huì(惠)。像我这样读不准潘先生名字的,在《北京晚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晚报》 潘先生 现代汉语词典 难字表 编稿 文化素质 南海北部 湾里 专用字 一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今铁笔更宜坚——刘江访谈
13
作者 张公者 《中国书画》 2006年第9期58-67,共10页
刘江,1926年7月生,重庆万州人。原名佛安,号湖岸、知非。1945年中师毕业后,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习绘画,得校长潘天寿教授书法、篆刻,两年后升入本科油画系学习。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作为志愿军抗美援朝,1957年复... 刘江,1926年7月生,重庆万州人。原名佛安,号湖岸、知非。1945年中师毕业后,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习绘画,得校长潘天寿教授书法、篆刻,两年后升入本科油画系学习。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作为志愿军抗美援朝,1957年复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副社长。出版有《刘江篆刻选》、《刘江书篆书唐诗百首》、《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中国印章艺术史》等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篆书 篆刻 篆体 书体 潘天寿 潘先生 美术学院 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翁墨迹
14
作者 陈巨锁 《大学书法》 2022年第5期20-21,共2页
早在20年前,我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幅书法作品的印刷件,是潘受先生题赠苏渊雷先生的手迹。潘先生是新加坡的书法国手,在新加坡书坛上坐着第一把交椅,一派何绍基的风韵。我曾有评云:“余观潘受先生之书法,厚重秀拔,品格不凡,远窥颜平... 早在20年前,我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幅书法作品的印刷件,是潘受先生题赠苏渊雷先生的手迹。潘先生是新加坡的书法国手,在新加坡书坛上坐着第一把交椅,一派何绍基的风韵。我曾有评云:“余观潘受先生之书法,厚重秀拔,品格不凡,远窥颜平原之堂奥,近得何子贞之风神,笔精墨妙,共仰千秋,偶发清思,或见古稀老人挥毫之倩影也。”拙文曾被黄葆芳先生转录,刊发于新加坡的《南洋日报》上。这已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墨妙 何子贞 潘受 何绍基 颜平原 古稀老人 潘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书法专业教育追忆
15
作者 金鉴才 《书画艺术》 2008年第2期16-21,共6页
转瞬四十年过去,往事如烟,渐不复省记,只有那些深刻影响过我的片断,还清晰地印在记忆中。第一次听到浙江美院创办书法专业的消息,大约在1962年的冬季,是吴茀之先生向我说起的。
关键词 书法专业 潘天寿 陆维钊 潘先生 书法理论 美术理论 金鉴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潘天寿书法艺术看民族精神之特征
16
作者 祝遂之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174-175,共2页
潘天寿先生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他的书法气魄沉雄,丰姿挺劲,一如他的绘画,具有独创的精神。我觉得潘先生的书法很特别,很有个性,与他的画风很一致,都是在经意之中表现了一种高品位的自然。他在诗、书、画、印中的... 潘天寿先生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他的书法气魄沉雄,丰姿挺劲,一如他的绘画,具有独创的精神。我觉得潘先生的书法很特别,很有个性,与他的画风很一致,都是在经意之中表现了一种高品位的自然。他在诗、书、画、印中的配合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近人无出其右。潘天寿先生青年时期因受清季碑学书风的影响,对汉碑《石门颂》、魏碑《二爨》等碑研习较多,由此奠定了他奇肆书风的格局。潘天寿先生后来在指导后辈学习书法时经常说要从汉碑入手。我体会他的意思是汉碑高古,上接先秦篆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书风 石门颂 艺术教育史 潘先生 碑学 汉碑 书学 沙孟海 陆维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出灵魂成一家
17
作者 王敬之 《美术之友》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潘天寿 大震 潘先生 吴昌硕 画如其人 美术出版社 诸乐三 青年画家 俞剑华 潘公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话巴湘“梅兰芳”——由一张老唱片引发的追思
18
作者 刘燕林 《艺海》 2022年第8期77-79,共3页
近日,岳阳各微信群转发了一个链接——中国唱片公司于1957年灌制的《崔子弑齐》唱片录音。由巴陵戏前辈潘云霞先生演唱,湖北省崇阳县巴陵戏剧团乐队配乐伴奏。一曲巴陵腔响遏行云,激起巴陵人对潘云霞生先生无限怀念。岳阳资深剧作家、... 近日,岳阳各微信群转发了一个链接——中国唱片公司于1957年灌制的《崔子弑齐》唱片录音。由巴陵戏前辈潘云霞先生演唱,湖北省崇阳县巴陵戏剧团乐队配乐伴奏。一曲巴陵腔响遏行云,激起巴陵人对潘云霞生先生无限怀念。岳阳资深剧作家、年逾八旬的刘醒明老师慨叹:“我迫不及待聆听了多遍。潘云霞先生是巴陵戏男旦,我曾有幸多次聆听潘先生演唱巴陵戏,特别是潘先生的那段脍炙人口的拿手唱段《崔子弑齐》。至今,潘先生天籁之音仍在我脑海里久久萦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陵戏 男旦 天籁之音 梅兰芳 潘先生 配乐 老唱片 崇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雀巢语屑续
19
作者 唐吟方 《中国书画》 2004年第9期93-93,共1页
董桥好收藏,所收近现代诸家小品甚可观,如徐悲鸿画赠孙多慈寿桃、李家应水鸭,又如颜文樑的风景扇面等。自著随笔集《白描》、《小风景》,以珍藏小品为插图,与其美文互相成辉。董桥于当代印人独青睐徐云叔,其自用印屡屡倩云叔凿之。 199... 董桥好收藏,所收近现代诸家小品甚可观,如徐悲鸿画赠孙多慈寿桃、李家应水鸭,又如颜文樑的风景扇面等。自著随笔集《白描》、《小风景》,以珍藏小品为插图,与其美文互相成辉。董桥于当代印人独青睐徐云叔,其自用印屡屡倩云叔凿之。 1992年余于沪上与版本学家潘景郑有一面之缘,返京后于琉璃厂海王村得其早年印行先人笔记一种。其后12年,八闽名士卢为峰兄知余手头无老人墨迹,特于自藏中捡出潘书手札一通赠余,从此清晏堂有潘先生墨迹。董桥好收藏,所收近现代诸家小品甚可观,如徐悲鸿画赠孙多慈寿桃、李家应水鸭,又如颜文樑的风景扇面等。自著随笔集《白描》、《小风景》,以珍藏小品为插图,与其美文互相成辉。董桥于当代印人独青睐徐云叔,其自用印屡屡倩云叔凿之。 1992年余于沪上与版本学家潘景郑有一面之缘,返京后于琉璃厂海王村得其早年印行先人笔记一种。其后12年,八闽名士卢为峰兄知余手头无老人墨迹,特于自藏中捡出潘书手札一通赠余,从此清晏堂有潘先生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 潘先生 随笔集 一面之缘 版本学 徐云 清晏 沈红茶 孙多慈 烟江叠嶂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谷素心
20
作者 蒋平畴 《大学书法》 2022年第1期23-25,共3页
20世纪,在榕城文化人尤其是深谙诗书画印的前辈中,我大多有过不同程度的请益。回想起来,讨教方式虽不尽相同,但都顺其自然。髫龀之年,跟随父亲于诗会中遇上潘主兰先生,稍长亦逢迓好几回,由于父亲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这一位乡贤是位通... 20世纪,在榕城文化人尤其是深谙诗书画印的前辈中,我大多有过不同程度的请益。回想起来,讨教方式虽不尽相同,但都顺其自然。髫龀之年,跟随父亲于诗会中遇上潘主兰先生,稍长亦逢迓好几回,由于父亲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这一位乡贤是位通人,待你书读多了再登门不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冒昧求见。记得有一回父亲还十分有趣地指着家中案头上的“田黄”与其他寿山石比较之后说:“此乃是石中君子,十分稀罕,潘先生就是罕见呀!”于是在脑海里我早就对先生有“罕见之材”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其自然 诗书画印 寿山石 潘先生 诗会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