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滨海砂地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单家林 余琳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37-40,共4页
海南滨海砂地植物区系共有野生状态的种子植物714种(含变种、亚种)、383属、103科。该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3.04%,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80%。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 海南滨海砂地植物区系共有野生状态的种子植物714种(含变种、亚种)、383属、103科。该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3.04%,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80%。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属数的46.52%,16.46%和12.03%;热带分布种中则以热带亚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种数的35.52%,15.88%和13.42%。该区系特有成分极贫乏,只有32个海南特有种,仅占总种数的5.24%。文章还探讨了该区系与周边地区、各大洲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区系 滨海砂地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砂地湿地松防护林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俊森 《防护林科技》 1995年第3期36-38,共3页
福建沿海砂质海岸,立地条件较差,从50年代起木麻黄引种获得成功,而后迅速得到推广,很快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城。由于树种单一,病虫危害突出,防护效能逐年减弱。近十几年来,有些地区采用湿地松来更新改造第一代木麻黄防护林。本文... 福建沿海砂质海岸,立地条件较差,从50年代起木麻黄引种获得成功,而后迅速得到推广,很快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城。由于树种单一,病虫危害突出,防护效能逐年减弱。近十几年来,有些地区采用湿地松来更新改造第一代木麻黄防护林。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海岸带砂土上营造的湿地松普遍生长良好,不仅从立木蓄积量上比同等条件的木麻黄高出20%~40%,而且有较强的抗风、抗病虫害、耐旱以及耐瘠薄等特性,是海岸带造林较为理想的优良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海岸 湿地松 防护林 滨海砂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砂地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3
作者 张鼎华 林卿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43-47,共5页
调研分析了滨海砂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其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的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选定配置4种具有较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滨海砂地生态农业模式。
关键词 滨海砂地 生态农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砂地厚荚相思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苏金德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4期1-3,共3页
经对闽南滨海砂地后缘引种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表明 ,厚英相思在 2年生前生长较为缓慢 ,2a后生长迅速 ,其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 6年 ,第 3~ 6年间和第 7年 ,数量成熟期为 15年左右。在现行造林密度条件... 经对闽南滨海砂地后缘引种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表明 ,厚英相思在 2年生前生长较为缓慢 ,2a后生长迅速 ,其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 6年 ,第 3~ 6年间和第 7年 ,数量成熟期为 15年左右。在现行造林密度条件下 ,以纸浆材为培育目标 ,则轮伐期应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英相思 生长特性 滨海砂地 引种 沿海防护林 人工更新 纸浆林树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砂地适生树种引种试验
5
作者 林清顺 《福建林业科技》 1996年第S1期82-85,共4页
从1976年至今引进的树种20余种,在滨海砂地营造试验林200hm2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卵果松、加勒比松、火炬松等树种适于沿海砂地生长,尤其是湿地松具有速生、适应性广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砂地后缘理想的更新替... 从1976年至今引进的树种20余种,在滨海砂地营造试验林200hm2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卵果松、加勒比松、火炬松等树种适于沿海砂地生长,尤其是湿地松具有速生、适应性广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砂地后缘理想的更新替代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砂地 树种引种 湿地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滨海岛礁吹填砂地层液化规律及隧道动力响应特性
6
作者 薛华坤 胡艳峰 +2 位作者 黄明 王炳楠 龚汉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9,共8页
以厦门地铁3号线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 3D软件结合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模型建立土-盾构隧道相互作用模型,探究地震作用下吹填砂地层的液化发展规律及盾构隧道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远离盾构隧道处孔隙水压力、有... 以厦门地铁3号线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 3D软件结合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模型建立土-盾构隧道相互作用模型,探究地震作用下吹填砂地层的液化发展规律及盾构隧道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远离盾构隧道处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均逐步上升最后趋于稳定,而在盾构隧道附近处有效应力先减小后增大,超孔隙水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地震结束时刻管片损伤最大值在拱腰至拱脚之间,但远小于混凝土的破坏限值;地震引起的损伤增量在拱顶与拱底处最小,在拱腰与拱脚附近最大,故拱腰至拱脚处为隧道衬砌结构抗震最不利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土液化 滨海吹填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生态化改造提升与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
7
作者 陈华香 杨黎静 +1 位作者 黄发明 赵绍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91,共11页
滨海岸线作为休憩娱乐的主要目的地,是滨海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本研究以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为对象,采用指标评价、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岸线环境质量评估、生态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适宜性分析、生态化改造提升方向研判和适应性管理策略... 滨海岸线作为休憩娱乐的主要目的地,是滨海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本研究以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为对象,采用指标评价、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岸线环境质量评估、生态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适宜性分析、生态化改造提升方向研判和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环境质量整体良好,自然环境和开发利用层面环境质量均处于中等以上的砂质岸线长度约24.7 km,占砂质岸线总长度的96.2%;(2)根据岸线环境质量评估结果,厦门市总体上可以归纳为1至5级和无居民海岛型6大滨海砂质岸线类别,以及现状网红型、游憩娱乐型、观光游览型、休闲娱乐型、潜在发展型、保护修复型、严格保护型7大管理类型;(3)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的保护修复与改造提升方向主要体现在浴场、游乐场、休憩场所、公共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岸线修复工程项目建设三方面;(4)在维持岸线自然属性、保障岸线风险识别与管控目标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源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提升厦门市岸线分类施策管理方式,以特许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进行一/二/三级砂质岸线的商业化开发利用与管理,并加强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明确岸线分类管理与协调利用权属信息,最终实现滨海砂质岸线资源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本研究能够为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管理体系制定、保护修复格局优化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际案例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滨海质岸线 生态化改造提升 岸线分类管理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力学特性试验及细观数值仿真 被引量:6
8
作者 蔡燕燕 江浩川 +2 位作者 俞缙 涂兵雄 刘士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73-1980,共8页
滨海风积砂因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差、级配不良不易压实,被视为一种特殊土。水泥固化是常用的加固手段,而水泥剂量对风积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细观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利用GDS土工三轴试验仪,对不同水泥剂量(0%,4%,6%)的水泥固化滨... 滨海风积砂因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差、级配不良不易压实,被视为一种特殊土。水泥固化是常用的加固手段,而水泥剂量对风积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细观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利用GDS土工三轴试验仪,对不同水泥剂量(0%,4%,6%)的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进行不同有效围压(50,100,150 k Pa)下的CD试验。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和水泥砂样显微照片,建立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细观结构的颗粒流PFC2D模型,进行三轴试验的细观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应力–应变关系呈应变软化型,水泥剂量对滨海风积砂强度贡献明显,对体变影响相对较小。采用颗粒平行黏结方式的颗粒流数值仿真能有效反映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的细观力学特性,水泥剂量对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的黏结破坏数、配位数、位移场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固化 滨海风积 三轴试验 细观数值仿真 平行黏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改良海南滨海砂早期强度参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福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813,共6页
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水泥掺量2%、6%、10%的海南东南部滨海砂养护1、3、5、7d早期强度参数的发展规律,并对水泥掺量不同时砂的胶结状态进行了微观试验,得到如下结论:在水泥掺量一定时,在养护龄期3d内,粘聚力快速增长,养护3d后,粘聚... 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水泥掺量2%、6%、10%的海南东南部滨海砂养护1、3、5、7d早期强度参数的发展规律,并对水泥掺量不同时砂的胶结状态进行了微观试验,得到如下结论:在水泥掺量一定时,在养护龄期3d内,粘聚力快速增长,养护3d后,粘聚力增长速度放缓,养护龄期对水泥改良砂的内摩擦角影响很小;在相同的养护龄期条件下,随着水泥掺量的提高,水泥改良砂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均有提高,水泥掺量高于6%后,砂颗粒处于悬浮状态,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内摩擦角基本不再增长,而粘聚力仍有较大增长,采用双曲线函数建立了水泥掺量10%以下、养护龄期7d内改良砂粘聚力、内摩擦角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 水泥改良 早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