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故宫博物院旧藏漆器文物中漆灰材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娜
闵俊嵘
康葆强
谷岸
雷勇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04024)资助
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KT2019-18)资助。
-
文摘
漆灰的修复是漆器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故宫博物院旧藏漆器3种典型漆灰的材料构成及特点,以及为漆器修复工作提供科技支持,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纤维显微镜观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综合分析了3种典型漆灰所含无机及有机原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明代古梅花蕉叶式琴漆灰所用无机材料是动物角灰或骨灰及少量黏土,胶结材料则由中国大漆及少量植物油组成;清代黑漆描金大宝座漆灰的无机材料为含有方解石的黏土,胶结材料为熟桐油、猪血的混合物,此外,样品中还含有麻类纤维,为宝座木胎与漆灰层之间所裱麻布,宝座漆灰不但能提供平整髹漆表面,而且还对麻布有加固定型作用;清代黑漆地填金字张廷玉书圣训天伦对联漆灰的无机材料为黏土,胶结材料则为熟桐油、猪血的混合物。研究所用分析方法体系可实现漆灰原材料,特别是有机胶结材料的准确识别。3种典型漆灰的选材特点与中国古代漆器,特别是明清时期家具、器物制作用料传统相吻合,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漆器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
-
关键词
漆器漆灰
微区X射线衍射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动物角骨灰
黏土
中国大漆
熟桐油
猪血
-
Keywords
Mortar of lacquerware
Micro-X-ray diffraction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imal horn or bone ash
Clay
Chinese lacquer
Boiled tung oil
Porcine blood
-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海曲汉墓漆纱工艺及物料探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徐军平
王鉴兰
刘靓
吴双成
-
机构
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波士顿大学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3,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803123)。
-
文摘
日照海曲汉墓出土的漆纱残片是目前已报道的山东地区考古发掘出土较为罕见的汉代织物遗存,也是整个山东地区较早期的珍贵丝织品实物资料。髹漆是中国优秀传统工艺之一,亦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独特的织物整理技术。汉代在冠和履的制作过程中,使用漆的涂层,实现了现代织物整理类似的目的,即功能改性纺织品:使丝织品达到硬挺、坚牢和防水的目的。通过超景深显微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检测方法对黑色网状结构残片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推断发掘出土的网状结构为:内部芯线为蚕丝,外部为髹饰大漆。大漆涂料中加入了朱砂等作为显色成分。特别根据激光拉曼光谱数据等分析,发现在漆纱工艺中存在钠长石作为漆灰添加剂的情况。通过对海曲地区所在胶东半岛的贝丘遗址分布进一步了解,研究大胆猜测并验证了漆纱的漆灰成分有可能源自对贝丘遗址的贝类遗存的利用,并为追溯人类早期对海洋自然资源利用及海洋地域考古、早期工艺物料的来源提供参考价值。
-
关键词
织物
髹漆
漆灰添加剂
涂层
-
Keywords
Fabric
Lacquering
Additive of the lacquer ash layer
Coating
-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虎啸”琴漆膜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王莉
-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81,共9页
-
基金
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题研究基金资助(SLB-GQ2013/04)。
-
文摘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6828号仲尼式古琴,名曰“虎啸”,其时代存疑。利用漆膜切片技术以及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等仪器,对“虎啸”琴脱落漆膜残片予以检测分析,查明了漆膜结构与漆灰成分。漆灰含有石英(SiO2)、石灰(CaCO3)、石膏(CaSO4·2H2O)、陶瓷[Na(AlSi3O8)]、朱砂(HgS)等粉末,以及白铜(Cu、Zn、Ni)碎屑。综合辨析认为,“虎啸”琴为明代制作,其漆膜分层、厚度、漆灰成分等与琴音、琴名密切相关。
-
关键词
“虎啸”琴
漆膜
检测分析
漆灰成分
琴音
时代
-
Keywords
“Hu Xiao”Guqin
Lacquer film
Detection and analysis
Lacquer ash composition
Sound
Dynasty
-
分类号
K876.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耳杯的髹漆工艺研究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宋佳佳
姚政权
徐靖
杨娟
李华清
-
机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4,共7页
-
文摘
为研究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工艺特点,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木胎和夹纻胎耳杯残片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耳杯的结构由内表面漆膜、内侧漆灰、胎体、外侧漆灰和外表面漆膜组成。木胎耳杯以榆木为胎,夹纻胎耳杯中的纺织品为麻类。红色漆膜的呈色物质为硫化汞。木胎耳杯漆灰层薄而细腻,填料主要为石英、钠长石和云母,夹纻胎耳杯漆灰层掺杂了大颗粒无机矿物,填料主要为骨灰、石英和钠长石。不同胎体的耳杯体现了不同的工艺特点。
-
关键词
双墩一号汉墓
夹纻胎
木胎
耳杯
漆灰
髹漆工艺
-
Keywords
No.1 Shuangdun Tomb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Ramie body
Wooden body
Ear cup
Plaster layer
Lacquering technique
-
分类号
K876.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六件宋代温州漆器成分结构及工艺剖析
被引量:5
- 5
-
-
作者
李晓远
伍显军
温巧燕
谢忠簿
沈新宇
童华
-
机构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温州博物馆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2,共9页
-
基金
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资助(2013016)
-
文摘
为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来揭示古代漆器的髹漆工艺,对六件宋代温州漆器残片成分和髹漆工艺进行了分析。在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体视显微镜等对漆器残片漆膜成分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红色漆膜的主要成分是朱砂(硫化汞),黑色漆膜的主要显色成分可能是炭黑;漆膜结构劣化降解明显,存在多种微缺陷;漆膜中成膜成分是生漆;截面分层明显;银扣漆器中的扣体成分是锡和二氧化锡的混合物而不是金属银,应命名为锡扣漆器;戗金和描金残片漆灰部分的X射线粉末衍射的分析结果表明漆灰层中有添加动物灰的做法。
-
关键词
温州漆器
漆膜
漆灰
髹漆工艺
-
Keywords
Wenzhou lacquerware
Lacquer film
Lacquer ash
Lacquering technology
-
分类号
K876.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原子氧对航天器用有机热控涂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 6
-
-
作者
陈少华
张加迅
杨素君
邹永军
王敬宜
-
机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物理研究所
-
出处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6,共4页
-
文摘
以在我国某型号卫星上应用的两种有机热控涂层──改进型S781铝灰漆和S956灰漆作为对象,首次就近地轨道原子氧环境对涂层性能(太阳吸收比αS和红外半球发射率εH)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同轴源原子氧装置,以近地轨道原子氧通量条件对涂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原子氧对涂层表面的侵蚀作用是造成涂层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的原子氧剂量下,涂层性能变化的程度与涂层组成成分的配比有关。
-
关键词
原子氧
航天器
有机热控涂层
改进型S781铝灰漆
S956灰漆
热控设计
-
Keywords
Atomic oxygen, Thermal coat, Spacecraft
-
分类号
V4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V254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