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滹滏平原漏斗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希雨 张光辉 严明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81,共10页
为揭示滹滏平原漏斗核心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增大对水位下降的响应特征以及驱动TDS增大的主要化学组分,应用地学数理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异变分析和GIS空间特征分析技术,分析了近50年(19722017)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埋深、TDS及化学组... 为揭示滹滏平原漏斗核心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增大对水位下降的响应特征以及驱动TDS增大的主要化学组分,应用地学数理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异变分析和GIS空间特征分析技术,分析了近50年(19722017)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埋深、TDS及化学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水位降幅变化,地下水TDS增幅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在漏斗形成初期(19721980年),地下水水位年均降幅最大,TDS年均增幅也最大;中期(19812000年)地下水水位年均降幅最小,TDS年均增幅也最小;末期(20012017年)地下水水位年均降幅居中,TDS年均增幅也居中。(2)随着水位埋深增大,漏斗核心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小对TDS增大影响呈递减效应。漏斗形成初期水位埋深9.10~23.20 m,中期水位埋深13.40~42.28 m,末期水位埋深21.41~50.29 m,漏斗核心区地下水水位年均降幅每增大1.0 m条件下,TDS年均增幅分别增大21.96,13.54,12.32 mg/L。(3)自初期、中期至末期,地下水中Na^(+)、SO_(4)^(2-)含量增幅占TDS增幅的比率呈不断增大特征,为漏斗核心区TDS增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末期Ca^(2+)、Mg^(2+)、HCO_(3)-和Cl^(−)含量增幅占TDS增幅的比率合计仍达65.88%,对漏斗核心区地下水TDS增大仍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平原 浅层地下水 漏斗形成过程 水位下降 溶解性总固体 滹滏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