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沙隆起台地生物礁、滩油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探讨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军 施和生 +1 位作者 杜家元 高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7,共6页
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滩油藏的勘探,是珠江口盆地(东部)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勘探实践证实,惠州凹陷烃源岩、断至凹陷深部的断裂、珠海组优质砂岩、明确的构造脊、良好的生物礁礁滩储层和上覆的厚层海相泥岩,共同构成了东沙隆... 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滩油藏的勘探,是珠江口盆地(东部)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勘探实践证实,惠州凹陷烃源岩、断至凹陷深部的断裂、珠海组优质砂岩、明确的构造脊、良好的生物礁礁滩储层和上覆的厚层海相泥岩,共同构成了东沙隆起地区油气长距离运移成藏的特殊地质条件。随着近年来高精度3D地震资料的进一步覆盖和地质认识的逐步深入,综合利用各种地质、地球物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确定生物礁、滩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建立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沉积、演化模式,确定有利的生物礁、滩圈闭,是该地区生物礁、滩油藏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隆起 碳酸盐岩台地 生物礁 滩油藏 有利区带 圈闭 勘探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超前压驱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世明 杨勇 +3 位作者 曹小朋 刘海成 王建 孙志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胜利油田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创新提出一种“超前压驱”的开发技术模式,并取得高产稳产的应用效果。针对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开展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应用对比研究,分析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油水井间压力剖面的建立和水井先压驱条... 胜利油田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创新提出一种“超前压驱”的开发技术模式,并取得高产稳产的应用效果。针对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开展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应用对比研究,分析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油水井间压力剖面的建立和水井先压驱条件下储层应力场的改变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力系数构建连续稳定的驱替压力剖面、超前压驱变应力场油井差异造缝是高产稳产的两大致效机制,在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有利于压力与介质协同传导,同时高压压头前移,有利于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形成连续稳定的压力剖面;在超前压驱注水条件下,高油藏压力可有效降低储层的破裂压力,易形成复杂缝网,同时改变储层地应力场的大小和分布,进而影响油井压裂裂缝展布及产能。研究成果揭示了超前压驱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对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规模效益建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压驱 坝砂油藏 特低渗透 高压力系数 压力剖面 地应力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坝砂油藏不同压裂方式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苏映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703,共7页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是评价滩坝砂油藏开发是否经济可行的重要指标。由于未动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存在压敏效应、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压裂方式等特征,难以应用常规的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基于典型区块静、动态数据,建立直井...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是评价滩坝砂油藏开发是否经济可行的重要指标。由于未动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存在压敏效应、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压裂方式等特征,难以应用常规的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基于典型区块静、动态数据,建立直井分层压裂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历史拟合确定启动压力梯度及压敏效应表征公式中的系数,并分析压敏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油藏参数和开发参数对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影响,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主控因素依次为:压力系数、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孔隙度、压裂缝长、集中度和黏度;通过多元回归方式建立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主控因素之间的计算公式,经与实际生产井数据对比,相对误差为4.58%,说明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矿场要求。进一步建立直井体积压裂、水平井多段压裂和水平井体积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油藏参数之间的预测公式,研究结果为评价滩坝砂油藏动用潜力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砂油藏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 主控因素 压裂方式 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滩砂沉积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升兰 姜在兴 +1 位作者 邱隆伟 刘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9,111-112,共4页
薄互层滩坝油藏具有近油源、储集性能较好和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等有利的油气富集条件,逐渐成为中国东部油区的重点勘探领域;但与其他沉积体系相比,对滩坝沉积体系的研究程度尚欠深入。为此,以峡山水库现代滩砂沉积为研究对象,对其... 薄互层滩坝油藏具有近油源、储集性能较好和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等有利的油气富集条件,逐渐成为中国东部油区的重点勘探领域;但与其他沉积体系相比,对滩坝沉积体系的研究程度尚欠深入。为此,以峡山水库现代滩砂沉积为研究对象,对其组成、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沉积单元划分以及沉积序列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滩砂沉积物主要以细砂和粉砂为主,分选较好,呈席状分布于水库滨岸地带,发育层理、波痕、生物潜穴、贝壳碎片和植物碎屑等沉积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包括两段式、两跳一悬式、一跳一悬夹过渡式3种类型;其沉积单元可划分为滩后席状砂、滩脊和滩脊间,在垂向上沉积序列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反旋回特征,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滨湖泥、滩脊间、滩脊以及滩后席状砂,且风向、风力和地貌是控制研究区滩砂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现代滩砂沉积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沉积盆地中物性较差的滩砂砂体和物性较好的坝砂砂体,并预测其分布,对于提高滩坝油藏的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砂 现代沉积 相序 油藏 峡山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