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年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8
1
作者 崔丽娟 李伟 +6 位作者 窦志国 张曼胤 邬国锋 胡忠文 高崟 李晶 雷茵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297-7307,共11页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湿地正面临着退化的威胁。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滨海湿地在时空格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以Google Earth Pro(GEP)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湿地正面临着退化的威胁。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滨海湿地在时空格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以Google Earth Pro(GEP)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解译了1990—2020年中国滨海地区的遥感影像,提取不同年份滩涂湿地面积,分析了过去30年间滨海滩涂湿地空间分布变化,从自然原因和政策变化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滨海滩涂湿地时空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总面积减少了42.98%,其中光滩面积减少了46.30%,盐沼面积增加了4.95%。不同省份滩涂湿地面积变化总体趋势与全国一致,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但不同年份各省份因发展需求和压力不同,滩涂湿地的变化的进程有一定差异。泥沙沉积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是滩涂湿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滩涂湿地变化的重要人为因素,通过出台严格合理管控政策可以促进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滩涂湿地 时空格局 人类活动 面积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滨海滩涂湿地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晶 雷茵茹 +4 位作者 崔丽娟 潘旭 张骁栋 张曼胤 李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8,137,共6页
滨海滩涂湿地是我国东部城市化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为我国城镇居民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维持、净化、碳汇、资源供给及旅游文化等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服务。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滩涂湿地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滨海滩涂湿地是我国东部城市化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为我国城镇居民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维持、净化、碳汇、资源供给及旅游文化等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服务。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滩涂湿地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瓶颈问题。从分析我国滨海滩涂湿地的现状入手,围绕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的关键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滨海滩涂湿地生态功能恢复与提升技术和滨海滩涂湿地资源产业化与生态管理三方面来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滨海滩涂湿地退化机理研究、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研发及资源利用和产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滩涂湿地 关键过程和功能 生态功能恢复与提升技术 资源产业化 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滩涂湿地不同植被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翊兰 崔丽娟 +2 位作者 李春义 李伟 雷茵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99-2005,共7页
滨海湿地是全球磷主要的源汇转换器之一,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对滨海湿地的结构、功能有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滨海湿地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影响因子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 滨海湿地是全球磷主要的源汇转换器之一,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对滨海湿地的结构、功能有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滨海湿地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影响因子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4种植物群落及裸地下土壤进行分层采样,采用模拟生物活化过程的磷素分级方法(biologically based P,BBP法),分析环境因子对不同植物土壤磷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土壤磷素组分含量表现为:CaCl2-P<Citrate-P<Enzyme-P<HCl-P。(2)无植被覆盖裸地土壤的CaCl2-P和Citrate-P含量显著高于植被覆盖下土壤的含量(P<0.05),植物的生长会显著降低土壤中根系可截留磷素和有机酸可提取磷素的含量。(3)芦苇0—20 cm土层内的CaCl2-P含量显著最低,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芦苇根系对表层的磷素的截留能力更强;海三棱藨草的Enzyme-P在两个土层都显著最低(P<0.05),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海三棱藨草根系发生的酶活化磷素的过程较激烈。(4)土壤Citrate-P含量与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影响土壤Citrate-P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含水率;HCl-P含量与有机质显著相关(P<0.01),影响土壤HCl-P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有机质。(5)土壤速效磷与Citrate-P含量显著相关(P<0.05),说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土壤中速效磷主要来自于土壤中有机酸活化释放的无机磷。综上,研究区中生物有效态的磷主要来自于土壤中有机酸活化的无机磷,不同植物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有显著差异,而含水率和有机质是影响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分级 生物有效性 滨海滩涂湿地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滩涂土壤有机碳演变驱动因子框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建国 袁冯伟 +3 位作者 赵冬萍 张忠启 濮励杰 刘丽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0-589,共10页
通过归纳、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土壤有机碳演变的尺度约束框架、滩涂土壤有机碳的核心控制因子以及演变的驱动因素3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目前形成的监测技术约束下的碳库研究体系,其研究的结果忽视了机理性认识的未来... 通过归纳、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土壤有机碳演变的尺度约束框架、滩涂土壤有机碳的核心控制因子以及演变的驱动因素3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目前形成的监测技术约束下的碳库研究体系,其研究的结果忽视了机理性认识的未来需要,这对于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滩涂湿地碳库变化风险稍显不足;(2)滩涂土壤有机碳演变的核心控制因子有泥沙、地貌与埋藏速率、植被与农业活动。滩涂围垦后的农业活动类型与方式是滩涂开发后影响土壤有机碳演变的核心要素,远远高于自然滩涂中的自然主导因子;(3)不同因素在不同时空尺度上会对滩涂有机碳演变起到重要影响,其中,土地利用/覆被对于有机碳的影响机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命题;(4)小尺度、长时间尺度有机碳循环机制的研究需要加强,同时,综合考量要素的时空尺度特性及其技术手段的提升,更加注重过程研究对于指导未来滩涂土壤有机碳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土壤有机碳 滨海滩涂湿地 土壤有机碳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涂湿地镶嵌群落植物斑块与土壤因子对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想 刘茂松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163-2168,共6页
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会影响植物生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且不同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因土壤因子和研究对象不同而异。为研究滨海滩涂湿地土壤因子对植物组成特征的影响作用,识别影响植物组成的主要土壤因子,选择江苏盐城... 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会影响植物生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且不同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因土壤因子和研究对象不同而异。为研究滨海滩涂湿地土壤因子对植物组成特征的影响作用,识别影响植物组成的主要土壤因子,选择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地,以区域内互花米草-藨草交错区和盐地碱蓬-芦苇交错区中的镶嵌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镶嵌群落同种植物斑块的土壤特征差异进行比较,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对镶嵌群落植物斑块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壤因子在不同镶嵌群落同种植物斑块间的相对大小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因植物种类和土壤因子类型而不同。同时各土壤因子在不同镶嵌群落层次间与植物斑块分布的相关性不同,其中,表层(0~10 cm)土壤盐度与植物成分的相关性较高,且对植物分布的单独解释率较高;总氮、容重在表层与植物成分相关性均较高,单独解释率总体高于总有机碳、总磷等土壤因子;总有机碳在表、中(10~30 cm)层与植物成分相关性较高,单独解释率排名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粒径与植物成分的相关性及其单独解释率排名在2个镶嵌群落间差异较大;总磷与植物成分的相关性较低,且对植物成分的单独解释率也较低。综合比较研究结果,土壤盐度应是研究地影响滩涂植物组成特征的关键土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滩涂湿地 镶嵌群落 土壤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