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Canny算子的小管径弯头漏磁缺陷图像量化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秦浩东 张颖 赵鹏程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7,共8页
弯头作为管道的重要组成部件,受流体冲刷侵蚀等形成的缺陷对其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漏磁检测是管道缺陷检测的有效技术,缺陷的精确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小管径弯头不同位置缺陷图像规律,并提高缺陷量化精度,提出一种改进Canny算子... 弯头作为管道的重要组成部件,受流体冲刷侵蚀等形成的缺陷对其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漏磁检测是管道缺陷检测的有效技术,缺陷的精确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小管径弯头不同位置缺陷图像规律,并提高缺陷量化精度,提出一种改进Canny算子的小管径弯头漏磁缺陷图像量化方法。通过建立小管径弯头漏磁内检测仿真模型,分析了弯头不同位置处金属损失缺陷的图像规律。采用形态滤波和OTSU优化Canny算子,结合图像处理方法构建了缺陷图像量化模型,并对弯头不同位置缺陷深度量化做修正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弯头不同位置缺陷在图像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量化模型对缺陷长度和宽度的量化具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均小于2 mm。缺陷深度的量化误差较大,修正后深度量化的精度为86.34%,满足金属损失缺陷量化精度需求。该方法可实现缺陷漏磁图像量化处理,对管道漏磁缺陷量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头 检测 CANNY 缺陷量化 图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缺陷漏磁检测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彪华 何文 +2 位作者 周松强 张春雷 高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41,共7页
为研究运输管道缺陷的漏磁(MFL)信号特征,采用ANSYS软件进行管道缺陷漏磁检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首先建立漏磁检测分析装置的数值模型,进行三维静态情况的数值计算,获得不同缺陷所产生的漏磁信号,然后将这些数据与试验结果进... 为研究运输管道缺陷的漏磁(MFL)信号特征,采用ANSYS软件进行管道缺陷漏磁检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首先建立漏磁检测分析装置的数值模型,进行三维静态情况的数值计算,获得不同缺陷所产生的漏磁信号,然后将这些数据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缺陷深度、缺陷直径以及传感器提离值对漏磁信号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磁通密度轴向分量By的幅值能够用于衡量缺陷的深度,可依据By的宽度和磁通密度径向分量Bx的峰峰间距来定量识别缺陷直径;传感器的提离值对缺陷漏磁场的影响很大,为使测得的漏磁信号可靠并能测得深度较小的缺陷,传感器的提离值应设定为1.5~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缺陷 (mfl)检测 有限元分析 ANSYS 通密度 提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漏磁检测数据的缺陷三维重构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宋小春 赵大兴 钟毓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5-908,共4页
针对漏磁检测数据可视化研究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缺陷三维重构方法。首先基于三维有限元神经网络建立漏磁迭代反演模型,构建出与传感器多通道检测数据相对应的缺陷二维断层轮廓序列;然后根据铁磁构件表面腐蚀缺陷断层轮... 针对漏磁检测数据可视化研究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缺陷三维重构方法。首先基于三维有限元神经网络建立漏磁迭代反演模型,构建出与传感器多通道检测数据相对应的缺陷二维断层轮廓序列;然后根据铁磁构件表面腐蚀缺陷断层轮廓的形状特征建立匹配点对,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实现缺陷相邻断层轮廓间的插值,以克服因传感器数量少对缺陷外形重构精度的影响;最后运用三角形面片将相邻的轮廓线两两连接起来,重构出断层轮廓序列所代表的缺陷三维表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断层图像 插值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磁内检测数据中的管壁缺陷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金海 吴振宁 +2 位作者 王增国 汪刚 殷宇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1-1047,共7页
提出一种管壁漏磁数据的管道缺陷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管道内检测装置的轴向数据作为特征提取数据,通过磁场强度和像素的映射关系将单轴漏磁数据转换成灰度图像,并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通过简单判断找出缺陷的可能位置,再用一个检测... 提出一种管壁漏磁数据的管道缺陷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管道内检测装置的轴向数据作为特征提取数据,通过磁场强度和像素的映射关系将单轴漏磁数据转换成灰度图像,并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通过简单判断找出缺陷的可能位置,再用一个检测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通过连通和链码确定缺陷的边界,实现缺陷特征的提取.最后以一个实际含有缺陷的灰度图像为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图像处理 特征提取 数学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缝漏磁检测成像特点及其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巍 戴光 +1 位作者 李伟 赵鹏霄 《压力容器》 2014年第5期58-64,22,共8页
以采集的对接焊缝缺陷漏磁曲线生成的灰度图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焊缝缺陷漏磁数字图像特征基础上,提出基于直方图和相关性的焊缝缺陷漏磁数字图像的统计特征方法。首先将采集的焊缝不同状态下的漏磁曲线转换成相对应的灰度图像,提取不... 以采集的对接焊缝缺陷漏磁曲线生成的灰度图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焊缝缺陷漏磁数字图像特征基础上,提出基于直方图和相关性的焊缝缺陷漏磁数字图像的统计特征方法。首先将采集的焊缝不同状态下的漏磁曲线转换成相对应的灰度图像,提取不同状态下的采样点曲线,通过与各状态下灰度图像对比分析,获取了焊缝各状态的漏磁数字图像特征,然后分别基于直方图和相关性两方面分析普通数字图像和漏磁数字图像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漏磁数字图像相对于普通数字图像的总体概率分布离散程度较大;漏磁数字图像的行自相关系数远小于列自相关系数,普通数字图像的行、列自相关系数相对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焊缝 检测 直方图 相关性分析 灰度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输送管道微小缺陷智能检测方法
6
作者 胡青松 李飞 +3 位作者 单露露 刘许 李世银 孙彦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2,共9页
管道缺陷特征在管道漏磁图像中通常表现为小目标甚至微目标,且与图像背景区分度弱,严重影响了智能检测的准确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输油管道缺陷小目标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对获取到的管道漏磁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后续智能检测... 管道缺陷特征在管道漏磁图像中通常表现为小目标甚至微目标,且与图像背景区分度弱,严重影响了智能检测的准确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输油管道缺陷小目标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对获取到的管道漏磁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后续智能检测奠定基础。随后,构建管道缺陷智能检测网络,它以YOLOv4为基准网络,通过引入RFB模块增强感受野,提高不同尺度特征的提取能力;通过增加注意力机制,提高网络对微小缺陷的关注度;通过对主干网络的轻量化,显著提升检测速度。最后,通过低质量漏磁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使得缺陷特征信息更丰富更明显,进一步提升检测精确度。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模型大小降低了79%,所有缺陷的实际检测准确度都在95%以上,部分缺陷的准确度达到了100%,能够满足现场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缺陷检测 网络轻量化 注意力机制 超分辨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综述 被引量:25
7
作者 黄松岭 彭丽莎 +1 位作者 赵伟 王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63,共9页
缺陷漏磁成像技术一直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铁磁性构件缺陷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缺陷的漏磁数据可视化、缺陷轮廓的二维漏磁成像以及缺陷的三维漏磁成像三个阶段,对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梳理,详细... 缺陷漏磁成像技术一直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铁磁性构件缺陷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缺陷的漏磁数据可视化、缺陷轮廓的二维漏磁成像以及缺陷的三维漏磁成像三个阶段,对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梳理,详细介绍了各阶段常用的成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可视化 缺陷重构 三维成像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焊缝缺陷聚类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戴光 崔巍 +1 位作者 张颖 王学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识别焊缝不同类型缺陷,以焊缝缺陷的漏磁检测(MFL)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GGCM)和聚类分析的焊缝缺陷识别方法。将采集的三维MFL信号转换为二维灰度图像,利用GGCM直接提取焊缝3种状态下(焊缝无缺陷、焊道上分布圆... 为识别焊缝不同类型缺陷,以焊缝缺陷的漏磁检测(MFL)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GGCM)和聚类分析的焊缝缺陷识别方法。将采集的三维MFL信号转换为二维灰度图像,利用GGCM直接提取焊缝3种状态下(焊缝无缺陷、焊道上分布圆柱体缺陷、焊道上分布矩形槽缺陷)MFL图像的特征信息。结合2种聚类算法,用层次聚类法选取评述焊缝图像的特征量,用k-均值聚类方法分析这些特征量,并以可视化图形显示聚类结果。结果表明:根据GGCM提取的特征量的聚类分析结果,焊缝典型缺陷的识别率大于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缺陷 检测(mfl)图像 灰度-梯度共生矩阵(GGCM) 层次聚类法 k均值聚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