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
王璞珺
程日辉
王洪艳
梁晓东
单玄龙
杨宝俊
孙效东
刘万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6
|
|
|
2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特征 |
郭峰
陈世悦
王德海
胡光明
纪友亮
任国选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9
|
|
|
3
|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滨北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
赵波
尹淑敏
张顺
林春明
梁江平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
4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扶杨储层油气优势运移通道 |
姜福杰
庞雄奇
柳广弟
姜振学
姜文利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
5
|
EASY%R_o法在滨北地区热演化史中的应用 |
苏玉平
付晓飞
卢双舫
吴大成
傅广(审稿)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
6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体系定量研究 |
姜福杰
姜振学
田丰华
王显东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5 |
9
|
|
|
7
|
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远景预测 |
付广
卢双舫
李宏涛
许凤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
2003 |
6
|
|
|
8
|
滨北地区青一段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距离和层位的定量研究 |
史集建
付广
李丽丽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
9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及意义——地震长剖面给出的证据 |
于平
李瑞磊
付雷
郝雪
张向军
廉国芬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0
|
磷灰石裂变径迹在滨北地区热史研究中的应用 |
姜继玉
姜艳春
王剑峰
范秀杰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11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岩性油气藏有利区预测 |
马中振
庞雄奇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
12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运移趋势的预测 |
赵荣
卢连生
金曙光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
13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烃源岩定性评价及生油门限确定 |
张志伟
姜泽军
邵明礼
薛海涛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4
|
滨北地区中浅层现今地温场及热演化历史 |
蔡迎春
付晓飞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
15
|
滨北地区源岩天然气扩散损失量的估算 |
王文广
高宁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6
|
黑龙江滨北地区生物气扩散散失量估算及其研究意义 |
付广
康德江
刘江涛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17
|
源岩、超压和断裂匹配预测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有利区 |
栾海波
裴承河
姜涛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18
|
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供给条件及成藏分布有利区预测 |
孟繁有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
19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特征及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
王朋岩
汪晓敏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20
|
滨北地区黑鱼泡凹陷断层封闭性分析 |
鲁兵
徐可强
刘忠
|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
199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