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滨海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关键区识别
- 1
-
-
作者
张抒恒
杨忠学
陈涛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324,共12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452018143)。
-
文摘
在维护生态安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构建滨海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可以有效协调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东营市为例,采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提取生态源地,并根据陆、河、滩等重要生态要素的分布特征将生态源地分区,分别从初始生态源地和分区后生态源地2个角度构建“面(生态源地)-线(生态廊道)-点(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生态安全格局,综合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区域。结果表明:东营市初始生态源地共49处,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的低海拔滨海湿地区,经归并后划分成17个生态源地片区;研究区综合阻力最高达98.742,高阻力集中在建成区及其周边;以初始生态源地和生态源地片区分别构建生态廊道84条和24条,2类结果重叠的生态廊道具有显著生态意义;此外,识别生态夹点72处,位于河流廊道上的生态夹点需重点维护与管理;生态障碍点54处,主要分布在东营区、垦利区和利津县。对于不同类别的关键区,提出相应的保护、维护、管理以及修复策略,统筹“陆-河-滩-海”全域生态保护,可为其他滨海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生态源地分区
滨海资源型城市
东营市
-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ecological source partitions
coastal resource-based city
Dongying City
-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