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滴滴涕的残留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陆继龙 王旭辉 +4 位作者 郝立波 赵玉岩 于新民 刘子峰 白荣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9-863,共5页
通过分析研究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DDT的含量和组成,探讨了该区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普遍残留DDT,质量分数为0.384-54.159μg/kg,残留水平较低,土壤DDT同系物中以p,p'-DDT和p,p-... 通过分析研究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DDT的含量和组成,探讨了该区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普遍残留DDT,质量分数为0.384-54.159μg/kg,残留水平较低,土壤DDT同系物中以p,p'-DDT和p,p-'DDE为主。DDT的组成表明,土壤中DDT主要是过去输入环境的DDT及其降解产物,但近期仍有少量的DDT输入。生态风险评估则显示该区土壤中的DDT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滴涕(ddt) 农业土壤 残留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DDT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吴敏 唐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7,87,共3页
为了评估洞庭湖滩地退田还湖后杨树人工林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和生态危害情况,对杨树人工林土壤中DDT的质量分数及它们的异构体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杨树人工林表层土壤中DDT残留很普遍,DDT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5... 为了评估洞庭湖滩地退田还湖后杨树人工林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和生态危害情况,对杨树人工林土壤中DDT的质量分数及它们的异构体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杨树人工林表层土壤中DDT残留很普遍,DDT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5788μg/kg,质量分数范围为2.7450~4.9964μg/kg,DDT的质量分数均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自然背景值;DDT异构体之间的质量分数也存在差异,p,p'-DDT的残留量最大,p,p'-DDD的残留量最低;DDT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土壤中DDE/DDT的比值绝大部分大于1,DDT/(DDD+DDE)比值均大于1,表明该样地大部分地点DDT降解环境为好氧条件,并且该地区有新的DDT输入。另外,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中DDT生态风险较低,但由于存在新的输入源,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滩地 退田还湖 土壤 滴滴涕(ddt)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T在武汉地区三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征
3
作者 张虎成 李义连 +1 位作者 徐怒潮 汤烨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49-54,共6页
采取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滴滴涕(DDT)在武汉地区三种不同土质类型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DDT在A、B、C三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方程,在24h左右达到平衡,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吸附,Kd值在0.3~1.41mL/g之间,Kd值... 采取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滴滴涕(DDT)在武汉地区三种不同土质类型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DDT在A、B、C三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方程,在24h左右达到平衡,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吸附,Kd值在0.3~1.41mL/g之间,Kd值大小顺序依次为A种土〉B种土〉C种土;土柱淋溶试验表明一周后DDT在A种土、B种土和C种土中最大迁移深度分别为11.0cm、13.2cm、15.4cm;影响DDT在土壤中吸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DDT对地下水污染存在潜在的风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滴滴涕(ddt) 吸附 迁移 武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某废弃农药厂土壤中DDT及其代谢产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欧丽 李义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0,共5页
以武汉某多年生产滴滴涕(DDT)的废弃农药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污染场地土壤中DDT及其代谢产物(DDTs,包括p,p ' DDT、o,p-DDT、p,p-DDD、o,p-DDD、p,p’-DDE和o,p-DDE)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以武汉某多年生产滴滴涕(DDT)的废弃农药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污染场地土壤中DDT及其代谢产物(DDTs,包括p,p ' DDT、o,p-DDT、p,p-DDD、o,p-DDD、p,p’-DDE和o,p-DDE)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场地不同深度土壤中DDTs的浓度范围为0.01~24 107.29 mg/kg,平均值范围为0.93~1 404.97 mg/kg;表层土壤DDTs污染相对严重,污染集中在生产车间和原料库;生产车间和原料库及周边区域DDTs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DDTs污染物垂直下渗但迁移不显著,其中污水处理站区域DDTs存在显著垂向迁移,5 m深度处仍能检测出DDTs浓度为7.81 mg/kg,表明已造成深层土壤污染,但总体上DDTs在深层土壤中迁移能力较弱,其迁移方向与地下水流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滴涕(ddt) 土壤污染 空间分布 废弃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离子液体-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转基因大豆油中六六六与滴滴涕残留量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东 罗倚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7,共5页
基于离子液体无蒸气压、高沸点、溶解能力优良及混合离子液体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性的特点,建立了以[Bmim]PF6∶[Bmim]BF4为1∶2的混合离子液体作为顶空溶剂,平衡加压静态顶空进样测定转基因大豆油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方法.对离子... 基于离子液体无蒸气压、高沸点、溶解能力优良及混合离子液体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性的特点,建立了以[Bmim]PF6∶[Bmim]BF4为1∶2的混合离子液体作为顶空溶剂,平衡加压静态顶空进样测定转基因大豆油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方法.对离子液体的种类、配比、用量,以及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顶空进样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μg/L,相关系数为0.9905~0.9996,检出限为1.4~15.2 μg/kg,定量下限为4.7~48.6 μg/kg,回收率为72.3%~104.1%,相对标准偏差为0.6%~7.8%.本方法快速、准确,且避免了复杂的前处理,是顶空进样检测农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离子液体 顶空 转基因大豆油 六六六(HCH) 滴滴涕(d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土壤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组成 被引量:24
6
作者 于新民 陆继龙 +4 位作者 郝立波 刘子峰 孙素梅 赵玉岩 白荣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76-1479,共4页
用气相色谱法对吉林省中部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土壤中有机氯农药以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为主,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和七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DDT含量为0.02~69.35μg/kg,平均含量为3.01... 用气相色谱法对吉林省中部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土壤中有机氯农药以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为主,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和七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DDT含量为0.02~69.35μg/kg,平均含量为3.01μg/kg;总HCH含量为0.47~13.47μg/kg,平均含量为2.00μg/kg。p,p′-DDE和p,p′-DDD为DDT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为过去输入的DDT的降解产物,但近期仍有少量DDT的输入;HCH的4种异构体中以β-HCH为主,α-HCH与γ-HCH的比值较低,表明HCH在土壤中残留的时间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六六六(HCH) 滴滴涕(ddt) 土壤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7
作者 庞绪贵 张帆 +2 位作者 王红晋 胡雪平 曾宪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670,共4页
在鲁西南地区1.08×104km2的范围内以1点/36km2的采样密度采集表层土壤299件,测试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10项指标。研究这些指标的含量变化,发现区内土壤中停用20多年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仍有较高的检出率。土壤中六六... 在鲁西南地区1.08×104km2的范围内以1点/36km2的采样密度采集表层土壤299件,测试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10项指标。研究这些指标的含量变化,发现区内土壤中停用20多年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仍有较高的检出率。土壤中六六六(HCH)4种异构体β-HCH含量最高,P,P'-DDE和P,P'-DDD为滴滴涕(DDT)的主要存在形式;进一步研究α-HCH/γ-HCH、β-HCH/γ-HCH和(P,P'-DDE+P,P'-DDD)/P,P'-DDT值的变化规律,得出调查区内仅滴滴涕(DDT)在局部可能存在新的污染源输入,而大部分地段六六六(HCH)、滴滴涕(DDT)农药使用时间较长,其组分已经通过物理、化学等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污染是过去形成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土壤质量能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残留 六六六(HCH) 滴滴涕(ddt) 土壤环境质量 鲁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