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矿山充填假底中钢筋腐蚀行为与防护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齐宽 王昆 林枝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8,共8页
滨海地区资源开发是当代矿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充填采矿工艺中胶结充填假底稳定性是保障地下安全开采的关键,而滨海矿山深部盐卤环境极易造成其腐蚀失稳,成为滨海地区资源开发的一大阻碍。以国内某大型滨海金矿为工程背景,现场采集制样,... 滨海地区资源开发是当代矿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充填采矿工艺中胶结充填假底稳定性是保障地下安全开采的关键,而滨海矿山深部盐卤环境极易造成其腐蚀失稳,成为滨海地区资源开发的一大阻碍。以国内某大型滨海金矿为工程背景,现场采集制样,通过实验室自制装置模拟还原充填假底内部腐蚀环境,采用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充填假底内HPB235钢的腐蚀行为。水泥净浆试块强度试验及XRD衍射分析研究表明,盐卤离子有利于生成水化反应产物,并对胶结试块早期强度有利,充填假底失稳的主要原因为HPB235钢筋结构腐蚀。之后分别通过开路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和失重法4种试验手段研究了各防护措施下的钢筋腐蚀行为,研究结果得到相互印证,均表明:未防护处理的试样发生严重腐蚀,腐蚀速率高达4.828 g/m^(2)/d;包裹环氧树脂涂层使得其自腐电流密度降低95.8%、腐蚀速率降低93.8%,防护效果较为显著,可尝试应用于滨海矿山充填假底施工中,以延长假底服役寿命,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阻锈剂防护作用甚微,仅可作为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滨海矿山 胶结充填假底 钢腐蚀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矿山的地下水防治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善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7-50,共4页
本文以三山岛金矿为例,探讨滨海矿山的地下水防治工作,认为其重点是查清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矿山地下水与海水之间的联系,然后决定最经济、最合理的防治水方案.
关键词 滨海矿山 水文地质 地下水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金矿涌水危险评价及涌水量混沌预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科明 刘志祥 兰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4期539-547,共9页
针对海底金矿涌水危险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随机性问题,选择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中涉及的10个重要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涌水危险评价的云模型。基于评价结果,对危险区域的涌水量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通过G-P算法及自相关法... 针对海底金矿涌水危险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随机性问题,选择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中涉及的10个重要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涌水危险评价的云模型。基于评价结果,对危险区域的涌水量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通过G-P算法及自相关法获得了重构相空间参数;分析了涌水量变化的相点距离演变规律,建立了涌水安全预警机制。结合混沌相空间重构,建立了涌水量预测的RBF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涌水危险性的云模型评价结果准确可靠;相空间重构揭示了系统的混沌特性,最邻近相点演化将涌水量的内在细微变化特征放大,为涌水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依据;混沌RBF神经网络能够实现涌水量的短期精确预测,为井下安全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矿山 云模型评价 混沌 RBF神经网络 相空间重构 安全预警 涌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主要透水中段裂隙分布规律与三维建模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港 马凤山 +3 位作者 赵海军 郭捷 侯成录 李威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裂隙作为岩体变形的关键部位及可能的透水通道,严重威胁着矿山尤其是滨海矿山开采的安全。位于山东省莱州市的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地处渤海南岸海滨平原,矿区断裂发育,上覆海水持续威胁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因此,查明裂隙的空间分布情况... 裂隙作为岩体变形的关键部位及可能的透水通道,严重威胁着矿山尤其是滨海矿山开采的安全。位于山东省莱州市的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地处渤海南岸海滨平原,矿区断裂发育,上覆海水持续威胁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因此,查明裂隙的空间分布情况是研究矿区岩体稳定性及巷道突涌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结合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多年井下水文与裂隙监测数据,对主要透水巷道的裂隙倾向、倾角和间距等几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绘制了裂隙走向玫瑰花图、倾向倾角极点等密度图以及各参数频率分布直方图,对裂隙参数进行了分布规律拟合,并通过MATLAB编程完成了各巷道围岩离散裂隙网络的三维几何建模,能够直观、动态地展示出裂隙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主要透水中段有-375,-510,-600 m中段,各中段按倾向皆可分成2~3个裂隙组,以NW向和SE向居多,倾角均较大。每组裂隙的倾向、倾角和间距等几何参数可近似认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或负指数分布,为离散裂隙的定量化提供了可能。根据参数分布规律生成的三维裂隙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裂隙的几何特征。通过与矿区3条断裂带的对比,得出3组裂隙中属于张扭性断层F3断裂带的裂隙组的渗透能力较其他2组(F1、F2断裂带)强,可为考虑离散裂隙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采矿过程中裂隙渗透性变化及突涌水通道的判别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矿山 裂隙统计 主要透水中段 裂隙分布规律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采矿覆岩变形破坏特征及临界开采上限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光 王志文 +2 位作者 马凤山 赵海军 郭捷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9-1476,共8页
海底赋存大量未开采的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与陆地采矿相比,海底采矿受上覆水体威胁巨大。因此,准确掌握采空区上覆围岩变形破坏规律,设置合理的顶部预留隔水矿柱,对海下采矿工程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三山岛金矿... 海底赋存大量未开采的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与陆地采矿相比,海底采矿受上覆水体威胁巨大。因此,准确掌握采空区上覆围岩变形破坏规律,设置合理的顶部预留隔水矿柱,对海下采矿工程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这一典型的海底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滨海矿山复杂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方法,重现了海下充填开采过程,阐明了动态开采条件下海底矿山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和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三山岛新立矿区的临界开采高度为-85 m,顶部预留隔水矿柱的最小厚度为50 m。若开采超过该临界值,采空区和顶部含水层将发生贯通性破坏,其失稳模式为断层活化。研究成果可为新立矿区预留矿柱高度的选取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矿山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矿山 开采岩移 覆岩破坏特征 临界开采上限 相似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