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权贵内争与辛亥滦州兵谏——吴禄贞之死新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文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辛亥革命时期吴禄贞的滦州之行出自清廷权贵的决策,是在执行载涛一派策划的“宫廷政变”计划。该计划大致备有两个方案:首先发动兵谏胁迫政府改革,不达目的则进而实施宫廷政变。滦州兵谏发动之后,内阁总理一职为袁世凯获得,吴禄贞进而...
辛亥革命时期吴禄贞的滦州之行出自清廷权贵的决策,是在执行载涛一派策划的“宫廷政变”计划。该计划大致备有两个方案:首先发动兵谏胁迫政府改革,不达目的则进而实施宫廷政变。滦州兵谏发动之后,内阁总理一职为袁世凯获得,吴禄贞进而联络张绍曾率军进京,相关计划自此升级。由于载涛此时已经产生放弃政变计划的想法,清廷在11月6日同时解除张、吴二人兵权,针对兵谏做出最终决策,吴禄贞随即在11月7日凌晨遇刺。因此,吴禄贞之死与清廷11月6日的决策有着直接关联,主要出自载涛等权贵的默许授意,由袁世凯指使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滦州兵谏
吴禄贞
袁世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九信条新探
2
作者
彭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1,共12页
与通常的认识相反,资政院在奉到清廷起草宪法的上谕之前,已经将《十九信条》起草好。十九信条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军人集团的意志,也体现了绅士集团的主张。兵谏军人的'政纲十二条'和在京政党的陈请书,同为十九信条的重要渊源。...
与通常的认识相反,资政院在奉到清廷起草宪法的上谕之前,已经将《十九信条》起草好。十九信条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军人集团的意志,也体现了绅士集团的主张。兵谏军人的'政纲十二条'和在京政党的陈请书,同为十九信条的重要渊源。《十九信条》颁布后不久,有依据信条选举、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之举。但那次选举与其说是依据《十九信条》选出了新的总理,不如说是依据袁世凯的意志,以选举的形式赋予他出任内阁总理一件合法性外衣。袁世凯依据信条组阁的时候,任命张謇为农工商大臣。张氏一面拒绝接受任命,一面劝清廷放弃统治,承认共和。清廷收到张謇电报之后,居然电谕他进京与群臣讨论共和政体是否适宜于中国,可知在武昌起义之后一个半月,清廷已自知无力回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信条》
资政院
汪荣宝
滦州兵谏
绅士集团
袁世凯
张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善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51-54,83,共5页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有关事实,史学界的看法似趋向一致,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故提出来与各位商榷。一、是谁杀死了吴禄贞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为其警卫营长马惠田等所害。后来,世人根据其好友...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有关事实,史学界的看法似趋向一致,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故提出来与各位商榷。一、是谁杀死了吴禄贞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为其警卫营长马惠田等所害。后来,世人根据其好友冯耿光等所言,多以为是袁世凯派人所为。依冯等所说,当时清、民两军尚在汉口激战,吴任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拥重兵于石(家庄)、保(定)一带,袁世凯出山时,吴是袁一大威胁,故必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禄贞
北洋新军
镇统制
滦州兵谏
冯耿光
朱尔典
湖北云梦
湖北军政府
国会选举
北洋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辛亥“宫廷政变”计划考辨
4
作者
朱文亮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8,共8页
辛亥"宫廷政变"计划源自载涛与载泽的继任内阁总理之争,是宣统朝隆裕、载沣权力互制使然。其目的除拥戴载涛继任内阁总理,采取武力胁迫激进立宪之外,更有发动宫廷政变,限制隆裕干政的意图。该计划始于康、梁一派重要成员潘若...
辛亥"宫廷政变"计划源自载涛与载泽的继任内阁总理之争,是宣统朝隆裕、载沣权力互制使然。其目的除拥戴载涛继任内阁总理,采取武力胁迫激进立宪之外,更有发动宫廷政变,限制隆裕干政的意图。该计划始于康、梁一派重要成员潘若海的献策,原定于辛亥年"八九月间"实施,但因突然爆发武昌起义,遂演变成为滦州兵谏。宫廷政变计划的决策人物是载涛等清廷权贵,康、梁一派只是宫廷政变计划的参与者。梁启超并不知道滦州兵谏的发动详情,更没有"直接策划"滦州兵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宫廷政变
滦州兵谏
梁启超
载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禄贞是立宪派,还是革命派?
5
作者
赵宗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历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董方奎同志的文章《论“滦州兵谏”和“士官三杰”》(以下简称《董文》)。作者把曾经活跃在辛亥革命历史舞台上的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三位出身于日本士官学校的新军军官称之为立宪派。由于篇幅所...
《历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董方奎同志的文章《论“滦州兵谏”和“士官三杰”》(以下简称《董文》)。作者把曾经活跃在辛亥革命历史舞台上的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三位出身于日本士官学校的新军军官称之为立宪派。由于篇幅所限,对张绍曾、蓝天蔚如何评价,姑置勿论。笔者仅就吴禄贞究竟属于立宪派,还是革命派?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禄贞
资产阶级立宪派
张绍曾
梁启超
清政府
孙中山
袁世凯
滦州兵谏
革命派
革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权贵内争与辛亥滦州兵谏——吴禄贞之死新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文亮
机构
暨南大学历史系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日本外交史料馆所藏辛亥革命档案的整理、翻译与研究”(批准号:17BZS060)
文摘
辛亥革命时期吴禄贞的滦州之行出自清廷权贵的决策,是在执行载涛一派策划的“宫廷政变”计划。该计划大致备有两个方案:首先发动兵谏胁迫政府改革,不达目的则进而实施宫廷政变。滦州兵谏发动之后,内阁总理一职为袁世凯获得,吴禄贞进而联络张绍曾率军进京,相关计划自此升级。由于载涛此时已经产生放弃政变计划的想法,清廷在11月6日同时解除张、吴二人兵权,针对兵谏做出最终决策,吴禄贞随即在11月7日凌晨遇刺。因此,吴禄贞之死与清廷11月6日的决策有着直接关联,主要出自载涛等权贵的默许授意,由袁世凯指使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滦州兵谏
吴禄贞
袁世凯
Keywords
The Revolution of 1911
Luanzhou Forced Remonstrance
Wu Luzhen
Yuan Shikai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九信条新探
2
作者
彭剑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1,共12页
基金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CNU19TD010)
文摘
与通常的认识相反,资政院在奉到清廷起草宪法的上谕之前,已经将《十九信条》起草好。十九信条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军人集团的意志,也体现了绅士集团的主张。兵谏军人的'政纲十二条'和在京政党的陈请书,同为十九信条的重要渊源。《十九信条》颁布后不久,有依据信条选举、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之举。但那次选举与其说是依据《十九信条》选出了新的总理,不如说是依据袁世凯的意志,以选举的形式赋予他出任内阁总理一件合法性外衣。袁世凯依据信条组阁的时候,任命张謇为农工商大臣。张氏一面拒绝接受任命,一面劝清廷放弃统治,承认共和。清廷收到张謇电报之后,居然电谕他进京与群臣讨论共和政体是否适宜于中国,可知在武昌起义之后一个半月,清廷已自知无力回天。
关键词
《十九信条》
资政院
汪荣宝
滦州兵谏
绅士集团
袁世凯
张謇
分类号
K25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善中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51-54,83,共5页
文摘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有关事实,史学界的看法似趋向一致,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故提出来与各位商榷。一、是谁杀死了吴禄贞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为其警卫营长马惠田等所害。后来,世人根据其好友冯耿光等所言,多以为是袁世凯派人所为。依冯等所说,当时清、民两军尚在汉口激战,吴任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拥重兵于石(家庄)、保(定)一带,袁世凯出山时,吴是袁一大威胁,故必去之。
关键词
吴禄贞
北洋新军
镇统制
滦州兵谏
冯耿光
朱尔典
湖北云梦
湖北军政府
国会选举
北洋派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辛亥“宫廷政变”计划考辨
4
作者
朱文亮
机构
暨南大学历史系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外交史料馆所藏辛亥革命档案的整理
翻译与研究"(项目号17BZS06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辛亥"宫廷政变"计划源自载涛与载泽的继任内阁总理之争,是宣统朝隆裕、载沣权力互制使然。其目的除拥戴载涛继任内阁总理,采取武力胁迫激进立宪之外,更有发动宫廷政变,限制隆裕干政的意图。该计划始于康、梁一派重要成员潘若海的献策,原定于辛亥年"八九月间"实施,但因突然爆发武昌起义,遂演变成为滦州兵谏。宫廷政变计划的决策人物是载涛等清廷权贵,康、梁一派只是宫廷政变计划的参与者。梁启超并不知道滦州兵谏的发动详情,更没有"直接策划"滦州兵谏。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宫廷政变
滦州兵谏
梁启超
载涛
分类号
K257.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禄贞是立宪派,还是革命派?
5
作者
赵宗颇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文摘
《历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董方奎同志的文章《论“滦州兵谏”和“士官三杰”》(以下简称《董文》)。作者把曾经活跃在辛亥革命历史舞台上的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三位出身于日本士官学校的新军军官称之为立宪派。由于篇幅所限,对张绍曾、蓝天蔚如何评价,姑置勿论。笔者仅就吴禄贞究竟属于立宪派,还是革命派?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吴禄贞
资产阶级立宪派
张绍曾
梁启超
清政府
孙中山
袁世凯
滦州兵谏
革命派
革命历史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权贵内争与辛亥滦州兵谏——吴禄贞之死新探
朱文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十九信条新探
彭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三个问题
王善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辛亥“宫廷政变”计划考辨
朱文亮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吴禄贞是立宪派,还是革命派?
赵宗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