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环渤海滨海地带大中城市的发展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王淑华
张平宇
杨莉萍
-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23,共10页
-
基金
环渤海地区整体开发与综合治理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
文摘
本文论述了我国环渤海地区滨海地带城市发展概况及其优势.滨海地带城市发展布局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滨海地带大中城市的发展趋向、最后对城市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外向型经济、经济开发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滨海地带
城市
发展趋势
-
Keywords
Rim-Bohai Sea
Coastal Zone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Developing trend
-
分类号
F29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基于全球城市建设目标的上海滨海地带规划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曾刚
曹贤忠
马双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
出处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战略研究项目"全球视野下的上海和长三角区域海洋发展战略与空间应对研究"阶段成果
-
文摘
从全球城市发展要求来看,上海滨海地带目前存在着近海水域污染严重、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海岸带开发建设综合效益低、滨海区域产业发展与江浙联系不强、海洋产业能级不高等问题,这与上海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滨海地带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自然灾害风险高等原因直接相关。为此,上海滨海地带应规划以临港新城、海湾新城为中心的滨海城镇体系,构建以上海国际航运"后台"高端服务为核心、浙江散货物流、江苏盐化工为辅助的长三角海洋产业新格局,优化以洋山港为核心的大上海港口体系,暂缓启动横沙大港建设计划,建设以轨道交通、湿地碳汇库为核心的保障体系,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滨海地带
上海
全球城市
-
Keywords
Marine economy
Coastal zon
Shanghai
Global city
-
分类号
TU984.18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近20年来中国滨海地带区域经济分异特点研究
被引量:9
- 3
-
-
作者
陈月英
-
机构
集美大学理学院
-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2-647,共6页
-
文摘
以地级行政区为地域单元,采用多指标综合作为衡量指标,对中国滨海地带经济地域分异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的峰谷相间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峰谷相间地域格局的发育过程;然后探讨了区域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时序演化特征;最后总结了上述时序过程和空间过程的时空关联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滨海地带已经形成了区域之间、区域组合之间、南与北之间多层次的地域经济分异。
-
关键词
区域经济分异
峰谷相间
滨海地带
-
Keywords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tiation
the peak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lternating with the valley of the level
the littoral belt of China
-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叶剑平
高峰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1,共3页
-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海峡西岸建设用地空间拓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号:201411003)
-
文摘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沿海城市开始面临土地资源瓶颈,如何有效缓解沿海快速城镇化地区空间资源紧缺矛盾,是现阶段土地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背景入手,针对现阶段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理念构建、基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选择、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滨海土地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
关键词
快速城镇化
滨海地带
土地开发
可持续发展
-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福建滨海风沙地带几种按树种源适应性选择试验初报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洪顺山
徐文辉
郑玉阳
薛万华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1996年第2期24-27,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科委"八五"攻关项目
-
文摘
来自澳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种桉树(赤桉、细叶桉和粗皮桉)的22个地理种源在平潭岛风沙地带进行抗风沙适应住选择试验,幼林阶段(4年生)试验表明:秋冬季持续的大风严重危害按树生长,适生的种源只有7个,即粗皮桉种源号16122、14915,13999和赤桉13814、13941、14106和13939;引种的6个细叶桉种源全被淘汰。
-
关键词
滨海风沙地带
种源试验
桉树
适应性
-
Keywords
Wind-sand area on the coast
provenance trial
eucalyptus
adaptability
-
分类号
S792.390.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铝基牺牲阳极在滨海土壤中的应用
- 6
-
-
作者
田玉林
-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大港设计院
-
出处
《腐蚀与防护》
CAS
1991年第6期287-290,276,共5页
-
文摘
铝基牺牲阳极常用于海洋钢铁设施和船舶的阴极保护。近年来在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中,用铝阳极来防止海上钻井平台、采油平台和海底输油管道的腐蚀,已取得良好的保护效果。
-
关键词
铝基牺牲阳极
滨海地带
土壤
防蚀
-
分类号
TG172.4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
-
题名温州模式探源
- 7
-
-
作者
杨翼
-
机构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
-
出处
《探索(浙江)》
1986年第5期33-36,共4页
-
文摘
温州模式的形成,由经济因素主导,亦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催化。温州模式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借鉴时不能单一注意其经济构造和运行机制,还应兼及政治、社会、文化诸非经济因素。本文没有就温州模式本身作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剖析,只是对其形式源流进行粗浅追溯。 (一) “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生成于两个差异较大的经济社会环境,都是以求实精神作出的成功选择。下面对两者的生成环境作粗略比较: (1)“苏南模式”发祥于长江三角洲这个得天独厚的经济环境,宋明时代就是我国首富之区,优势地位一直保持至今。“温州模式”覆盖区域即现温州市所辖各县滨海地带。
-
关键词
温州模式
温州人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滨海地带
包产到户
非经济因素
滨海地区
区域文化
覆盖区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厦门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启动区方案设计
- 8
-
-
作者
吴彦斌
-
机构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出处
《南方建筑》
2006年第A08期46-48,共3页
-
-
关键词
方案设计
景观轴线
环岛路
国际商务
中心广场
滨海公园
营运中心
滨海地带
中央商务区
入口广场
-
分类号
TU984.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水产资源与捕捞技术
- 9
-
-
-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4年第3期19-25,共7页
-
-
关键词
副渔获
捕捞技术
水产资源
渔获量
鱼类
大西洋
渔业管理
估算器
滨海地带
拖网渔业
-
分类号
S932.5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