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战时逃难知识分子的世俗生存——以《潘先生在难中》《马伯乐》《围城》为例 |
刘丹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2
|
百年笔法仰仪型——浅议朱家济先生的书法教育思想 |
钱伟强
|
《书法教育》
|
2019 |
0 |
|
3
|
音容笑貌今犹在--忆潘主兰先生 |
吴昌钢
|
《大学书法》
|
2022 |
0 |
|
4
|
地方高校名栏建设的路径选择 |
周丽萍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5
|
潘天寿艺术的高度 |
童中焘
|
《中国书画》
|
2017 |
0 |
|
6
|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抄本《石头记》目验记 |
任晓辉
|
《曹雪芹研究》
|
2012 |
3
|
|
7
|
意趣高华气象粗——潘天寿诗歌的成就 |
林锴
|
《中国韵文学刊》
|
1987 |
1
|
|
8
|
孰为《草鞋脚》正宗──与美国学者商榷 |
蔡清富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4 |
1
|
|
9
|
美国众议院议员要求联邦储委会降低利率 |
姜炜
|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0
|
“自我”的破碎与再塑之伪饰——新感觉派小说心理背景阐释 |
吴波
|
《云梦学刊》
|
1993 |
0 |
|
11
|
呦呦鹿鸣,放声唱到老 评香港话剧团《亲爱的,胡雪岩》 |
黄锐烁
|
《上海戏剧》
|
2017 |
0 |
|
12
|
难字难音好 |
方未
|
《语文建设》
|
1988 |
0 |
|
13
|
于今铁笔更宜坚——刘江访谈 |
张公者
|
《中国书画》
|
2006 |
0 |
|
14
|
钵翁墨迹 |
陈巨锁
|
《大学书法》
|
2022 |
0 |
|
15
|
首届书法专业教育追忆 |
金鉴才
|
《书画艺术》
|
2008 |
0 |
|
16
|
从潘天寿书法艺术看民族精神之特征 |
祝遂之
|
《中国书画》
|
2005 |
0 |
|
17
|
写出灵魂成一家 |
王敬之
|
《美术之友》
|
2002 |
0 |
|
18
|
再话巴湘“梅兰芳”——由一张老唱片引发的追思 |
刘燕林
|
《艺海》
|
2022 |
0 |
|
19
|
雀巢语屑续 |
唐吟方
|
《中国书画》
|
2004 |
0 |
|
20
|
幽谷素心 |
蒋平畴
|
《大学书法》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