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滨海地下水含水层中微塑料运移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
3
1
作者
邹寅俏
陈广泉
+3 位作者
于洪军
宋凡
王延诚
赵文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143,共14页
微塑料是现代化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于近海岸富集会导致海水、地下水与近岸土壤环境的污染。微塑料具有多样化的物理化学性质,运移机制复杂。伴随人类活动加剧与水动力条件变化,微塑料在滨海地区广泛迁移并形成差异分布。微塑料能够释...
微塑料是现代化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于近海岸富集会导致海水、地下水与近岸土壤环境的污染。微塑料具有多样化的物理化学性质,运移机制复杂。伴随人类活动加剧与水动力条件变化,微塑料在滨海地区广泛迁移并形成差异分布。微塑料能够释放自身有毒物质、吸附重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使海岸带区域水环境污染加剧、严重危害滨海地区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威胁人类健康及滨海生态安全。因此,探究微塑料在滨海地下水含水层中的转运机制,对于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采取有效手段应对微塑料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下水
含水层
微塑料
运移机制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滨海石油烃污染场地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萍
李海明
+4 位作者
张翠霞
马杰
苏思慧
李梦娣
肖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6,共9页
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对降解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有显著影响。为探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石油烃污染物分布的关系,文章对某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多种指标并进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验证降解机制。研究表明,沿地下...
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对降解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有显著影响。为探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石油烃污染物分布的关系,文章对某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多种指标并进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验证降解机制。研究表明,沿地下水流向,依据石油烃浓度研究区地下水可划分为重度(Ⅰ)、中度(Ⅱ)和轻度(Ⅲ)3个污染带。在石油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中,变形菌门是主要的石油降解菌门,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高浓度的石油污染会抑制微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微生物群落与TPH、COD、DOC、SO42-等环境因子相关性显著,不同分带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不同(Ⅰ带以Pseudomonas、Proteinniphilum为优势菌群,Ⅱ带以Pseudomonas、Sulfuritalea等为主,Ⅲ带微生物种类增多,以Pseudomonas、Hydrogenophaga、Flavobacterium为主)。结合水化学和微生物群落推测Ⅱ带可能发生了以硫酸盐为主的石油烃生物降解机制。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石油烃在环境中的分布和降解机理,促进生物降解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下水
石油污染
生物降解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潮汐作用下的滨海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路剑飞
甘华阳
庞园
《热带地理》
2016年第5期878-886,共9页
利用雷州半岛东部滨海浅层地下水的逐时采样数据,分析潮汐作用下该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均以Na+和Cl-为主,K+和2-3CO的质量浓度则低至可以忽略。其中,东海岛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各离子不具有明...
利用雷州半岛东部滨海浅层地下水的逐时采样数据,分析潮汐作用下该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均以Na+和Cl-为主,K+和2-3CO的质量浓度则低至可以忽略。其中,东海岛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各离子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南渡河和新寮地下水中各离子的变化具有准同步特征。2)南渡河地下水对于土壤的平均碱化危害程度最低,其次是东海岛,新寮地下水对于土壤的平均碱化危害程度最高,且大潮期尤甚。东海岛地下水对土壤的碱化危害程度随潮汐变化不大;南渡河和新寮则表现出大潮期地下水的土壤碱化危害程度大于小潮期的特点,意味着潮动力的增强导致海水入侵强度变大,进而加剧了地下水对土壤的碱化危害。3)就地下水受海水入侵强度而言,东海岛的平均受侵强度最大,但随潮动力变化不大,危害具有常态化特征;新寮地下水大潮期受海水入侵的最大强度高于东海岛,但平均危害则小于后者;南渡河受海水入侵程度最低,部分时段不存在海水入侵情况。4)各监测井地下水中Na+和Cl-具有同源性,是溶解性固体总量(TDS)的主要成分,也是引起TDS变化的主要原因。就TDS变化的剧烈程度而言,南渡河的水质波动最为显著,其次是新寮,东海岛水质维持在稳定的水平。5)南渡河和新寮可以通过监测地下水电导率的长期变化间接实现对水体矿化度及Na+和Cl-的长期监测;东海岛则不适合做精确的点监测,但可以考虑进行区间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滨海
浅层
地下水
潮动力
水质
土壤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RP图及RQA分析法在滨海浅层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路剑飞
甘华阳
徐穗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1,共9页
以海南东北部滨海浅层地下水的逐时水位、电导率和地表气压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RP图和RQA分析法对地下水系统的内部动力结构进行研究,分析ε和RR的取值对地下水系统比较结果的影响,并对台风过境引发的地下水系统内部动力结构的改变进行...
以海南东北部滨海浅层地下水的逐时水位、电导率和地表气压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RP图和RQA分析法对地下水系统的内部动力结构进行研究,分析ε和RR的取值对地下水系统比较结果的影响,并对台风过境引发的地下水系统内部动力结构的改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ε的取值对气压子系统的影响较小,但会明显放大或缩小水位和电导率子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电导率子系统,可能导致比较结果完全相反。(2)气压和水位子系统均具有漂移和破碎两种拓扑结构,电导率子系统则以破碎结构为主,部分兼具漂移结构。(3)当台风过境并产生影响时,地表气压出现明显的极小值,而地下水位则相应的出现极大值,RP图上表现为白色带状区域的出现。带状区域的边界可能暗示了台风影响的起止时间,而区域宽度则可能表征了台风的影响时长。此外,个别电导率子系统也相应出现了白色带状区域,很有可能意味着其也受到了过境台风的影响。(4)对于地下水系统而言,其层流态总是比确定性更为显著,系统的平均可预测长度则总是大于"特定状态"的受困时间,表明基于相邻轨道进行预测会获得更长的预见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滨海
浅层
地下水
RP图
RQ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滨海地下水含水层中微塑料运移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
3
1
作者
邹寅俏
陈广泉
于洪军
宋凡
王延诚
赵文卿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143,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基金项目(U22A205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706067)。
文摘
微塑料是现代化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于近海岸富集会导致海水、地下水与近岸土壤环境的污染。微塑料具有多样化的物理化学性质,运移机制复杂。伴随人类活动加剧与水动力条件变化,微塑料在滨海地区广泛迁移并形成差异分布。微塑料能够释放自身有毒物质、吸附重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使海岸带区域水环境污染加剧、严重危害滨海地区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威胁人类健康及滨海生态安全。因此,探究微塑料在滨海地下水含水层中的转运机制,对于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采取有效手段应对微塑料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滨海地下水
含水层
微塑料
运移机制
环境效应
Keywords
coastal groundwater aquifers
microplastics
migration mechanism
environmental effect
分类号
P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滨海石油烃污染场地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萍
李海明
张翠霞
马杰
苏思慧
李梦娣
肖瀚
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海洋化学资源与食品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288)
文摘
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对降解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有显著影响。为探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石油烃污染物分布的关系,文章对某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多种指标并进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验证降解机制。研究表明,沿地下水流向,依据石油烃浓度研究区地下水可划分为重度(Ⅰ)、中度(Ⅱ)和轻度(Ⅲ)3个污染带。在石油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中,变形菌门是主要的石油降解菌门,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高浓度的石油污染会抑制微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微生物群落与TPH、COD、DOC、SO42-等环境因子相关性显著,不同分带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不同(Ⅰ带以Pseudomonas、Proteinniphilum为优势菌群,Ⅱ带以Pseudomonas、Sulfuritalea等为主,Ⅲ带微生物种类增多,以Pseudomonas、Hydrogenophaga、Flavobacterium为主)。结合水化学和微生物群落推测Ⅱ带可能发生了以硫酸盐为主的石油烃生物降解机制。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石油烃在环境中的分布和降解机理,促进生物降解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滨海地下水
石油污染
生物降解
群落结构
Keywords
coastal groundwater
petroleum pollution
biodegradation
community structure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汐作用下的滨海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路剑飞
甘华阳
庞园
机构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
出处
《热带地理》
2016年第5期878-886,共9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我国重点海岸带滨海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1212010914020)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2-17)
文摘
利用雷州半岛东部滨海浅层地下水的逐时采样数据,分析潮汐作用下该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均以Na+和Cl-为主,K+和2-3CO的质量浓度则低至可以忽略。其中,东海岛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各离子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南渡河和新寮地下水中各离子的变化具有准同步特征。2)南渡河地下水对于土壤的平均碱化危害程度最低,其次是东海岛,新寮地下水对于土壤的平均碱化危害程度最高,且大潮期尤甚。东海岛地下水对土壤的碱化危害程度随潮汐变化不大;南渡河和新寮则表现出大潮期地下水的土壤碱化危害程度大于小潮期的特点,意味着潮动力的增强导致海水入侵强度变大,进而加剧了地下水对土壤的碱化危害。3)就地下水受海水入侵强度而言,东海岛的平均受侵强度最大,但随潮动力变化不大,危害具有常态化特征;新寮地下水大潮期受海水入侵的最大强度高于东海岛,但平均危害则小于后者;南渡河受海水入侵程度最低,部分时段不存在海水入侵情况。4)各监测井地下水中Na+和Cl-具有同源性,是溶解性固体总量(TDS)的主要成分,也是引起TDS变化的主要原因。就TDS变化的剧烈程度而言,南渡河的水质波动最为显著,其次是新寮,东海岛水质维持在稳定的水平。5)南渡河和新寮可以通过监测地下水电导率的长期变化间接实现对水体矿化度及Na+和Cl-的长期监测;东海岛则不适合做精确的点监测,但可以考虑进行区间监测。
关键词
雷州半岛
滨海
浅层
地下水
潮动力
水质
土壤碱化
Keywords
Leizhou Peninsula
coastal shallow groundwater
tidal power
water quality
soil alkalization
分类号
P34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P图及RQA分析法在滨海浅层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路剑飞
甘华阳
徐穗珊
机构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市海珠区气象局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1,共9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金(1212010914020)
文摘
以海南东北部滨海浅层地下水的逐时水位、电导率和地表气压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RP图和RQA分析法对地下水系统的内部动力结构进行研究,分析ε和RR的取值对地下水系统比较结果的影响,并对台风过境引发的地下水系统内部动力结构的改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ε的取值对气压子系统的影响较小,但会明显放大或缩小水位和电导率子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电导率子系统,可能导致比较结果完全相反。(2)气压和水位子系统均具有漂移和破碎两种拓扑结构,电导率子系统则以破碎结构为主,部分兼具漂移结构。(3)当台风过境并产生影响时,地表气压出现明显的极小值,而地下水位则相应的出现极大值,RP图上表现为白色带状区域的出现。带状区域的边界可能暗示了台风影响的起止时间,而区域宽度则可能表征了台风的影响时长。此外,个别电导率子系统也相应出现了白色带状区域,很有可能意味着其也受到了过境台风的影响。(4)对于地下水系统而言,其层流态总是比确定性更为显著,系统的平均可预测长度则总是大于"特定状态"的受困时间,表明基于相邻轨道进行预测会获得更长的预见期。
关键词
海南
滨海
浅层
地下水
RP图
RQA
Keywords
Hainan
coastal shallow groundwater
RPs
RQA
分类号
P34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滨海地下水含水层中微塑料运移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邹寅俏
陈广泉
于洪军
宋凡
王延诚
赵文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滨海石油烃污染场地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特征
周萍
李海明
张翠霞
马杰
苏思慧
李梦娣
肖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潮汐作用下的滨海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
路剑飞
甘华阳
庞园
《热带地理》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RP图及RQA分析法在滨海浅层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路剑飞
甘华阳
徐穗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