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漕运所经 市邑乃盛:运河驱动沿线城市繁荣发展的营城理念
1
作者
徐玉倩(文/图)
王静(文/图)
+2 位作者
冯小航(文/图)
杨凌凡(文/图)
李小龙(文/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纵观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实践,运河作为跨区域商贸物流纽带,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印证着“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的历史规律。其实践中蕴含“业因河兴”“文因河兴”“城因河盛”的营城经验,运河贸易...
1.何谓“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纵观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实践,运河作为跨区域商贸物流纽带,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印证着“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的历史规律。其实践中蕴含“业因河兴”“文因河兴”“城因河盛”的营城经验,运河贸易促进人与物的集聚,驱动商业扩张、文化交融、空间发展,使沿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呈现“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的繁荣景象。同时,沿线城市依托运河形成区域协同的物流链、文化轴与风景线。历史文献中如“通漕天下、货殖阜民”“商贾凑集,遂成巨镇”“漕船所泊,市廛环生,百货辐辏”等的记载,皆描绘此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
市
繁荣
营城理念
漕运所经市邑乃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漕运所经 市邑乃盛:运河驱动沿线城市繁荣发展的营城理念
1
作者
徐玉倩(文/图)
王静(文/图)
冯小航(文/图)
杨凌凡(文/图)
李小龙(文/图)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
出处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4F00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青年项目(2025JC-YBQN-768)资助。
文摘
1.何谓“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纵观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实践,运河作为跨区域商贸物流纽带,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印证着“漕运所经、市邑乃盛”的历史规律。其实践中蕴含“业因河兴”“文因河兴”“城因河盛”的营城经验,运河贸易促进人与物的集聚,驱动商业扩张、文化交融、空间发展,使沿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呈现“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的繁荣景象。同时,沿线城市依托运河形成区域协同的物流链、文化轴与风景线。历史文献中如“通漕天下、货殖阜民”“商贾凑集,遂成巨镇”“漕船所泊,市廛环生,百货辐辏”等的记载,皆描绘此景。
关键词
城
市
繁荣
营城理念
漕运所经市邑乃盛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漕运所经 市邑乃盛:运河驱动沿线城市繁荣发展的营城理念
徐玉倩(文/图)
王静(文/图)
冯小航(文/图)
杨凌凡(文/图)
李小龙(文/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