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漂移流动模型的水平井岩屑床高度瞬态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晓峰 姚笛 +5 位作者 孙士慧 纪国栋 于福锐 孙铭浩 赵元喆 陶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92,共8页
水平井已成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的常用井型,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造斜段与水平段环空极易堆积形成岩屑床,为避免岩屑床沉积所导致的埋钻、卡钻事故,需要对环空中的岩屑床高度进行实时准确预测。为此,基于漂移流动模型建立了环空固... 水平井已成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的常用井型,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造斜段与水平段环空极易堆积形成岩屑床,为避免岩屑床沉积所导致的埋钻、卡钻事故,需要对环空中的岩屑床高度进行实时准确预测。为此,基于漂移流动模型建立了环空固液两相瞬态运移模型,应用基于交错网格的有限体积法对环空进行离散化,并采用投影方法进行数值求解。研究结果表明:①投影方法可以应用于环空固液两相流瞬态计算当中,且求解效率高于传统的压力—速度耦合算法;②岩屑进入环空后,首先在钻头处形成稳定岩屑床并逐渐向出口方向延伸,由于岩屑运移所产生的阻力远高于钻井液流动阻力,岩屑体积分数较高的井段环空压耗大幅增加;③环空中形成稳定岩屑床的时间主要受排量影响,低环空排量形成稳定岩屑床的时间较高环空排量所需时间更长;④通过与稳态岩屑床高度模型进行对比,所建立模型可满足实钻过程中的工程需要,且准确性可靠。结论认为,建立的模型用于预测大斜度井段岩屑床瞬态高度,计算效率较高,能够为水平井岩屑床高效清除与卡钻事故风险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动 水平井 岩屑床高度 岩屑运移 投影方法 漂移流动模型 不可压缩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分析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路菁 吴锡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14,共5页
变形泡状流是水平井气水两相石油开发测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流型之一,为建立适用于此流型的测井分析模型,在16m长、可任意倾斜的透明实验环路上,以空气和自来水为介质,利用实际测井仪器串,对井斜75°~90°达到稳定的气水变形泡... 变形泡状流是水平井气水两相石油开发测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流型之一,为建立适用于此流型的测井分析模型,在16m长、可任意倾斜的透明实验环路上,以空气和自来水为介质,利用实际测井仪器串,对井斜75°~90°达到稳定的气水变形泡状流动进行实验测量,通过把握实验过程中变形泡状流的流动特性及机理,选择以漂移流动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修正。基于实验数据的模型检验证明,实验数据符合修正后模型反映的流动规律。依据实验数据计算的相分布系数与漂移速度系数,体现了水平及近水平井眼中仪器串对井筒内原有流动状态的干扰。分析模型能同时反映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过程中的流动机理以及仪器测量对流型的影响,适用于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气水两相 变形泡状流 石油开发测井 漂移流动模型 测井分析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热毛细管两相流特性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琳 刘楚芸 +2 位作者 陈国栋 岳婷 董宇婷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6,共4页
在对绝热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运用两相流漂移模型,并考虑制冷剂在实际流动中存在的亚稳态,开发了绝热毛细管内制冷剂两相流的数值计算程序,对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搭建了毛细管两相流实验装置,并... 在对绝热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运用两相流漂移模型,并考虑制冷剂在实际流动中存在的亚稳态,开发了绝热毛细管内制冷剂两相流的数值计算程序,对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搭建了毛细管两相流实验装置,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吻合的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亚稳态 漂移流动模型 绝热毛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