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新区智能导航辅助驾驶技术的推广应用
1
作者 陈俊岭 《农机科技推广》 2024年第9期27-28,共2页
截至2023年,滨海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5.94万千瓦,拖拉机466台,其中大、中型449台;联合收割机372台,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117台,玉米联合收割机82台,青饲料收获机88台;秸秆粉碎还田机235台,打捆机52台,播种机466台,深松机41台,微耕机2001台... 截至2023年,滨海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5.94万千瓦,拖拉机466台,其中大、中型449台;联合收割机372台,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117台,玉米联合收割机82台,青饲料收获机88台;秸秆粉碎还田机235台,打捆机52台,播种机466台,深松机41台,微耕机2001台,植保机械202台,植保无人机71台,畜牧机械248台,水产机械1.46万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总动力 畜牧机械 植保机械 青饲料收获机 微耕机 深松机 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王莉莉 王跃思 +3 位作者 吉东生 辛金元 胡波 王万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7-1086,共10页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污染来源,2009年9月1日~2010年2月28日对NOx、CO、SO2、O3、PM2.5、PM10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并同步观测了气象要素.结果表明,秋冬季上述污染物最高日均值(秋冬平均值±标准差,O3为日小时均...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污染来源,2009年9月1日~2010年2月28日对NOx、CO、SO2、O3、PM2.5、PM10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并同步观测了气象要素.结果表明,秋冬季上述污染物最高日均值(秋冬平均值±标准差,O3为日小时均值最大值)分别达到300.7(65.4±52.9)×10-9、7.278(1.324±1.169)×10-6、53(13±12)×10-9、95(28±21)×10-9(体积分数)和287.4(62.3±53.6)μg/m3、1421.4(161.9±136)μg/m3.NOx和SO2秋季低于冬季,O3和PM10反之.CO和PM10相对国家二级标准超标率为2%和38%,PM2.5相对WHO标准(75μg/m3)超标率为31%.季节统计日变化显示CO和NOx为早晚双峰型,SO2为中午的单峰型,O3为午后单峰型,且秋季日变化振幅远大于冬季,PM10为早晚双峰型,但冬季比秋季晚出峰2~3h.除冬季PM10,大气污染物浓度49%~74%的逐日变化由气象要素影响.滨海新区大气污染受局地排放和外源输送共同影响,西南方向气流易造成污染物积累,其次是东北方向,而东和东南气流最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各污染物具体表现为NOx主要受局地源控制;SO2主要受外来输送影响;CO和PM2.5同时受本地源和外来源的共同影响;PM10秋季表现为本地源污染,而冬季为本地源和外来源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天津滨海新区 气象要素 秋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景模拟的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年暴雨内涝风险评估 被引量:23
3
作者 胡蓓蓓 周俊 +2 位作者 王军 许世远 孟伟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6-852,共7页
基于多灾种复合动态风险评估理论,依据滨海新区2020年人口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根据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预测结果设计了最不利、适中和最理想化三种情景;在此基础上,自行开发了基于GIS的洪水淹没区计算模块,模拟计... 基于多灾种复合动态风险评估理论,依据滨海新区2020年人口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根据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预测结果设计了最不利、适中和最理想化三种情景;在此基础上,自行开发了基于GIS的洪水淹没区计算模块,模拟计算不同重现期暴雨内涝的淹没范围、淹没深度及淹没损失。结果表明:2020年,发生1 000 a一遇、200 a一遇和50 a一遇暴雨时,在最不利的情景一下:天津市滨海新区分别将有32.73%,29.34%和26.01%的土地不同程度受淹,受淹人口分别为338万、305万和264万,淹没损失分别达220.89亿元、181.39亿元和139.12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滨海新区 暴雨内涝 情景模拟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潮间带高程现状与滨海新区城市安全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福 裴艳东 +6 位作者 李建芬 商志文 范昌福 田立柱 宋美钰 耿岩 王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2-687,共6页
通过6条潮间带水准测量剖面,对天津滨海新区潮间带的高程及坡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显示:人工岸线(海堤、海防公路等)与滩面交汇处的高程为+0.22m^+0.73m(1956黄海高程);天津潮间带的平均坡度为1.25‰,海河南侧滩面的平均坡度为1.09... 通过6条潮间带水准测量剖面,对天津滨海新区潮间带的高程及坡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显示:人工岸线(海堤、海防公路等)与滩面交汇处的高程为+0.22m^+0.73m(1956黄海高程);天津潮间带的平均坡度为1.25‰,海河南侧滩面的平均坡度为1.09‰,较北侧1.33‰小,海河北侧从蛏头沽剖面(1.21‰)到大神堂剖面(1.58‰)滩面坡度呈现变大的趋势;结合潮位观测数据,获得了潮间带的出落宽度,永定新河潮间带最宽,为1730~1810m,大神堂潮间带最窄,为1090~1160m。与20世纪80年代对比,滩面已变陡、变窄。进一步的滩面高度与潮位对比发现,滩面与人工岸线交汇处的高程均低于平均高潮位,揭示了海防设施受到海水直接影响的现状。海防设施真正地成了保护城市的唯一屏障,因此应该进一步加高、加固海防设施,提高防灾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高程 潮位 城市安全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空间分级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璇 李洪远 +2 位作者 张良 孟伟庆 黄焕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91-2096,共6页
采用提出的"功能当量"相对评估模型,并以RS和GIS为技术平台对2009年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区域网格化空间表达,对研究区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新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当量大小依次为湿地、水... 采用提出的"功能当量"相对评估模型,并以RS和GIS为技术平台对2009年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区域网格化空间表达,对研究区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新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当量大小依次为湿地、水体、林地、草地、耕地、裸地;2009年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量总和为1068680.13,III级以上功能当量的单元格比例为71.22%,总体处于较高水平;通过与价值量法结果对比,得出利用"功能当量"相对评估模型对研究区的评估结果与价值量法的评估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证明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对量化 功能当量 空间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邵超峰 鞠美庭 +1 位作者 张裕芬 李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7-92,共6页
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安全状态进行评估。首先选取能够反映区域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的32个指标构建评... 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安全状态进行评估。首先选取能够反映区域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的3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现状进行指标的标准化赋值;最后,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为0.49,2010年为0.55,2020年为0.67,分别处于警戒、警戒和较好状态。说明在滨海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污染物的集中处理、物质的循环利用等响应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天津滨海新区 生态环境安全 DPSIR模型 综合指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层位的精准识别与沉降过程重建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红 肖国强 +2 位作者 杨吉龙 赵长荣 肖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46-1652,共7页
塘沽地区地面沉降是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多层位沉降叠加的结果,精准识别各层位的沉降贡献是该区地面沉降防控的关键。利用塘沽G2地面沉降分层标组2011—2014年观测数据,对新生代沉积物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精准识别;结合以前的分层标... 塘沽地区地面沉降是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多层位沉降叠加的结果,精准识别各层位的沉降贡献是该区地面沉降防控的关键。利用塘沽G2地面沉降分层标组2011—2014年观测数据,对新生代沉积物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精准识别;结合以前的分层标观测资料,重建了1960年以来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过程。结果显示,在1960—1970年地下水开发初期,地面沉降主要层位是浅部粘性土自然固结和第二含水组地下水开采;1970—1980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高峰期,主沉降层位由二组逐渐加深到三、四组;1985年以后实施了地面沉降控制措施后,第四系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逐渐减小;2000年之后,随着滨海新区的成立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引起的建筑基础沉降逐渐成为主要的沉降层。通过对不同时期主要地面沉降层位的转换过程分析,提出地面沉降精准防治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沉降层位 精准识别 过程重建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丰 刘书明 +3 位作者 卢文虎 杜琼玮 姜伟男 李佳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3-689,共7页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0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5年变化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津滨海新区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廉晓娟 李明悦 +3 位作者 王艳 张余良 贺宏达 王正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746-2748,2751,共4页
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GIS技术相结合,对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土壤盐渍化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土壤全盐平均含量为0.818%,土壤pH平均值为8.43,土壤Cl-和Na+的平均含量接近,分别为0.27%和0.22%;从滨海新区土壤全盐空间分布上来看,从西部... 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GIS技术相结合,对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土壤盐渍化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土壤全盐平均含量为0.818%,土壤pH平均值为8.43,土壤Cl-和Na+的平均含量接近,分别为0.27%和0.22%;从滨海新区土壤全盐空间分布上来看,从西部到东部沿海基本呈条带状分布,土壤全盐含量逐渐升高。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分布面积进行了统计,非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很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18%,轻度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为107.4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4%,中度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173.5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24%,重度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为217.36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82%。盐土面积为1 142.8 km2,占滨海新区陆地总面积的67.42%,其中全盐含量为0.6%~1.0%、1.0%~1.5%、>1.5%的分布面积分别为388.47、411.82、342.51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22.92%、24.30%、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壤盐渍化 土壤全盐 滨海新区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孟伟庆 李洪远 +2 位作者 王秀明 李姝娟 吴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滨海新区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驿站,面积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为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生态背景,区内有河流、湖泊、滩涂和沼泽等湿地类型,为水禽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但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 滨海新区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驿站,面积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为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生态背景,区内有河流、湖泊、滩涂和沼泽等湿地类型,为水禽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但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自然湿地大量丧失、湿地被蚕食、湿地水质污染严重、湿地结构改变导致生态功能丧失。在分析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的对策并重点提出了针对滨海新区湿地恢复的林草地+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为该区域的湿地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退化特征 滨海新区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大勇 张涛 +8 位作者 孙贻超 邓小文 周滨 卢学强 邵晓龙 张良运 陈红 袁雪竹 白明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5-50,共6页
为了定量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自1984~2008年24年间的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研究选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模型,以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以及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作为数据基础,生成了滨海新区24年间三期的植被覆盖等级图,并... 为了定量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自1984~2008年24年间的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研究选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模型,以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以及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作为数据基础,生成了滨海新区24年间三期的植被覆盖等级图,并运用土地转移矩阵模型,对滨海新区24年间植被覆盖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滨海新区24年来,植被总体覆盖呈现出下降趋势,负向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为因素。最后选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在假设外界干预因素相对稳定前提下,对滨海新区未来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到2023年,若不进行人为干预,滨海新区植被覆盖将进一步恶化,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此研究对于滨海新区较长时间序列的植被覆盖变化分析以及区域内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NDVI指数 植被覆盖度模型 转移矩阵模型 马尔可夫链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新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振坡 游斌 王丽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5,共6页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采用比较分析法、问题导向法以及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探讨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从区位组合效益、空间集聚程度和职住分离现象分析了城市新区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基于精明增长理念,...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采用比较分析法、问题导向法以及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探讨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从区位组合效益、空间集聚程度和职住分离现象分析了城市新区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基于精明增长理念,提出了紧凑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公共交通优先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混合功能的土地开发模式3种城市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为滨海新区乃至我国其他城市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明增长 城市新区 空间结构优化 天津市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建华 朱坦 +1 位作者 白宏涛 王会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4-98,共5页
利用天津滨海新区1979、1987、1992、1997、2005、2008年6期的卫星遥感(TM)图像解译数据,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支持下,对该区域1979—2008年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8年... 利用天津滨海新区1979、1987、1992、1997、2005、2008年6期的卫星遥感(TM)图像解译数据,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支持下,对该区域1979—2008年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8年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而林草地面积急剧下降,农用地面积也呈增加趋势,湿地面积增加较不明显。该区土地利用景观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在人类开发活动的干扰下,景观多样性、均匀度降低,不均匀性增强,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加强,蔓延度水平差,连通性不好。该区建设用地较为集中,城镇化建设加剧,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明显干扰;尤其是湿地景观、农用地、林草地等生态服务价值较高的景观类型也基本呈现出破碎化、分散趋势,亟需加强生态保护。最后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构建景观廊道及安全格局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滨海新区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围海造陆对沿海低地浅层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吉龙 裴艳东 +5 位作者 田立柱 王福 肖国强 胡云壮 胥勤勉 袁海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53-1660,共8页
天津滨海新区被提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后,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及产业转移,进行了大规模围海造陆,在拓展土地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多的环境问题。利用滨海新区由陆到海的3条水文地质剖面获取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监测数... 天津滨海新区被提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后,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及产业转移,进行了大规模围海造陆,在拓展土地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多的环境问题。利用滨海新区由陆到海的3条水文地质剖面获取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监测数据和土壤含盐量测试结果,开展了围海造陆对沿海低地浅层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受围海造陆影响,对应的沿海低地浅层水位已经出现由陆到海逐渐增高的现象,造成地下水位反向倾斜,阻碍了地下水径流和排泄;2由陆到海浅表土壤全盐量出现逐渐增高的特征,在浅层地下水反向径流作用下,东部区域大量的盐分将被携带至沿海低地,使沿海低地盐渍化程度加重,严重影响到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3围海造陆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应持续监测近岸海域和陆域沿海低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便提出合理的修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围海造陆 浅层地下水环境 盐分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恢复模式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春 张光玉 +4 位作者 张晓春 李洪远 鞠美庭 周斌 张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3,38,共5页
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天津滨海新区湿地已遭受严重破坏,亟需开展湿地生态恢复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蓄水型湿地和溪流型湿地两大类型的14种湿地生态恢复模式,分析了各种恢复模式的恢复目标、适... 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天津滨海新区湿地已遭受严重破坏,亟需开展湿地生态恢复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蓄水型湿地和溪流型湿地两大类型的14种湿地生态恢复模式,分析了各种恢复模式的恢复目标、适用范围、具体的恢复技术,并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各湿地类型生物和水文等不同特征提出了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湿地 生态恢复模式 湖滨带 护岸 河漫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优势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莫训强 李洪远 +3 位作者 郝翠 孟伟庆 梁耀元 李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3,共5页
应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样方调查和标本采集等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的科、属、种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共有46科135属232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数量多,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 应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样方调查和标本采集等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的科、属、种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共有46科135属232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数量多,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藜科(Chenopodiaceae),蓼科(Po-lygonaceae)等5个较大科的种子植物构成了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区系的主体。研究区域内湿地植物区系成分中世界分布属为多,达38属,占属总数的28.3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特征;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分别占属总数的20.90%和15.67%;盐生植物占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区系特征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观测孔中地下水位潮汐效应计算天津滨海新区含水层参数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礼恒 李国敏 +4 位作者 董艳辉 赵文喜 徐亚鹏 王兰化 李明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1,37,共6页
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围海造陆工程形成的陆域地区地下水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使传统水文地质试验求取含水层参数存在较大误差。因此通过合理概化地下水在潮汐作用下运动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推导解析公式求取沿海含水层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分... 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围海造陆工程形成的陆域地区地下水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使传统水文地质试验求取含水层参数存在较大误差。因此通过合理概化地下水在潮汐作用下运动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推导解析公式求取沿海含水层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天津滨海新区两处观测孔地下水位及潮汐波动特征,在滞后时间不明显的情况下,利用观测孔水位变幅数据计算了含水层水头扩散系数,并根据承压含水层储水系数经验值进一步获得含水层渗透系数。通过两个观测孔分别计算,对比计算结果互相验证发现,该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利用地下水潮汐效应计算含水层参数可以广泛应用于沿海地区水文地质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效应 地下水水位 含水层参数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地热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馆陶组热储回灌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17
18
作者 阮传侠 冯树友 +2 位作者 沈健 林黎 江国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8-506,共9页
可持续回灌是地热资源循环采用的基本。本文通过热储敏感性、堵塞原因、成井结构以及地面装置分析了回灌衰减的原因。认为物理堵塞是回灌堵塞的主要原因,成井结构是维持可持续回灌的关键,标准的地面设备可避免由于物理和化学原因引起的... 可持续回灌是地热资源循环采用的基本。本文通过热储敏感性、堵塞原因、成井结构以及地面装置分析了回灌衰减的原因。认为物理堵塞是回灌堵塞的主要原因,成井结构是维持可持续回灌的关键,标准的地面设备可避免由于物理和化学原因引起的堵塞。本文采用成功的成井结构和标准的地面装置开展馆陶组热储回灌地热资源循环采用的示范工程建设,回灌率达到100~123 m3/h,实现了天津滨海新区馆陶组热储回灌突破,保证了滨海新区馆陶组地热资源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滨海新区 馆陶组热储 回灌研究 工程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杜林芳 冯仲科 +2 位作者 刘东云 唐雪海 吴根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439-5442,5460,共5页
以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ETM/TM遥感及非遥感数据,以1999~2007年为时间尺度,以滨海新区新的行政区划为空间(尺度)范围开展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自然湿地和农用地呈减少趋势,盐田、... 以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ETM/TM遥感及非遥感数据,以1999~2007年为时间尺度,以滨海新区新的行政区划为空间(尺度)范围开展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自然湿地和农用地呈减少趋势,盐田、养殖区、建设用地面积有明显增加。整体景观的形状均向着简单化和规则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景观过程的干预能力也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天津滨海新区环境风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孙晓蓉 邵超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3,共6页
考虑区域环境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提出系统度量区域环境风险变化趋势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化进程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环境风险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考虑区域环境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提出系统度量区域环境风险变化趋势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化进程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环境风险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2007,2015及2020年环境风险分别为0.487,0.508和0.367,分别处于警戒状态、较差状态和警戒状态,说明滨海新区环境风险形势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响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环境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