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漏电脉冲耦合振荡器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安竹林 徐勇军 +1 位作者 李晓维 陈灿峰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2-1148,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漏电脉冲耦合振荡器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时间同步算法,并对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证明,给出了算法步骤的描述。同时分析了如何在WSN节点上实现该算法,引入了不应期来解决由于延迟带来的节点之间重复激发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漏电脉冲耦合振荡器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时间同步算法,并对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证明,给出了算法步骤的描述。同时分析了如何在WSN节点上实现该算法,引入了不应期来解决由于延迟带来的节点之间重复激发问题,并讨论了模型中各参数对同步的影响。非漏电脉冲耦合振荡器模型采用线性的动态函数描述振荡器的状态变化,从而解决了经典的脉冲耦合振荡器模型因采用非线性动态函数而使计算量过大的问题,使得基于该模型的时间同步算法可以在WSN节点上高效运行。通过测试平台上的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 生物同步 漏电脉冲耦合振荡器模型 时间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势的有机薄膜晶体管漏电流的解析模型
2
作者 吴穹 姚若河 刘玉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共6页
考虑到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带隙中存在指数分布的陷阱态密度,提出了基于表面势的电流解析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使用薄层电荷近似区分扩散电流和漂移电流;采用泰勒展开来实现表面势的解析求解,得到较高的求解精度.基于变程跳跃理论,... 考虑到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带隙中存在指数分布的陷阱态密度,提出了基于表面势的电流解析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使用薄层电荷近似区分扩散电流和漂移电流;采用泰勒展开来实现表面势的解析求解,得到较高的求解精度.基于变程跳跃理论,即载流子在局域态之间的热激活特征的隧穿输运机理,解释了OTFT的转移特性和温度特性.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性好,说明该模型可适用于电路模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漏电模型 表面势 转移特性 陷阱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亚微米CMOS电路漏电流快速模拟器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勇军 陈治国 +1 位作者 骆祖莹 李晓维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0-885,共6页
随着工艺的发展 ,功耗成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中一个关键性问题 降低电源电压是减少电路动态功耗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但为了保证系统性能 ,必须相应地降低电路器件的阈值电压 ,而这样又将导致静态功耗呈指数形式增长 ,进入深亚... 随着工艺的发展 ,功耗成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中一个关键性问题 降低电源电压是减少电路动态功耗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但为了保证系统性能 ,必须相应地降低电路器件的阈值电压 ,而这样又将导致静态功耗呈指数形式增长 ,进入深亚微米工艺后 ,漏电功耗已经能和动态功耗相抗衡 ,因此 ,漏电功耗快速模拟器和低功耗低漏电技术一样变得十分紧迫 诸如HSPICE的精确模拟器可以准确估计漏电功耗 ,但仅仅适合于小规模电路 首先证实了CMOS晶体管和基本逻辑门都存在堆栈效应 ,然后提出了快速模拟器的漏电模型 ,最后通过对ISCAS85& 89基准电路的实验 ,说明了在精度许可 (误差不超过 3% )的前提下 ,模拟器获得了成百倍的加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电功耗 深亚微米工艺 BSIM漏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掺杂对PZT铁电薄膜漏电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继 林殷茵 汤庭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2-694,697,共4页
 研究了镧掺杂对PZT铁电性能和相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镧掺杂增加了(110)和(200)峰的强度,减小了(111)峰的相对强度,导致矫顽场和极化强度的下降。研究了镧掺杂对漏电特性的影响,以及肖特基势垒电流模型。
关键词 PZT 矫顽场 极化强度 漏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编码的脉冲神经网络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驰 唐凤珍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3-597,共5页
脉冲神经网络(SNN)采用脉冲序列表征和传递信息,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相比更具有生物可解释性,但典型SNN的特征提取能力受到其结构限制,对于图像数据等多分类任务的识别准确率不高,不能与卷积神经网络相媲美。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自适应编... 脉冲神经网络(SNN)采用脉冲序列表征和传递信息,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相比更具有生物可解释性,但典型SNN的特征提取能力受到其结构限制,对于图像数据等多分类任务的识别准确率不高,不能与卷积神经网络相媲美。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自适应编码脉冲神经网络(SCSNN),将CNN的特征提取能力与SNN的生物可解释性结合起来,采用生物神经元动态脉冲触发特性构建网络结构,并设计了一种新的替代梯度反向传播方法直接训练网络参数。所提出的SCSNN分别在MNIST和Fashion-MNIST数据集进行验证,取得较好的识别结果,在MNIST数据集上准确率达到了99.62%,在Fashion-MNIST数据集上准确率达到了93.52%,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神经网络 自适应编码 替代梯度反向传播 漏电积分发放神经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