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蝶翅花纹的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倪嘉欣
张蔚
-
机构
北京大学
-
出处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70,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2325009,32170420)资助。
-
文摘
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结合演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关注生物发育过程的演化及性状多样化的机制。自1984年同源异形盒基因被发现,许多模式生物形态建成的遗传机制获得了系统性研究;相对而言,非模式生物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演化创新性状,然而其背后的演化遗传机制尚未被完全解析,相关的研究亟待加强。在非模式生物类群中,蝶类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超过18,700个物种;其翅结构相对简单但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花纹,可能具有防御、求偶等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并受到较强的选择压力,因此是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经典体系。聚焦蝶类的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历程,早期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提出了蛱蝶平面图,为蝶翅花纹的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而之后一系列对蝶类翅盘的干扰实验则证实翅盘发育过程与蝶翅表型的关联;近年来的研究通过整合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研究手段,已在多个蝶类研究体系对其重要的遗传工具包基因/基因座进行了解析,进一步完善了蝶翅花纹演化发育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从方法学角度,原位杂交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在开展上述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杂交链式反应技术和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提升了蝶类基因功能验证的可行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可通过开发和优化适用于蝶类等鳞翅目昆虫的RNA干扰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推动更多的基因功能研究,进而比较和解析生物复杂性状,拓展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体系;上述研究还可拓展至生态-演化-发育角度,探索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以蝶翅花纹为代表的复杂表型的塑造机制,增进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和演化这一关键的科学问题。
-
关键词
蝶翅
演化发育生物学
遗传工具包
原位杂交
基因编辑
-
Keywords
butterfly wing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evo-devo)
genetic toolkit
in situ hybridization
gene editing
-
分类号
Q963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为什么应该弃用“进化”而使用“演化”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孙仲夷
张国捷
-
机构
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
维也纳大学分子演化发育系
-
出处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7,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2388102)资助。
-
文摘
虽然达尔文演化论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公众乃至部分研究人员对演化论仍存在一些误解。有些是简单的误解,包括认为“进化”的结果是进步,生物总是通过“进化”被更好的形式所取代,人类或灵长类动物代表最先进的生物等。有些是对自然选择的误解,认为生物是以它们的需求为目标而“进化”的,或者所有当前的形态及生物表型都是适应的结果。这些误解在中国的传播部分源于历史上将“evolution”翻译为“进化”而产生的误导性含义,即有方向地向更先进的形式发展。本文总结了现代演化综论之后演化论的主要进展,并讨论了这种误导性翻译如何为理解这些新的理论发展带来了障碍,例如中性或近中性理论、遗传漂变假说、权衡理论以及演化发育领域的许多新概念。因此,我们强烈提倡在教科书和中国生物学研究人员的日常交流中正式重新引入“演化”这一更准确的演化论翻译,期望这一变化有助于纠正公众中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并最终激发年轻一代对演化论进行概念思考的兴趣。
-
关键词
新达尔文主义
演化发育生物学
分子演化理论
演化创新
演化潜力
拓展演化综论
-
Keywords
Neo-Darwinism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evo-devo)
molecular evolution
evolutionary innovation
evolvability
extended evolutionary synthesis(EES)
-
分类号
Q111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
-
题名海洋动物适应性演化与多样性研究进展
- 3
-
-
作者
张琳琳
李勇男
翁洁羊
李杰
王月
李倩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3-449,共17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XDB42000000号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COMS2019R01号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6088号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引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YJ2019NO01号。
-
文摘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是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而且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机制尚不明确,而性状多样性的起源和适应性演化为回答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内源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演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综述了海洋动物适应性性状、其研究方法和新兴模式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印太交汇区的海洋动物适应性演化研究进展,探讨了该区域生物多样中心形成的驱动力,并就未来海洋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演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海洋动物多样性
适应性演化
印太交汇区
演化发育生物学
-
Keywords
marine biodiversity
adaptive evolution
Indo-Pacific Convergence Region
EvoDevo
-
分类号
Q951.3
[生物学—动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