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旧锡矿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演化 被引量:42
1
作者 秦德先 黎应书 +5 位作者 范柱国 陈爱兵 谈树成 洪托 李连举 林小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1期30-39,共10页
关于个旧锡矿床的成因,过去多数人持“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观点。笔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个旧锡矿具有多期、多源成矿,可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即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成矿系列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改造(叠加)成矿系列,成矿... 关于个旧锡矿床的成因,过去多数人持“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观点。笔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个旧锡矿具有多期、多源成矿,可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即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成矿系列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改造(叠加)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可归结为“裂谷环境—火山沉积—喷流热水沉积—花岗岩叠加改造”;在划分成矿系列的基础上,重点从矿床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方面来论证新的成矿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旧 锡矿 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索 成矿作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依兰地区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及其演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晓萌 郑常青 +2 位作者 徐学纯 韩玉宝 徐久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9-1153,共15页
依兰地区蓝片岩作为黑龙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质作用演化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依兰地区蓝片岩的岩相学及矿物微区化学成分的研究,并运用PERPLE_X软件,在Na_2O-CaO-K_2O-MnO-FeO-MgO-Al_2O_3-SiO_2-H_2O-TiO_2-O(Fe_2O_... 依兰地区蓝片岩作为黑龙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质作用演化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依兰地区蓝片岩的岩相学及矿物微区化学成分的研究,并运用PERPLE_X软件,在Na_2O-CaO-K_2O-MnO-FeO-MgO-Al_2O_3-SiO_2-H_2O-TiO_2-O(Fe_2O_3)(NCKMnFMASHTO)体系下对石榴石冻蓝闪石片岩(g-brs-wnc-act-phn-chl-ep-ab-stlp)、绿泥绿帘蓝闪石片岩(gl-brs-wnc-act-chl-ep-stlp)和白云母蓝闪石片岩(gl-wnc-phn-ab-ep-chl-sph)进行了相平衡模拟,并分别获得了500~525℃/1.14~1.2GPa、480℃/1.4GPa、450~500℃/0.95~1.2GPa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其峰期变质级别都达到了绿帘-蓝片岩相。结合前人发表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建立了蓝片岩相岩石的顺时针变质演化P-T轨迹。研究区蓝片岩的形成标志着新生洋壳的俯冲作用,同时代表古亚洲洋构造域的结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开始。相平衡模拟中,P-T轨迹记录了峰期前温压条件递增的过程,温度峰期与压力峰期同时到达,说明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是在俯冲过程中实现的,而不是折返过程中达到的。减压阶段的轨迹近于平行追溯进变质轨迹,揭示与进变质过程相似的地热体制下(11~14℃/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相 变质作用演化 P-T轨迹 佳木斯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西部盒8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其演化 被引量:30
3
作者 高星 陈洪德 +2 位作者 朱平 赵俊兴 董少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0,131,共4页
为揭示苏里格气田西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第8段(简称盒8段)相对优质储层的时空展布规律并给储层预测提供依据,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光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盒8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①盒8段储层... 为揭示苏里格气田西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第8段(简称盒8段)相对优质储层的时空展布规律并给储层预测提供依据,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光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盒8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①盒8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其次为石英砂岩,碎屑颗粒组合具有高石英、高岩屑、低长石的特点,填隙物以杂基和硅质为主;②该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蚀变作用对孔隙发育主要起到破坏性影响;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主要对孔隙发育起建设性作用,特别是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量次生孔,成为主要储集空间;③胶结压实相与强溶蚀相组合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区,胶结压实相与中等溶蚀相组合属于较有利储集层发育区,相对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冲积平原的主河道和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上且与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的分布及胶结物的类型、含量有着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西部 早二叠世 碎屑岩储集层 成岩作用及其演化 相对优质储层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侏罗统储集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凤琴 王宝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共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侏罗统储集岩主要是由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它们对孔隙的发育影响很大.压实作用和碳酸盐的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大减少.长石的溶蚀作用...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侏罗统储集岩主要是由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它们对孔隙的发育影响很大.压实作用和碳酸盐的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大减少.长石的溶蚀作用改善了孔隙的发育.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含量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与深度的关系不明显.成岩作用进入晚成岩作用末期.一些储集岩经历了表生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储集岩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成岩作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成岩温度-压力-氧逸度特征与成岩作用演化趋势 被引量:8
5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鲁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4-508,共25页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性变超基性岩,岩石组合类型为辉长岩、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具有从辉长岩向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两个方向演化的趋势;(2)岩浆经过三期六个阶段的热演化过程,地幔源区岩浆温度为1081~1211℃→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温度为545~796℃、压力为7.94~4.70kbar→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温度为651~775℃、压力为2.01~0.58kbar→钾钠硅酸盐化温度为336~421℃→碳酸盐化温度为235℃→绿泥石化蚀变温度为143~80℃;(3)岩浆侵位不同于传统的主动侵位或被动侵位,而是经历了从29.4km→17.4km缓慢上升、17.4km→7.4km快速上升和从7.42km→2.15km缓慢上升的三阶段“气球膨胀”模式联合上升侵位,减压增温熔融为岩浆上侵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机制,走滑拉分伸展的幔型深大断裂带为幔源岩浆提供了上升侵位通道和大陆动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地球化学 成岩温度-压力恢复 岩浆成岩作用演化 碱性辉长辉绿岩类 新疆萨热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松阳地区石榴辉石岩变质作用演化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腾达 郑常青 +5 位作者 周喜文 董云峰 周枭 王照元 宋旸 石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27-3642,共16页
浙西南松阳地区的八都群中分布有一套基性变质岩:石榴辉石岩与石榴角闪岩,其变质作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系统研究,发现石榴角闪岩是由石榴辉石岩退变而来,而非由榴辉岩退变而来,并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 浙西南松阳地区的八都群中分布有一套基性变质岩:石榴辉石岩与石榴角闪岩,其变质作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系统研究,发现石榴角闪岩是由石榴辉石岩退变而来,而非由榴辉岩退变而来,并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为峰期高压麻粒岩相阶段(M1),其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次透辉石±钛铁矿±石英;峰后近等温减压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M2),以出现典型的减压反应结构和斜方辉石+斜长石(An_(90-92))为标志;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以角闪石+斜长石(An_(33-53))+钛铁矿±次透辉石±石英等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相平衡模拟与传统地质温压计结合限定M1期温压条件为P=11. 6~12. 5kbar,T=780~840℃,M2期温压条件为P=7. 4~8. 2kbar,T=800~880℃,M3期温压条件为P=6. 6~7. 5kbar,T=500~560℃,三个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具有典型的顺时针近等温减压型ITD型特征,这种演化轨迹通常代表加厚下地壳快速折返地表的动力学过程,因此,该项研究对华夏地块构造作用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辉石岩 石榴角闪岩 变质作用演化 八都群 浙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丹寨古油藏形成及演化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葆华 李雯霞 +1 位作者 吴大伟 杜晓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1-687,共7页
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 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孔充填物中的包裹体有气液H2O包裹体、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05.8~167.3℃,盐度为13.0%~22.6% NaC1eq,密度为1.00~1.12 g/cm3,代表原油运移充注期低温、中盐度、高密度油田流体特征.在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溶孔充填矿物中早期捕获的烃类包裹体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包裹体中油裂解气泄露而沥青残留,形成沥青包裹体;封存完好的包裹体变为含沥青的气相烃包裹体.燕山期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形成方解石、石英构造裂隙充填物,其中的包裹体类型有沥青包裹体、气相烃包裹体和气液H2O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7.7~245.8℃,盐度多为2.6%~8.7% NaCleq,密度为0.85~1.00 g/cm3,反映了油藏破坏期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气田流体与地下水的混合流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演化作用 古油藏 贵州丹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对接处三叠纪花岗质岩石时空演化、物源特征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任海东 王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59-63,共5页
造山带组成与演化是大地构造研究的主要课题,造山带之间的对接关系更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节点。在两大造山带对接地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对比,特别是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基底属性的对比,可为完整认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 造山带组成与演化是大地构造研究的主要课题,造山带之间的对接关系更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节点。在两大造山带对接地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对比,特别是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基底属性的对比,可为完整认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基于花岗质岩石同位素填图(Sm-Nd、Lu-Hf)在其年代学、区域性大面积展步和易于示踪等方面的优势,区域性的同位素填图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方法,应用于探讨造山带深部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锆石年代学 Nd-Hf同位素填图 岩浆演化作用 东昆仑东段和西秦岭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金厂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可勇 卿敏 +2 位作者 张欣娜 万多 肖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5-1286,共12页
金厂金矿床是一个发育有隐爆角砾岩筒、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及裂控石英脉-蚀变岩三种矿化类型的特大规模矿床。本文对区内三类矿化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成分、氢-氧同位素及子矿物的扫描电镜等多方面对比研究,结果... 金厂金矿床是一个发育有隐爆角砾岩筒、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及裂控石英脉-蚀变岩三种矿化类型的特大规模矿床。本文对区内三类矿化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成分、氢-氧同位素及子矿物的扫描电镜等多方面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矿化成矿流体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隐爆角砾岩筒成矿流体为岩浆-溶液过渡态流体;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型成矿流体为一种成分复杂的高盐度热液;而裂控型成矿流体为高盐度的NaCl-H2O溶液。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出它们均来自于岩浆活动。结合矿体产状及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认为三类矿化形成顺序为隐爆角砾岩筒型→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型→裂控型,因此金厂金矿床是不同期次岩浆来源流体叠加成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演化 金厂金矿床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地区冲乎尔递增变质带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学纯 郑常青 赵庆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黑云母带、绢云母-绿泥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具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合变质变形关系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将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峰期和晚期3个阶段。早期和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压型递增变质带,晚期则属于后期的退化变质过程。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这种递增变质带的发育特征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反映了阿尔泰造山带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变质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变质作用演化 阿尔泰地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粤滨海地区成矿演化和矿床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晓春 岳书仓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2-378,共7页
浙闽粤滨海地区中生代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 矿床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 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迁移性, 但这种成矿分带和迁移完全不同于东太平洋安第斯和美国西部平行于俯冲带或垂直海岸线的成矿分带和迁移模式。区域中生... 浙闽粤滨海地区中生代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 矿床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 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迁移性, 但这种成矿分带和迁移完全不同于东太平洋安第斯和美国西部平行于俯冲带或垂直海岸线的成矿分带和迁移模式。区域中生代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演化明显受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岩浆作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演化 控制因素 矿床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泥质片麻岩变质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常青 王博 +1 位作者 王琳琳 李美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共25页
吉南新太古代泥质片麻岩出露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中,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激光拉曼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分析,研究其变质演化特点、变质作用时代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泥质片麻岩记录了3个... 吉南新太古代泥质片麻岩出露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中,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激光拉曼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分析,研究其变质演化特点、变质作用时代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泥质片麻岩记录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其中峰前期进变质阶段(M_(1))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峰期变质阶段(M_(2))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矽线石+钾长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达到麻粒岩相;峰后期退变质阶段(M_(3))以矽线石转变为蓝晶石为特征标志,矿物组合为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变质矿物地质温压计限定其变质作用,峰前期(M_(1))T为468~515℃,p为(3.8~4.3)×10^(5) kPa;峰期(M_(2))T为703~760℃,p为(6.6~7.1)×10^(5) kPa;峰后期(M_(3))T为552~591℃,p为(5.5~6.0)×10^(5) kPa;具有典型的近等压冷却型逆时针变质作用p-T演化轨迹特征,可能是在地幔柱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变质作用与大量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为2 495~2 442 Ma,属于新太古代变质热事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岩群 四道砬子河岩组 泥质片麻岩 变质作用演化 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蓟县中、新元古界的成岩作用——源于矿物学的数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河锦 陈梦瑶 +2 位作者 安佳丽 王冠玉 晏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9-1480,共12页
本文运用系列黏土矿物学和碳酸盐结构占位的方法研究了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出露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这些方法包括了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黏土矿物组合、粒度分布、多型、有序度、Mg/Ca离子占位以及地质温压计。结果表明:伊利... 本文运用系列黏土矿物学和碳酸盐结构占位的方法研究了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出露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这些方法包括了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黏土矿物组合、粒度分布、多型、有序度、Mg/Ca离子占位以及地质温压计。结果表明: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范围为0.37°~1.37°Δ2θ,绿泥石结晶度árkai指数范围为0.31°~2.40°Δ2θ,以及1Md的多型,一致指示本区处于晚期成岩作用影响范围,仅非常有限局部达到了初始变质的状态;黏土矿物组合主要是伊利石、伊蒙混层、绿蒙混层和高岭石;粒度分布范围为8~24 nm,其上界(23~24 nm)达到了NEWMOD计算的理论成岩带/近变质带界限,与结晶度数据一致,也表明了本区处于晚期成岩阶段。白云石有序度的数据表明,本区碳酸盐岩白云石的有序度值范围为0.19~0.99,可分为4个带:甚低级有序带、低级有序带、中级有序带、高级有序带。与川东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相比,中低级有序带有一定的油气前景。本区由西向东,由甚低级有序带变化到高级有序带,白云石有序度升高。估计的成岩作用温度为183~200±20℃,压力为330 MPa,古地热梯度为17~2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 前寒武系 成岩作用演化 黏土矿物组合 结晶度 有序度 地质温压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矿区岩浆岩侵入对煤储层微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蒋静宇 程远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4-640,共7页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面积和与岩浆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靠近岩床,卧龙湖煤样Ro由2.74%增加到5.03%,海孜煤样Ro由2.30%增大到2.78%。卧龙湖岩床的接触变质作用使距离岩床0~5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变小,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5~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海孜巨厚岩床的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60~1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发现热演化区煤样出现大量和岩浆活动有关的热解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侵入 煤储层 微孔隙 BET比表面积 演化作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南海大陆边缘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光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91-2992,共2页
南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边缘海,在中生代期间经历西部特提斯域的构造演化,形成主动大陆边缘.在新生代期间受太平洋域构造演化作用的影响在南北两侧出现陆缘共轭张裂,形成发育多个大型新生代盆地的被动大陆边缘.中国南海从主动大陆边缘... 南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边缘海,在中生代期间经历西部特提斯域的构造演化,形成主动大陆边缘.在新生代期间受太平洋域构造演化作用的影响在南北两侧出现陆缘共轭张裂,形成发育多个大型新生代盆地的被动大陆边缘.中国南海从主动大陆边缘转化为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大陆边缘 中国南海 被动大陆边缘 新生代盆地 构造演化 特提斯域 演化作用 形成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黄沙坪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黄诚 李晓峰 +1 位作者 王立发 刘凤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32-4244,共13页
黄沙坪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中段的湘东南地区,成矿斑岩主要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其中钨钼矿体主要形成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铅锌矿体形成于矽卡岩外围,以及碳酸盐岩地层内的破碎带中。黄沙坪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 黄沙坪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中段的湘东南地区,成矿斑岩主要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其中钨钼矿体主要形成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铅锌矿体形成于矽卡岩外围,以及碳酸盐岩地层内的破碎带中。黄沙坪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分为与钨钼成矿有关的矽卡岩期和与锌铅(钼)成矿有关的硫化物期。早矽卡岩阶段的石榴石和阳起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28~〉600℃,普遍发育含石盐子晶包裹体(盐度达40%~45.5% NaCleqv)和低盐度(3.06%~4.65% NaCleqv)富气相包裹体,表现出流体不混溶现象。该阶段的流体压力大致为600~800bar,在静岩压力条件下,对应深度2.2~3.0km。晚矽卡岩阶段,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以高温高盐度流体为特征,成矿温度为400~460℃,盐度为40%~45% NaCleqv,是沸腾作用下发生沉淀的,估算的流体压力大致为200~400bar,相当于静岩压力条件下0.7~1.5km的深度。而该阶段紫色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发育以石盐子晶消失而达到均一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250~303℃,对应盐度介于34.7%~40.6% NaCleqv之间,估算得其最低捕获压力介于1500~2000bar。金属硫化物期,与Mo矿化有关的含辉钼矿石英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主要以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共存为特征,温度范围较一致(300~340℃),而盐度变化范围很大(5.86%~16.24% NaCleqv),显示流体的沸腾作用。与Zn-Pb矿化有关的萤石中几乎全部发育Type Ia富液相包裹体,流体沸腾作用不明显,温度集中在240~160℃,盐度范围大(0.88%~16.58% NaCleqv),表明该阶段成矿流体已演变为中低温、低盐度性质的流体。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黄沙坪多金属矿床W-Mo-Pb-Zn矿床的形成是早期高温高盐度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的产物,在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了多次的沸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作用演化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湖南黄沙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50
17
作者 朱如凯 毛治国 +1 位作者 郭宏莉 王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2期7-13,共7页
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中剩余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核心是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和命名的规范化,以及火山岩储层形成演化机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等,其中,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分... 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中剩余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核心是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和命名的规范化,以及火山岩储层形成演化机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等,其中,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是关键。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是研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构造环境、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储层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的提出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可指导勘探开发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火山岩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演化序列、风化壳型与内幕型及裂缝型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火山岩储层评价预测技术、火山岩储层地质建模与开发储层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 成因机理 评价预测技术 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工业化的空间构架
18
作者 吴永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68-73,共6页
提出工业化空间构架的概念,分析其三对辩证的基本特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广东工业化空间构架拟由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三种类型、五个地区和两扇网络的模式。
关键词 工业化 空间构架 演化作用 强化作用 催化作用 地域分工 地域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亚洲洋与古特提斯洋关系初探 被引量:47
19
作者 李文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01-2210,共10页
从板块构造研究中国古生代洋陆关系和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离不开对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洋的关系判断,特别是对于中国西北部的研究,两个古生代大洋形成演化和关系是理清重要地质构造和成矿事件的关键。本文认为早古生代的原特提斯洋与古... 从板块构造研究中国古生代洋陆关系和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离不开对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洋的关系判断,特别是对于中国西北部的研究,两个古生代大洋形成演化和关系是理清重要地质构造和成矿事件的关键。本文认为早古生代的原特提斯洋与古亚洲洋应连为一体,合称古亚洲-原特提斯洋,简称古亚洲洋。古亚洲洋是发育于早古生代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大洋,金川超大型铜镍矿床的形成是元古宙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三叉裂谷开启大洋的开始,塔里木陆块作为古亚洲洋南岸的一个陆块,早古生代的昆仑洋、祁连洋和秦岭洋只是古亚洲洋的分支或次生洋盆,这些次生洋盆于志留纪末闭合,古亚洲洋主洋则直到晚古生代泥盆纪末才闭合。石炭纪天山及邻区是古亚洲洋闭合后板块构造后碰撞机制与地幔柱作用提供热动力的两种地球动力学机制并存的构造背景,为大规模壳幔混合(染)岩浆作用和成矿爆发提供了可能。古特提斯洋是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的发展和继承,东昆仑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的产生是冈瓦纳大陆北侧志留纪末破裂三叉裂谷开启大洋的开始,塔里木和华北等泛华夏陆块群构成了古特提斯洋北岸陆缘,石炭纪大洋形成,西昆仑玛尔坎苏大型优质锰矿可能就形成于大洋北侧被动大陆边缘的浅海或陆表海,成矿物质则很可能来自于同时代的大洋中脊。德尔尼大型铜钴矿为晚石炭世大洋中脊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而铜峪沟大型铜矿和大场大型金矿等则分别为古特提斯洋消减俯冲岛弧岩浆作用矽卡岩-斑岩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三叠世末古特提斯洋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 古特提斯洋 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古生代 洋陆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岩中硅酸盐玻璃相成分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玉玲 徐九华 +2 位作者 储雪蕾 王立权 刘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56-1059,共4页
地幔捕虏体中存在不同产状的熔体包裹体和各种硅酸盐玻璃相。寄主矿物中硅酸玻璃相从主矿物内部的蠕虫状、长圆形、圆形、不规则状包裹体—边部的连通的管状包裹体—"浆胞"是在地幔演化和局部熔融的不同阶段形成的,其成分中Fe... 地幔捕虏体中存在不同产状的熔体包裹体和各种硅酸盐玻璃相。寄主矿物中硅酸玻璃相从主矿物内部的蠕虫状、长圆形、圆形、不规则状包裹体—边部的连通的管状包裹体—"浆胞"是在地幔演化和局部熔融的不同阶段形成的,其成分中FeO+MgO、SiO2+Al2O3、SO3+CuO+NiO变化的规律性。表明在地幔演化的不同阶段可以形成富硅和富碱流体等不同性质的地幔流体。这些性质不同的地幔流体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幔成矿作用有关。硫化物相与硅酸盐相的分离是在地幔演化的一定阶段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捕虏体 熔体包裹体 硅酸盐玻璃相 浆胞 地幔演化与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