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
被引量:
17
1
作者
付建康
罗刚
胡卸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粒物质组成条件下坝体渗流、漫顶破坏的整个过程。监测结果显示:堰塞坝漫顶溃坝主要分为渗流、漫顶、冲刷和溃决4个过程;坝体堆积颗粒级配越差,坝体允许渗流坡降越小;相同材料配比的坝体,上游水位相同时,坝体底部水平位移最大,且漫顶溃坝时溃口尺寸与蓄水量正相关。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堰塞坝漫顶破坏规律,可为堰塞坝溃坝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渗流
漫顶溢流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2
作者
曹琰波
韩宁
+6 位作者
马鹏辉
李泽坤
焦其宪
陈立森
薛一凡
王竟晔
冉林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9-291,共13页
由于黄土的特殊水敏性,导致黄土堰塞坝极易在水作用下发生溃决破坏,为了解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的下切破坏过程,本文共进行了5组不同上游来水流量(0.6 L·s^(-1)、0.8 L·s^(-1)、1.0 L·s^(-1)、1.2 L·s^(-1)...
由于黄土的特殊水敏性,导致黄土堰塞坝极易在水作用下发生溃决破坏,为了解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的下切破坏过程,本文共进行了5组不同上游来水流量(0.6 L·s^(-1)、0.8 L·s^(-1)、1.0 L·s^(-1)、1.2 L·s^(-1)和1.5 L·s^(-1))的水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黄土堰塞坝的下切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冲刷阶段、侵蚀阶段和破坏阶段;(2)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展现出相似的下切过程,但最终呈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即当上游来水流量为1.2 L·s^(-1)和1.5 L·s^(-1)时,发生漫顶溢流破坏,当上游来水流量为0.6 L·s^(-1)、0.8 L·s^(-1)和1.0 L·s^(-1)时,发生管涌破坏;(3)下切过程主要体现在冲刷阶段和侵蚀阶段,流量越大,渗流时间越短,侵蚀率越大,坝体的背水坡坡面更易被侵蚀而破坏;流量越小,渗流时间越长,侵蚀率越小,黄土堰塞坝更易因渗流形成管涌通道。研究结果有望为黄土堰塞坝的机理认知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堰塞坝
水槽试验
下切过程
漫顶溢流
管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邦晓
朱兴华
+3 位作者
郭剑
姜程
马会安
裴迎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2-1280,共9页
为了解堰塞坝在不同沟床坡度地段的溃口展宽历程,进行了沟床坡度为7°~13°,间隔为1°的7组水槽试验。对比分析7组试验观测数据,评价不同沟床坡度对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及结论:(1)漫顶破坏的堰塞坝在不...
为了解堰塞坝在不同沟床坡度地段的溃口展宽历程,进行了沟床坡度为7°~13°,间隔为1°的7组水槽试验。对比分析7组试验观测数据,评价不同沟床坡度对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及结论:(1)漫顶破坏的堰塞坝在不同沟床坡度地段的溃口展宽历程是十分相似的,根据其溃决特征,可将其展宽历程划分为溃口贯通、突变和稳定边坡形成等3个阶段。(2)在突变阶段溃口边坡沿x轴方向会发生多次失稳,溃口顶部形态在背水坡呈“S”型,在坝顶呈“U”型,在迎水坡呈“弧”型。(3)不同沟床坡度条件会影响突变阶段的溃决特征,随沟床坡度的增加突变阶段溃口边坡单次失稳规模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溃口边坡失稳次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4)溃口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溃口的侧蚀宽度和下蚀深度,其与溃口顶、底部侧蚀宽度之差呈负相关关系,与溃口下蚀深度呈正相关关系。(5)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的溃决流量随溃决时间的延长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的溃决峰值流量和峰值流量到达时间却不尽相同,随沟床坡度的增加峰值流量逐渐减小,峰值流量到达时间先提前后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沟床坡度
漫顶溢流
溃口展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堰塞坝溃口展宽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刘定竺
崔鹏
蒋德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6,共8页
由于溃口各处水沙作用差异较大,不同位置的展宽过程不同,目前对溃口展宽过程的研究多着眼于某一断面,不但不能反映溃口整体的展宽过程,还会影响溃决流量计算的精度。为研究不同坝高、坝后坡比条件下溃口整体展宽过程,本研究设计了6组水...
由于溃口各处水沙作用差异较大,不同位置的展宽过程不同,目前对溃口展宽过程的研究多着眼于某一断面,不但不能反映溃口整体的展宽过程,还会影响溃决流量计算的精度。为研究不同坝高、坝后坡比条件下溃口整体展宽过程,本研究设计了6组水槽实验,分析了45个断面的观测数据,发现:1)溃口展宽随溢流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以溯源侵蚀的结束为时间节点,溯源侵蚀期间为近等宽阶段,溯源侵蚀结束后为弯曲阶段。2)在断面上,展宽模式可分为线性模式和突变模式,分别占45个断面的13.3%与86.7%;突变模式进一步可分为弱侵蚀过程Ⅰ和强侵蚀过程Ⅱ,其中强侵蚀过程只发生在弯曲阶段。3)突变模式下,过程Ⅰ侵蚀率沿程呈首尾大-中部小的"U"型分布,溃口首部和溃口尾部侵蚀率较大,中间近等宽段侵蚀率有所减小,坝后坡比越大,该过程中溃口相同位置处的侵蚀率越大;随着溢流的发展,水流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二次流特征,导致过程Ⅱ的侵蚀率沿程分布呈"S"型;对2个过程而言,坝高越高,相同位置处的侵蚀率越大。上述对于堰塞坝溢流展宽过程的新认识,有益于今后深入定量研究溃口展宽过程和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漫顶溢流
溃口展宽
侵蚀率
溯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溃口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刘邦晓
朱兴华
+1 位作者
郭剑
姜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9-66,共8页
为了解堆积于不同坡度沟床上的堰塞坝溃口下切过程,开展了7组不同沟床坡度(7°,8°,9°,10°,11°,12°,13°)的水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堆积于不同坡度沟床上的堰塞坝在漫顶溢流破坏模式下具有相似的溃口...
为了解堆积于不同坡度沟床上的堰塞坝溃口下切过程,开展了7组不同沟床坡度(7°,8°,9°,10°,11°,12°,13°)的水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堆积于不同坡度沟床上的堰塞坝在漫顶溢流破坏模式下具有相似的溃口下切过程,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溃口贯通阶段、加速侵蚀阶段、减速侵蚀阶段。不同沟床坡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溃决的加速侵蚀阶段,当沟床坡度≥9°时,加速侵蚀阶段以下切侵蚀为主、溯源侵蚀为辅的特征现象被削弱;溃决历时与沟床坡度呈非单调关系,随沟床坡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率与沟床坡度呈非单调关系,随沟床坡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沟床坡度缓于11°时,溃决历时对沟床坡度的敏感性高于坝前库容;沟床坡度陡于11°时,溃决历时对沟床坡度的敏感性低于坝前库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沟床坡度
漫顶溢流
下切侵蚀
溯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
被引量:
17
1
作者
付建康
罗刚
胡卸文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40226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项目(2682015CX011)~~
文摘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粒物质组成条件下坝体渗流、漫顶破坏的整个过程。监测结果显示:堰塞坝漫顶溃坝主要分为渗流、漫顶、冲刷和溃决4个过程;坝体堆积颗粒级配越差,坝体允许渗流坡降越小;相同材料配比的坝体,上游水位相同时,坝体底部水平位移最大,且漫顶溃坝时溃口尺寸与蓄水量正相关。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堰塞坝漫顶破坏规律,可为堰塞坝溃坝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渗流
漫顶溢流
失稳机理
Keywords
landslide dam
seepage
overtopping
failure mechanism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2
作者
曹琰波
韩宁
马鹏辉
李泽坤
焦其宪
陈立森
薛一凡
王竟晔
冉林
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9-291,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号:2022YFC3003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2477175).
文摘
由于黄土的特殊水敏性,导致黄土堰塞坝极易在水作用下发生溃决破坏,为了解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的下切破坏过程,本文共进行了5组不同上游来水流量(0.6 L·s^(-1)、0.8 L·s^(-1)、1.0 L·s^(-1)、1.2 L·s^(-1)和1.5 L·s^(-1))的水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黄土堰塞坝的下切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冲刷阶段、侵蚀阶段和破坏阶段;(2)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展现出相似的下切过程,但最终呈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即当上游来水流量为1.2 L·s^(-1)和1.5 L·s^(-1)时,发生漫顶溢流破坏,当上游来水流量为0.6 L·s^(-1)、0.8 L·s^(-1)和1.0 L·s^(-1)时,发生管涌破坏;(3)下切过程主要体现在冲刷阶段和侵蚀阶段,流量越大,渗流时间越短,侵蚀率越大,坝体的背水坡坡面更易被侵蚀而破坏;流量越小,渗流时间越长,侵蚀率越小,黄土堰塞坝更易因渗流形成管涌通道。研究结果有望为黄土堰塞坝的机理认知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黄土堰塞坝
水槽试验
下切过程
漫顶溢流
管涌
Keywords
Loess landslide dam
Flume test
Downcutting process
Overtopping
piping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邦晓
朱兴华
郭剑
姜程
马会安
裴迎慧
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2-128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号:418772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号:41790441).
文摘
为了解堰塞坝在不同沟床坡度地段的溃口展宽历程,进行了沟床坡度为7°~13°,间隔为1°的7组水槽试验。对比分析7组试验观测数据,评价不同沟床坡度对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及结论:(1)漫顶破坏的堰塞坝在不同沟床坡度地段的溃口展宽历程是十分相似的,根据其溃决特征,可将其展宽历程划分为溃口贯通、突变和稳定边坡形成等3个阶段。(2)在突变阶段溃口边坡沿x轴方向会发生多次失稳,溃口顶部形态在背水坡呈“S”型,在坝顶呈“U”型,在迎水坡呈“弧”型。(3)不同沟床坡度条件会影响突变阶段的溃决特征,随沟床坡度的增加突变阶段溃口边坡单次失稳规模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溃口边坡失稳次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4)溃口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溃口的侧蚀宽度和下蚀深度,其与溃口顶、底部侧蚀宽度之差呈负相关关系,与溃口下蚀深度呈正相关关系。(5)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的溃决流量随溃决时间的延长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的溃决峰值流量和峰值流量到达时间却不尽相同,随沟床坡度的增加峰值流量逐渐减小,峰值流量到达时间先提前后推迟。
关键词
堰塞坝
沟床坡度
漫顶溢流
溃口展宽
Keywords
Landslide dam
Trench bed slope
Overtopping process
Breach broadening process
分类号
TD235.1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堰塞坝溃口展宽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刘定竺
崔鹏
蒋德旺
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6,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泥石流动力过程及调控模拟”(KZZD-EW-0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气候变化条件下高山区特大泥石流灾害链动力过程与风险分析”(41520104002)
文摘
由于溃口各处水沙作用差异较大,不同位置的展宽过程不同,目前对溃口展宽过程的研究多着眼于某一断面,不但不能反映溃口整体的展宽过程,还会影响溃决流量计算的精度。为研究不同坝高、坝后坡比条件下溃口整体展宽过程,本研究设计了6组水槽实验,分析了45个断面的观测数据,发现:1)溃口展宽随溢流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以溯源侵蚀的结束为时间节点,溯源侵蚀期间为近等宽阶段,溯源侵蚀结束后为弯曲阶段。2)在断面上,展宽模式可分为线性模式和突变模式,分别占45个断面的13.3%与86.7%;突变模式进一步可分为弱侵蚀过程Ⅰ和强侵蚀过程Ⅱ,其中强侵蚀过程只发生在弯曲阶段。3)突变模式下,过程Ⅰ侵蚀率沿程呈首尾大-中部小的"U"型分布,溃口首部和溃口尾部侵蚀率较大,中间近等宽段侵蚀率有所减小,坝后坡比越大,该过程中溃口相同位置处的侵蚀率越大;随着溢流的发展,水流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二次流特征,导致过程Ⅱ的侵蚀率沿程分布呈"S"型;对2个过程而言,坝高越高,相同位置处的侵蚀率越大。上述对于堰塞坝溢流展宽过程的新认识,有益于今后深入定量研究溃口展宽过程和力学机理。
关键词
堰塞坝
漫顶溢流
溃口展宽
侵蚀率
溯源侵蚀
Keywords
landslide dam
overtopping process
breach broadening process
scour rate
retrogressive e-rosion
分类号
TD235.1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溃口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刘邦晓
朱兴华
郭剑
姜程
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9-6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7249)。
文摘
为了解堆积于不同坡度沟床上的堰塞坝溃口下切过程,开展了7组不同沟床坡度(7°,8°,9°,10°,11°,12°,13°)的水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堆积于不同坡度沟床上的堰塞坝在漫顶溢流破坏模式下具有相似的溃口下切过程,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溃口贯通阶段、加速侵蚀阶段、减速侵蚀阶段。不同沟床坡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溃决的加速侵蚀阶段,当沟床坡度≥9°时,加速侵蚀阶段以下切侵蚀为主、溯源侵蚀为辅的特征现象被削弱;溃决历时与沟床坡度呈非单调关系,随沟床坡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率与沟床坡度呈非单调关系,随沟床坡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沟床坡度缓于11°时,溃决历时对沟床坡度的敏感性高于坝前库容;沟床坡度陡于11°时,溃决历时对沟床坡度的敏感性低于坝前库容。
关键词
堰塞坝
沟床坡度
漫顶溢流
下切侵蚀
溯源侵蚀
Keywords
landslide dam
trench bed slope
overtopping process
longitudinal breaching
retrogressive erosion
分类号
TV122.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
付建康
罗刚
胡卸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曹琰波
韩宁
马鹏辉
李泽坤
焦其宪
陈立森
薛一凡
王竟晔
冉林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试验研究
刘邦晓
朱兴华
郭剑
姜程
马会安
裴迎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堰塞坝溃口展宽过程实验研究
刘定竺
崔鹏
蒋德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溃口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刘邦晓
朱兴华
郭剑
姜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