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4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无溶剂浸渍漆使用寿命的一些措施
1
作者 郭振报 《绝缘材料通讯》 1994年第6期37-39,共3页
无溶剂浸渍漆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应用的范围愈来愈广泛,但无溶剂浸渍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自行凝聚的现象,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的影响了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求无溶剂浸渍漆本身具有... 无溶剂浸渍漆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应用的范围愈来愈广泛,但无溶剂浸渍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自行凝聚的现象,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的影响了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求无溶剂浸渍漆本身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外,用户必须在真空压力浸渍设备上,侵渍工艺上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这样,才能使无溶剂浸渍漆更广泛地应用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浸渍 寿命 真空压力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漆使用过程中有关浸漆贮漆系统的探讨
2
作者 吕俊达 蒋美香 《绝缘材料通讯》 1998年第5期27-28,共2页
本文阐述了无溶剂漆贮存稳定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介绍一种能降低贮存温度、改善贮存环境的较为经济的浸漆贮漆系统。
关键词 无溶剂 贮存 稳定性 绝缘 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漆使用过程中几个有关问题的探讨
3
作者 吕俊达 蒋美香 《绝缘材料通讯》 1998年第3期25-26,共2页
本文阐述了无溶剂漆的快干性和贮存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正常使用无溶剂漆应该注意的问题。从无溶剂漆使用过程中新漆的添加量着手,对浸渍设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无溶剂 贮存 稳定性 浸渍设备 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漆渣在聚乙烯防水板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兆荣 谷亚新 +2 位作者 刘阳 王晓丹 刘运学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88,共5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为基体树脂,固废漆渣为填充改性剂,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界面改性剂制得漆渣改性PE-HD防水板材。研究了漆渣的用量和硅烷偶联剂对聚乙烯防水板材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漆渣与PE-HD共混制得的防...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为基体树脂,固废漆渣为填充改性剂,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界面改性剂制得漆渣改性PE-HD防水板材。研究了漆渣的用量和硅烷偶联剂对聚乙烯防水板材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漆渣与PE-HD共混制得的防水板,其断裂伸长率随着漆渣掺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拉伸强度和接触角度数在漆渣掺量不超过4%时缓慢增大,漆渣掺量超过4%时迅速降低;改性后的PE-HD防水板热老化性能受漆渣影响不大;硅烷偶联剂的加入对改善改性后PE-HD防水板的断裂伸长率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 防水板材 高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评价
5
作者 房伟 王奎鹏 韩德恩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6-1804,共9页
目的制备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 目的制备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晶型,透射电镜观察形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透析袋法考察释药,测定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漆黄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0.25、0.5、1、1.5、2、3、4、6、8、1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漆黄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处方为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1.56∶1,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3.05∶1,TPGS质量浓度0.2 mg/mL。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近似圆形,平均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86.14±1.28)%、(8.96±0.26)%、(212.35±9.04)nm、-(31.13±1.16)mV。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制备过程未影响原料药与磷脂之间的氢键结合。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模拟胃液中3 h内累积释放度为46.12%,而在模拟肠液中18 h内约为50%,其冻干粉放置6个月后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t1/2延长(P<0.01),Cmax、AUC_(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7.07倍。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改善漆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制备 体内药动学 乙醇注入法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废水中辛基酚的漆酶催化氧化降解
6
作者 王丹 肖远淑 +1 位作者 宋均燕 朱若斐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67,共5页
烷基酚(如辛基酚和壬基酚)是难去除的一类具有较强毒性和持久性的环境激素。其中,辛基酚(OP)因较高的雌激素效应和疏水性,更易在环境中富集,采用传统处理方法难以进行高效降解。采用漆酶催化体系降解OP,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烷基酚(如辛基酚和壬基酚)是难去除的一类具有较强毒性和持久性的环境激素。其中,辛基酚(OP)因较高的雌激素效应和疏水性,更易在环境中富集,采用传统处理方法难以进行高效降解。采用漆酶催化体系降解OP,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和核磁共振(NMR)分析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漆酶1.0 U/mL、OP 25 mg/L、50℃、pH 5.0条件下,2 h内可完全除去OP。质谱鉴定到二聚体(m/z=411),证实其通过C—O偶联或C—C偶联生成联苯类二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辛基酚 降解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彰髹与现代漆画的融合——以《花卉》题材系列创作为例
7
作者 吴静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8-I0009,共2页
彰髹是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流传至今的技法,是在漆面上通过不同的方法制造出各种肌理效果。如豆斑、玳瑁斑、鱼鳞斑或是谷粒起纹等,自然中能见到的,如树叶、羽毛、鱼鳞、米粒等的斑纹都可以模仿,或者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刮、划、刻等制作。... 彰髹是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流传至今的技法,是在漆面上通过不同的方法制造出各种肌理效果。如豆斑、玳瑁斑、鱼鳞斑或是谷粒起纹等,自然中能见到的,如树叶、羽毛、鱼鳞、米粒等的斑纹都可以模仿,或者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刮、划、刻等制作。彰髹后贴金箔、箔粉,干后再罩透明漆打磨。彰髹的斑纹,由于漆层的厚度不同以及打磨程度的差异,在填色漆并打磨后画面如同魔法般变化,呈现出层次丰富、变幻莫测、璀璨炫目的色彩效果,并产生如行云流水般的纹理。这些千变万化的肌理,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质感和触感,穷极变化又十分自然,作品极富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色彩效果 艺术 肌理效果 艺术感染力 打磨 视觉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法研究漆酶对不同结构染料的降解作用
8
作者 王丹 黄桂芳 朱若斐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9,共5页
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选取T.versicolor漆酶作为受体,蒽醌类(活性艳蓝KN-R)、偶氮类(刚果红和甲基橙)和三苯甲烷类(孔雀石绿)染料小分子作为配体,从结合轮廓、结合能、结合位点、相互作用等方面探究漆酶与染料之间的微观作用,研究了漆酶对... 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选取T.versicolor漆酶作为受体,蒽醌类(活性艳蓝KN-R)、偶氮类(刚果红和甲基橙)和三苯甲烷类(孔雀石绿)染料小分子作为配体,从结合轮廓、结合能、结合位点、相互作用等方面探究漆酶与染料之间的微观作用,研究了漆酶对不同结构染料的降解潜力。结果显示,漆酶与活性艳蓝KN-R、甲基橙、刚果红和孔雀石绿的结合能分别为-39.71 kJ/mol、-39.08 kJ/mol、-38.45 kJ/mol、-33.97 kJ/mol,说明蒽醌类染料与漆酶亲和力更好,易被漆酶降解,偶氮类染料次之,三苯甲烷类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染料 降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泥金彩漆图案寓意解析及其在服装3D设计中的应用
9
作者 姚其红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99,共5页
深入探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泥金彩漆这一中国工艺美术瑰宝中的图案所蕴含的寓意、在器型部位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将宁波泥金彩漆的图案提取、结合现代服装3D技术,并创新应用于服装设计,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深入探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泥金彩漆这一中国工艺美术瑰宝中的图案所蕴含的寓意、在器型部位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将宁波泥金彩漆的图案提取、结合现代服装3D技术,并创新应用于服装设计,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这种创新不仅给服装设计师带来许多创意性的灵感,也为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让宁波泥金彩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泥金彩 图案寓意 图案提取与设计 服装3D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催化制备姜黄素-果胶共聚物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晓雪 王兵丽 +1 位作者 赖文强 费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4-79,共6页
该研究针对果胶在抗氧化和抑菌性能方面的局限性,采用环境友好的漆酶催化接枝法制备姜黄素-果胶共聚物(curcumin-pectin copolymer,Cu-Pe),以提升其功能特性并拓展在食品包装和保鲜领域的应用。通过漆酶催化反应,姜黄素成功接枝至果胶... 该研究针对果胶在抗氧化和抑菌性能方面的局限性,采用环境友好的漆酶催化接枝法制备姜黄素-果胶共聚物(curcumin-pectin copolymer,Cu-Pe),以提升其功能特性并拓展在食品包装和保鲜领域的应用。通过漆酶催化反应,姜黄素成功接枝至果胶分子骨架上,接枝率最高达9.62%。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证实姜黄素已成功引入果胶分子中。抗氧化实验表明,Cu-Pe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4.48%显著提高至56.01%,β-胡萝卜素漂白抑制率从5.67%提升至99.02%。抑菌实验显示,Cu-Pe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从21.93%和17.68%提高至55.99%和53.85%。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接枝显著增强了果胶的抗氧化、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能,为开发新型天然食品保鲜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改性果胶基材料有望实现更高效、更绿色的食品保鲜解决方案,预期可在食品活性包装膜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减少并降低防腐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姜黄素 抗氧化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技术去除漆膜研究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文婷 陈亚军 +1 位作者 杨雅婷 张艺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6,共5页
激光除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除漆方法,是当前激光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应用范围覆盖航空航天、文物修复、汽车维修、船舶制造、电子行业等领域。回顾了激光除漆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介绍了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了激光除... 激光除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除漆方法,是当前激光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应用范围覆盖航空航天、文物修复、汽车维修、船舶制造、电子行业等领域。回顾了激光除漆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介绍了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了激光除漆技术与现行除漆方法的比较优势、工艺参数对除漆效果的影响、去除效果评价以及质量监控方法,同时对激光除漆过程的模拟仿真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通过评述目前激光除漆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激光除漆研究领域需要解决和关注的若干问题,包括不同基体材料的除漆工艺研究、关键参数与去除效果的关系、光学及声学等除漆过程实时监控技术、激光除漆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等,为其应用提供评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除 工艺参数 评价方法 典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表达模式及与茎秆抗折力的关联分析
12
作者 徐林珊 郜耿东 +10 位作者 王宇 王家星 杨吉招 武亚瑞 张宵寒 常影 李真 谢雄泽 龚德平 王晶 葛贤宏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8,共15页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家族,在植物中主要参与木质素合成以及抵御各种逆境胁迫。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BnaLACs)家族成员进行鉴定,通过氨基酸数量、分子量、等电点、不稳定系数以及脂溶性系数等指标衡量其理化性质。后对其...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家族,在植物中主要参与木质素合成以及抵御各种逆境胁迫。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BnaLACs)家族成员进行鉴定,通过氨基酸数量、分子量、等电点、不稳定系数以及脂溶性系数等指标衡量其理化性质。后对其染色体位置、进化关系、基因结构、组织部位表达模式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共有53个BnaLACs家族成员,基本为碱性、稳定蛋白,大多数BnaLACs定位在液泡膜和细胞外。基因结构分析发现, BnaLACs结构较为保守。组织部位表达模式分析表明,除花药外, BnaLACs在各组织部位均有表达,其中在根、种子、角果皮和茎秆中表达量较高。分析茎秆中BnaLAC4s表达模式发现,BnaA05G0074200ZS与甘蓝型油菜抗倒性显著相关;单倍型分析表明,包含BnaA05G0074200ZS两种单倍型的品系间抗倒性、木质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功能及茎秆抗倒伏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进化 表达模式 单倍型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漆酶的木质素改性及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制备的研究
13
作者 王子帅 庄军平 +2 位作者 武书彬 刘颖 黄睿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5,共6页
利用漆酶对木质素进行改性,以改性木质素为原料制备高性能木质素酚醛树脂胶黏剂。研究了漆酶改性对木质素官能团及分子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漆酶改性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漆酶Lac15改性的木质素替代苯酚与甲醛反应制备漆酶改性木质... 利用漆酶对木质素进行改性,以改性木质素为原料制备高性能木质素酚醛树脂胶黏剂。研究了漆酶改性对木质素官能团及分子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漆酶改性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漆酶Lac15改性的木质素替代苯酚与甲醛反应制备漆酶改性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LLPF),苯酚替代率达70%。经漆酶改性的木质素分子质量降低18.9%,甲氧基质量分数下降24.46%,酚羟基质量分数略微下降,整体反应活性提高。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LPF胶黏剂干、湿态胶合强度可达2.11、1.82 MPa,与木质素酚醛树脂(LPF)相比分别提高了42.5%和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改性 木质素 酚醛树脂 胶黏剂 胶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漆酶降解多环芳烃的结合模式与相互作用分析
14
作者 张力雯 卓桂英 +6 位作者 王方略 曹诗语 刘思怡 吴雅雯 张东晨 徐敬尧 吴学凤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7,共7页
以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漆酶(Lac)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细菌漆酶降解低阶煤多环芳烃(PAH)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模拟Lac与PAH结构模型的结合模式,基于能量打分最高原则,选取最佳结合构象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结合... 以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漆酶(Lac)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细菌漆酶降解低阶煤多环芳烃(PAH)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模拟Lac与PAH结构模型的结合模式,基于能量打分最高原则,选取最佳结合构象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结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Lac与萘的结合更接近于Lac活性口袋的中心位置,Lac-萘复合物的负的总能量打分值最大、结合自由能最负,表明Lac与萘的亲和力最大、结合最稳定,因此,萘是Lac的最适底物。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萘的芳香环与Lac残基Arg487的烷基侧链形成2个疏水相互作用,与残基Asp507的羧基阴离子形成1个静电相互作用,且萘的空间位阻较小,表明Lac与萘结合最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疏水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Lac降解萘的可能机理为:Lac的T1 Cu^(2+)攻击萘的2个芳香环位点,抢夺1个电子形成2种阳离子自由基而引发芳香环裂解,同时T1 Cu^(2+)将电子传递到Lac的三核中心,在此将O2还原成H2O,达到降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多环芳烃(PAH) 结合模式 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万古霉素的特异性吸附
15
作者 薛兴颖 齐志文 +3 位作者 周昊 陈虹霞 王志宏 王成章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以Fe_(3)O_(4)纳米颗粒为磁性内核、聚合漆酚(PUs)为外壳、万古霉素(Van)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Fe_(3)O_(4)@PUs MIPs)。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 以Fe_(3)O_(4)纳米颗粒为磁性内核、聚合漆酚(PUs)为外壳、万古霉素(Van)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Fe_(3)O_(4)@PUs MIPs)。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性分析等对该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模型和在实际水样中应用性能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表面成功包裹PUs层,所得Fe_(3)O_(4)@PUs MIPs呈不规则方形,粒径约为381.2 nm,且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58.83 A·m~2/kg。Fe_(3)O_(4)@PUs MIPs对Van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当pH值为7.0、温度为30.0℃、Van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去除率达到98.8%,平衡吸附量为49.4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Fe_(3)O_(4)@PUs MIPs对Van展现了优异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对Van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四环素(TC)、环丙沙星(CIP)和布洛芬(IBP);经6次循环再生后,对Van的去除率依然维持在70%以上。此外,Fe_(3)O_(4)@PUs MIPs对自来水、湖水、养鸡场废水中Van的去除率均大于60%,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万古霉素 特异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基仿生漆酶的构筑及对酚类的高效降解
16
作者 林茵童 韦雪纯 +4 位作者 吴雨桐 毋高博 莫钧麟 赵祯霞 赵钟兴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7-907,共11页
针对当下漆酶纳米酶催化位点暴露受限所导致的酶活低问题,本文以多孔结构的TpPa-COF作为纳米酶骨架,将活性中心铜离子Cu^(2+)和仿生单元半胱氨酸(Cys)配位到TpPa-COF上,构筑一种新型的漆酶纳米酶Cys-Cu@TpPa-COF。结果表明,半胱氨酸和Cu... 针对当下漆酶纳米酶催化位点暴露受限所导致的酶活低问题,本文以多孔结构的TpPa-COF作为纳米酶骨架,将活性中心铜离子Cu^(2+)和仿生单元半胱氨酸(Cys)配位到TpPa-COF上,构筑一种新型的漆酶纳米酶Cys-Cu@TpPa-COF。结果表明,半胱氨酸和Cu^(2+)成功地配位到TpPa-COF,并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404 m^(2)/g)和优异的结构稳定性,TpPa-COF的周期性骨架和多孔结构能使Cys和Cu^(2+)最大限度地暴露活性位点。Cys-Cu@TpPa-COF对2,4-二氯苯酚的催化活性分别是天然漆酶和Cys-Cu纳米酶的2.01倍和1.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结构 酶纳米酶 酚类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和漆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酶学特征及其在啤酒脱毒中的应用
17
作者 徐丹 张玉陶 +6 位作者 唐静 李英杰 肖甚圣 刘言 柳鑫 宫智勇 王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11-120,共10页
本研究采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漆酶(laccase,LC)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进行降解,通过优化酶浓度、pH值、温度等反应条件,分别构建酶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酶学特征及降解效果。同时,以啤酒作为实际基质样本,评估POD... 本研究采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漆酶(laccase,LC)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进行降解,通过优化酶浓度、pH值、温度等反应条件,分别构建酶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酶学特征及降解效果。同时,以啤酒作为实际基质样本,评估POD和LC在复杂食品体系中对ZEN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在最佳酶解条件下(POD:最佳反应温度40℃、pH 7、酶浓度48 U/mL;LC:需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丁香酸甲酯或乙酰丁香酮介质激活),两种酶对ZEN降解率超过90%。动力学分析表明,POD和LC与ZEN存在酶-底物相互作用,POD的米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分别为2.01μg/mL和0.015μg/(mL·min);LC的K_(M)和V_(max)分别为2.66μg/mL和0.017μg/(mL·min)。相比模型溶液,POD和LC在啤酒中的降解效果有所降低,主要受pH值、金属离子和基质复杂性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真菌毒素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酶法脱毒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功能酶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过氧化物酶 酶解脱毒 酶解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漆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18
作者 刘冬梅 刁文彤 +2 位作者 孙雪言 亓希武 梁呈元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有4~12个内含子,编码517~628个氨基酸;除Glac14外,其余漆酶基因均含有信号肽;15个漆酶的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所有灵芝漆酶均含有Cu-oxidase、Cu-oxidase_2和Cu-oxidase_3保守结构域;Gllac1、Gllac8和Gllac10在菌丝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在营养生长阶段发挥重要作用;Gllac2、Gllac4、Gllac5、Gllac6、Gllac7、Gllac9、Gllac12和Gllac13在成熟子实体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可能与子实体的分化和成熟有关;Gllac3、Gllac11、Gllac14和Gllac15在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它们可能在灵芝整个发育阶段均发挥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及开发应用漆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基因克隆 子实体发育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处理和漆酶原位催化二聚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
19
作者 葛怿泽 辛嘉英 +4 位作者 孙立瑞 刘思淼 锁博海 宋增武 夏春谷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采用一种新型的复合改性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以漆酶原位催化阿魏酸二聚结合超声复合方法处理玉米淀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漆酶添加量为4.5 U/g,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400 W,此时得到的... 采用一种新型的复合改性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以漆酶原位催化阿魏酸二聚结合超声复合方法处理玉米淀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漆酶添加量为4.5 U/g,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400 W,此时得到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的复合率最高,为22.68%。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阿魏酸与淀粉的结合都是通过非共价作用实现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形成了V型晶体结构,两者结合主要是通过非共价作用的疏水作用力,漆酶原位催化阿魏酸二聚结合超声处理后阿魏酸-淀粉复合物仍然是V型,结晶度有所下降。此外,漆酶原位催化阿魏酸二聚结合超声处理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相较机械搅拌的阿魏酸-淀粉复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淀粉的凝沉作用降低,淀粉的抗老化能力升高,淀粉的透光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二聚 玉米淀粉 复合物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漆酶的棘孢木霉Tasjk26分离及酶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范莉莉 姬佳铭 +4 位作者 荀月凤 朱齐奇 潘佳颖 傅科鹤 涂序堂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5-52,共8页
漆酶是一种单电子氧化还原酶,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优良的生态替代酶。木霉作为生长迅速的生防菌,在漆酶生产中具有明显优势。该研究从江西省南昌市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产漆酶的棘孢木霉菌株Tasjk26,在最优培养条件(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胰... 漆酶是一种单电子氧化还原酶,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优良的生态替代酶。木霉作为生长迅速的生防菌,在漆酶生产中具有明显优势。该研究从江西省南昌市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产漆酶的棘孢木霉菌株Tasjk26,在最优培养条件(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胰蛋白胨,pH 6.0,28℃,200 r/min)时酶活力达到2.56 U/mL。粗酶液60%(质量分数)(NH_(4))_(2)SO_(4)沉淀透析后,DEAE-纤维素阴离子层析纯化,酶被纯化了13.2倍,酶的回收率为23.9%,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该酶分子质量为70 kDa。纯化后的酶以ABTS为底物时酶促反应米氏常数K m为0.175 mol/L。酶最适反应pH值为3,最适反应温度为40℃。该酶对有机染料孔雀绿、结晶紫、刚果红、中性红和甲基橙均有降解能力,降解率分别为69.1%、60.9%、54.6%、40.1%、22.2%。研究表明该菌株在有机污染物治理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酶学特性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