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新疆典型绿洲棉田进行了连续4年的碳通量观测,并探讨覆膜滴灌棉田生育期内碳通量的构成和特征。结果表明:生长盛期(6—9月),棉田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日变化明显,峰值约出现在14:00。生态系...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新疆典型绿洲棉田进行了连续4年的碳通量观测,并探讨覆膜滴灌棉田生育期内碳通量的构成和特征。结果表明:生长盛期(6—9月),棉田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日变化明显,峰值约出现在14:00。生态系统呼吸(Res)日变化稳定,与膜下土壤温度日变化稳定有关。日间GPP随太阳净辐射(Rnet)增加而增大,可用直角双曲线方程描述;且最大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7月。各碳通量的季节变化不同:GPP和NEE与LAI的季节变化一致,峰值出现在7月;而Res的峰值出现在6月。月累积GPP在6—9月间主要分配给NEE;而其余月份则分配给Res。整个生育期内(5—10月),总GPP平均为816.2 g C/m2,其中NEE占58.6%,这表明生育期内覆膜滴灌棉田表现为碳汇。展开更多
利用涡动相关系统测定新疆石河子棉区覆膜滴灌棉田的CO_2通量,分析2010年棉花各生育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日变化特征,并将NEE拆分为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_(eco)),分析三者的生长季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利用涡动相关系统测定新疆石河子棉区覆膜滴灌棉田的CO_2通量,分析2010年棉花各生育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日变化特征,并将NEE拆分为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_(eco)),分析三者的生长季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播种期和苗期,棉田白天和夜间的NEE变化幅度都较小;其他生育期NEE白天呈‘V'形变化,夜间为正值且变化小。NEE的日变化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影响。GEP、R_(eco)和NEE的生长季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变化相对一致,最大日累积量均出现在花铃期,分别为11.8,8.0和-6.2 g C·m^(-2)·d^(-1)。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日平均NEE分别为2.6,1.6,-1.2,-2.8和0.5 g C·m^(-2)·d^(-1)。整个生长季棉田NEE累积量为-122.2 g C·m^(-2),表现为碳汇。由偏相关分析可得,GEP,R_(eco)和NEE的生长季变化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饱和水汽压差,再次为太阳总辐射和土壤温度,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棉田GEP,R_(eco)和NEE生长季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气温对棉田GEP,R_(eco)和净碳吸收起促进作用,而饱和水汽压差对其起限制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新疆典型绿洲棉田进行了连续4年的碳通量观测,并探讨覆膜滴灌棉田生育期内碳通量的构成和特征。结果表明:生长盛期(6—9月),棉田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日变化明显,峰值约出现在14:00。生态系统呼吸(Res)日变化稳定,与膜下土壤温度日变化稳定有关。日间GPP随太阳净辐射(Rnet)增加而增大,可用直角双曲线方程描述;且最大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7月。各碳通量的季节变化不同:GPP和NEE与LAI的季节变化一致,峰值出现在7月;而Res的峰值出现在6月。月累积GPP在6—9月间主要分配给NEE;而其余月份则分配给Res。整个生育期内(5—10月),总GPP平均为816.2 g C/m2,其中NEE占58.6%,这表明生育期内覆膜滴灌棉田表现为碳汇。
文摘利用涡动相关系统测定新疆石河子棉区覆膜滴灌棉田的CO_2通量,分析2010年棉花各生育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日变化特征,并将NEE拆分为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_(eco)),分析三者的生长季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播种期和苗期,棉田白天和夜间的NEE变化幅度都较小;其他生育期NEE白天呈‘V'形变化,夜间为正值且变化小。NEE的日变化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影响。GEP、R_(eco)和NEE的生长季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变化相对一致,最大日累积量均出现在花铃期,分别为11.8,8.0和-6.2 g C·m^(-2)·d^(-1)。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日平均NEE分别为2.6,1.6,-1.2,-2.8和0.5 g C·m^(-2)·d^(-1)。整个生长季棉田NEE累积量为-122.2 g C·m^(-2),表现为碳汇。由偏相关分析可得,GEP,R_(eco)和NEE的生长季变化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饱和水汽压差,再次为太阳总辐射和土壤温度,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棉田GEP,R_(eco)和NEE生长季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气温对棉田GEP,R_(eco)和净碳吸收起促进作用,而饱和水汽压差对其起限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