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及闽中谁好手 独托幽岩展素心--潘主兰艺文及其启示
1
作者 蔡清德 《大学书法》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潘主兰先生《题鹤山画》云:天地精英在林泉,我辈供养在云烟。武夷武当皆绝景,嵯峨仰止已华颠。辋巾水法荷叶皴,数及闽中谁好手。引人入胜挥洒间,翛然直逼大痴叟。
关键词 武当 大痴 潘主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主兰百年诞辰艺术展作品选登
2
作者 潘主兰 《福建艺术》 2009年第5期F0002-F0002,1,F0004,共3页
关键词 潘主兰 百年诞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容笑貌今犹在--忆潘主兰先生
3
作者 吴昌钢 《大学书法》 2022年第1期29-30,共2页
2002年2月20号,在福州画院举办纪念潘主兰先生逝世一周年“潘主兰诗书画印展”,书法报的杨坤炳先生从武汉来榕参加活动。在展厅,我与他一起站在潘先生画作前,杨先生问我怎么看潘先生的画,我答道应从题款读入画中,他赞同。潘先生是诗人,... 2002年2月20号,在福州画院举办纪念潘主兰先生逝世一周年“潘主兰诗书画印展”,书法报的杨坤炳先生从武汉来榕参加活动。在展厅,我与他一起站在潘先生画作前,杨先生问我怎么看潘先生的画,我答道应从题款读入画中,他赞同。潘先生是诗人,他的画体现文人的情怀与精神,合聚于题款,读明白题款是进入潘先生艺术世界的钥匙。潘主兰先生是当代少有的通人,并以诗书画印名冠当世,影响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书画印 潘主兰 题款 潘先生 书法报 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主兰书法之历史地位
4
作者 林公武 《中国书画》 2020年第4期93-97,F0003,F0004,共7页
在潘主兰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海内外社会各界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媒体也作了连续的宣传报道,学术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连续发表了评论,来缅怀这位名显当代、典型后人的八闽通人。"盖棺定论"是史学界评价人物的方法。时逢潘先生... 在潘主兰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海内外社会各界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媒体也作了连续的宣传报道,学术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连续发表了评论,来缅怀这位名显当代、典型后人的八闽通人。"盖棺定论"是史学界评价人物的方法。时逢潘先生百年诞辰,我们来回顾其书法历史地位与影响,评析其在20世纪的艺术价值,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主兰 百年诞辰 宣传报道 纪念活动 盖棺定论 潘先生 地位与影响 艺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书得若会奇人——《潘主兰甲骨文书法》评要
5
作者 卢为峰 《美术之友》 2004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甲骨文书 潘主兰 书法创作 书风 书如其人 书法作品 傅永强 艺术创造性 甲骨文字 艺术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逸清雅 艺见其人——潘主兰的艺术世界
6
作者 傅永强 《中国书画》 2004年第12期84-97,共14页
潘主兰(1909-2001年)原名鼎,号主兰,祖籍福建长乐,1909年生于福州。幼蒙庭训,于14岁拜福州宿学郑星驷为师,学习国文,同年进福州诗社,34岁入南社闽集,享有诗名。其间作五古《诗述》,一百四十五韵,于中国诗词源流剖析精当,并阐明自己的诗... 潘主兰(1909-2001年)原名鼎,号主兰,祖籍福建长乐,1909年生于福州。幼蒙庭训,于14岁拜福州宿学郑星驷为师,学习国文,同年进福州诗社,34岁入南社闽集,享有诗名。其间作五古《诗述》,一百四十五韵,于中国诗词源流剖析精当,并阐明自己的诗旨为:"非关风化吟,虽工究何补",其诗立意清新,笔调绰约,清真疏宕,无晦涩之弊。在"同光体"诗风最兴盛的福建,能够不染其弊,也可称豪杰之士了。潘主兰一生游好于诗,曾刻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主兰 宿学 诗述 诗旨 中国诗词 同光体 见其 疏宕 诗书画印 豪杰之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主兰年表
7
作者 傅永强 傅彬 《中国书画》 2020年第4期98-109,共12页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1岁8月21日(农历七月初六),先生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文儒坊尾车弩巷3号家中。名恒荣,乳名芸孙,后以此为字。号子兰(后改"子"为"主"),以号行。籍贯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三溪村。父潘茂三,字信庚,以字...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1岁8月21日(农历七月初六),先生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文儒坊尾车弩巷3号家中。名恒荣,乳名芸孙,后以此为字。号子兰(后改"子"为"主"),以号行。籍贯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三溪村。父潘茂三,字信庚,以字行。母甘银官。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5岁父潘信庚始指导习书,每天定站立临摹楷书300字。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7岁是年,家塾课以《三字经》《千字文》及通用应用文并指导习颜体和柳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字经》 《千字文》 福建省福州市 宣统元年 福建福州 以字行 潘主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主兰年表
8
作者 傅永强 《中国书画》 2004年第12期99-99,共1页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 1岁 8月21日(农历七月初六日)丑时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文儒坊尾车弩巷3号。名恒荣,字芸孙,号子兰(后改"子"为"主")。父潘茂三,字信庚,后以字行。母甘银官。1913年民国2年(癸丑) 5岁从父潘信庚...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 1岁 8月21日(农历七月初六日)丑时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文儒坊尾车弩巷3号。名恒荣,字芸孙,号子兰(后改"子"为"主")。父潘茂三,字信庚,后以字行。母甘银官。1913年民国2年(癸丑) 5岁从父潘信庚习书法。每日临摹楷书300字。1917年民国6年(丁巳) 9岁请李茗欢设塾于家,课以《三字经》、《千字文》及通用应用文并指导习颜体及柳公权《玄秘塔》碑。先生则尤喜《千家诗》、《唐诗三百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主兰 宣统元年 以字行 千家诗 茂三 《唐诗三百首》 福建省福州市 车弩 《千字文》 中国书法家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主兰篆刻选
9
《中国书画》 2004年第12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潘主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达口述史:普通的石头也可以开出美丽的花
10
作者 徐东树 黄小我(整理) 《福建艺术》 2021年第3期28-33,共6页
人物名片陈达,号物喜楼、思远楼,1949年生,福建福州市人。1966年从师于谢义耕、陈子奋、潘主兰先生,学习书画篆刻艺术,1967年随冯力远先生学习竹刻及三代古文字,所刻作品颇具古风。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篆刻展览及国际艺术交流活... 人物名片陈达,号物喜楼、思远楼,1949年生,福建福州市人。1966年从师于谢义耕、陈子奋、潘主兰先生,学习书画篆刻艺术,1967年随冯力远先生学习竹刻及三代古文字,所刻作品颇具古风。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篆刻展览及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书画篆刻 书法篆刻 潘主兰 口述史 福建福州市 陈子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艺大师林清卿》出版
11
作者 丁团军 《美术之友》 2005年第4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林清 雕刻艺术 雕刻作品 潘主兰 画像砖 立意新颖 陈子 中国的传统 石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情深四十载
12
作者 陈石 《大学书法》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每当回想起潘老师与我四十年的师生情谊,往事仿佛就在眼前……1962年夏,我报考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后,在家等待录取通知。我姐夫陈尔华(时任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教务主任)见我闲着,就对我说:“你喜欢书法与篆刻,我给你介绍我们学校一位潘老师... 每当回想起潘老师与我四十年的师生情谊,往事仿佛就在眼前……1962年夏,我报考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后,在家等待录取通知。我姐夫陈尔华(时任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教务主任)见我闲着,就对我说:“你喜欢书法与篆刻,我给你介绍我们学校一位潘老师。他博学多才,在书法、篆刻方面颇有名气,你应去向他学习,拜他为师。”在我姐夫的引荐下,我拜见了潘主兰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学校 教务主任 师生情谊 潘主兰 篆刻 书法 老师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心斋艺谭存录
13
作者 潘主兰 林公武(整理) 《大学书法》 2022年第1期4-10,F0002,1,F0004,共10页
潘主兰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画家、诗人。先生在诗、书、画、印、文字学方面均有非常深厚的造诣,特别对甲骨文书法有独到的认识,运笔如刀,作品典雅高古、自成一格。先生对寿山石雕刻、文化的研究,有开宗明义之功。先后... 潘主兰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画家、诗人。先生在诗、书、画、印、文字学方面均有非常深厚的造诣,特别对甲骨文书法有独到的认识,运笔如刀,作品典雅高古、自成一格。先生对寿山石雕刻、文化的研究,有开宗明义之功。先后著有《谈刻印艺术》《近代印人录初稿》《寿山石刻史话》《潘主兰谈艺丛稿》等。先生长居闽中,对福建书法、篆刻艺术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刊特邀请福建师范大学蔡清德先生筹措“时代名师--潘主兰”专题,以展示潘主兰先生在学术和艺术上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主兰 甲骨文书法 福建师范大学 自成一格 寿山石雕刻 篆刻艺术教育 运笔 文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心独语——罗方华的艺术天地
14
作者 查律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期114-115,共2页
方华有着一颗"诗心",使他有别于人。诗心是属于孩童的,是人本真的自在状态。一般情况下,随着人的成长,诗心会慢慢隐退乃至消失,人对自己言行的选择会倾向干"理智",在自觉不自觉中有了机心,变得现实起来,精神上的那... 方华有着一颗"诗心",使他有别于人。诗心是属于孩童的,是人本真的自在状态。一般情况下,随着人的成长,诗心会慢慢隐退乃至消失,人对自己言行的选择会倾向干"理智",在自觉不自觉中有了机心,变得现实起来,精神上的那份鲜活和自由渐渐远离了当下的生活,仿佛只有在梦境中才能拥有。对于人们来讲,只有艺术能够使之重新找到那份感觉,此时艺术的意义也才能得到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天地 诗心 自在状态 艺术人生 独语 潘主兰 中国书法家协会 罗方 行草书 不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